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2023-05-10 02:40:28宋雨桐
教育界·A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方法

【摘要】美术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学会发现美、分辨美并且创造美。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让学生学会审美,具备审美能力。本文从现代技术、实际生活、丰富情感、教学游戏、实践活动、多学科这六个角度入手,阐述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審美能力;方法

作者简介:宋雨桐(1995—),女,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小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部分教师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并不注重美术学科的教学,没有将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他们的课堂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等。有的学生看似是在进行绘画,实则对美术不感兴趣,没有形成相应的技能、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兴趣,发现各种各样的美,在美术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现代技术的运用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不断地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在开展鉴赏课教学时,按照实际需要呈现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仔细地对作品进行欣赏,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将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1]。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9课“太阳和月亮”时,教师要知道,太阳和月亮是生活中切实存在的物体,学生几乎天天能看到,不同学生眼中的太阳和月亮往往有着不同的样子,所以在绘画时会融入自己的想法,使其富有美感。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如果教师讲解的内容枯燥乏味,他们很容易走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或者播放动画等方式进行知识的直观呈现。这样一来,学生的感官能受到一定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尝试去欣赏美。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展示了许多作品的视频,问学生最喜欢哪幅作品,并进行统计,然后适当地引入一些画家在创作作品时的小故事,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自然而然地达成,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可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引入现代技术,增添课堂的趣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实际生活的融入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美。很多艺术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是因为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在创作时将其展现了出来[2]。但有的人看不到这些美,究其原因是其缺乏发现美的能力。那么怎样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呢?教师就需要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对不同的美进行欣赏的同时,联想到生活中展现这种美的场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审美的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清楚小学阶段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自己应该将美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活动,使得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不仅局限于一般的绘画,还能够学到如剪纸、沙画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审美观念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2课“装饰瓶”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瓶子是多种多样的,其形状主要是结合具体的用途来确定的,其花纹、颜色等往往也不一样,体现了不同的美。基于此,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装饰瓶进行欣赏,说一说自己觉得这个装饰瓶美不美,如果美,哪些地方体现了美,制瓶师在展现美的时候运用了怎样的技巧。如有的学生说他喜欢的瓶子体现了自然之美、数学之美。教师通过提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有效地对装饰瓶进行观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三、丰富情感的融入

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着一定的内涵,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心灵可以得到净化。学生从教师、家长的口中学到的东西,会促使学生成为拥有相应特质的人[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将美术作品的作用发挥出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3课“难忘幼儿园”时,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幼儿园里的欢乐时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难忘幼儿园的生活。在课堂伊始,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上小学之前,同学们在哪里学习呢?”在学生回答出“幼儿园”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你们喜欢幼儿园吗?你们在幼儿园里有没有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呢?”在听了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结合实际体验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进行这样的引导:“既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难忘的事情,那下面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相关的场景画出来好吗?”于是,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画笔,运用学过的绘画技巧,在纸上展现了相关的场景。有的学生画了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场景,有的学生画了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学习的场景,还有一些学生画了和幼儿园的伙伴去春游的场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散,他们可以对美术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明白自己觉得难忘的事情可以用画笔进行记录,同时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教学游戏的开展

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游戏是许多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他们一听到要玩游戏就会迅速地集中注意力。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特别是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鉴赏,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感受乐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4]。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8课“罐和壶(一)”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陶艺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门艺术,人们随着审美能力的提高,开始想方设法地改变陶瓷的形状、花纹、制作手段。要想让学生客观地去欣赏陶瓷艺术,发现陶瓷艺术的美,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达成这一目的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呢?其实教师可以将一些游戏融入其中。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上网搜集一些陶瓷的图片,然后将其打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并告诉学生接下来会玩一个与这些知识有关的游戏。多数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认真地去听讲。在学生大致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教师可以将打印好的图片拿出来,向学生提出“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呈现的是什么吗?”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猜测。在玩完这个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引入本课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切实地感受到陶艺的美。由此可见,利用游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实践活动的融入

审美能力是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去提升和培养的。如今,我们穿的衣服已经没有太多的限制了,并且衣服的款式、颜色的搭配以及布料等丰富多样,这是人们审美意识增强和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表现。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等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出契合学生学习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激发思维,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例如,学校或者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举办主题式的文化展、绘画比赛、有关黑板报或手抄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结合所学的美术知识与内容,融入自己的想法,亲自进行美术作品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融入美术,用双手去创造美。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很好地提升自己的美术实践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因此,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借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学习美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六、多学科的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对学生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在小学教育中,每门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孤立的,所以教师要灵活地融入多门学科的内容,发挥多门学科的作用来辅助美术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美术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与美术课程主题相关的语文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文字的内涵,感受其中的美感。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在语文课上学习的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的内容表现出来。又如,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美术知识利用数学课上所学的几何图形的形式进行表示,以此来感受数学之美和美术之美,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突破自我,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会被小学美术教材内容束缚。所以,教师要明白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关联,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借助文字或者数字等,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让学生对美有很好的认识,从而在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水平以及绘画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小学美术教学与多门学科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优点来有效地进行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新的或不同的视角去对相关内容进行审视,进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语

总之,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技术的运用,如以多媒体为载体呈现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实际生活的融入,如以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学会欣赏美术作品;通过丰富情感的融入,如以情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美术的内涵;通过教学游戏的开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教师需要将本文介绍的六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积极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美育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发现美术学习的乐趣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史亚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審美能力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92.

[2]张齐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4):235.

[3]李婧怡.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13):133.

[4]付建飞.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分析[J].中外交流,2016(32):229-230.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52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09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6:26
用对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