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探究与应用

2023-05-09 11:18欧阳卿
考试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红色文化

欧阳卿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更多途径。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并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人文性与实践性特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如何将新型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中,以此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着重探究了项目化学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历史与社会教学;探究与应用;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9-0136-04

历史与社会教学有着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使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存在联系并具有实践性和复杂性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尝试独立探究或团队协作,并在实践探索中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一、 项目化学习概述

项目化学习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项目化学习具体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通过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对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進行整合与深度探索,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达到教学目标。近几年来,项目化学习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大量研究与应用。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不确定性,这也是项目化学习最主要的特征。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教学片面追求标准和统一答案的限制性,而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与成就感作为重点,侧重课堂教学的探索性,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问题情境与项目探索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尝试进行批判性思考,对问题或任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探索,在吸收并掌握更多学科知识的同时,实现高效教学。

项目化学习以相互学习为起点,这种教学形式主要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并将学生的思维转换为实践,使学生在动脑的同时,能够动手实践,发展自身的高阶思维。项目化学习是以活动为载体,在创设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直到今天项目化学习在学术界与教育领域仍未得到清晰的界定,但是通过总结各种理论能够从中发现,各项研究最终都指向了驱动性问题、情境构建、公开表达与小组合作。美国巴克教育学院于2016年制定了一套关于项目化学习的准则,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高效处理挑战性问题的能力;二是项目化学习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三是项目化教学中所选择的项目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四是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但同时要将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要位置;五是当学生完成项目探索与实践后,要对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六是项目化学习的成果要具有透明化特征。

二、 应用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中,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不断涌现,为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带来了更多途径。但同时也有很多教师囿于传统思维,认为灌输式教学的效果大于当前出现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重复知识的记忆与背诵,在课堂上,学生不能参加互动,从而限制学生的个性思考。这种历史与社会课堂,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历史与社会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核心素养融入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地转变教学理念,了解学生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项目化学习,使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得到优化调整,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为学生带来更具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依托项目化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同时可以突出课堂中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能够高效地掌握课程中的知识,并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

为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项目化学习进行全面的了解,将学生的主动学习放在首位,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高效学习。项目化学习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二是让学生养成主动分析的学习习惯,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三是强调主题教学,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四是应用信息化、网络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五是举办各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持续提升。由以上分析得知,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与“做”促进高阶思维发展,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尝试完成项目化的学习和探究任务,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学习实践,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 项目化学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

(一)明确主题,拟定项目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立意高远,学习目标合理,才能视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对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对教材中的内容逻辑关系和教材编者意图进行梳理,根据单元及课时中的重点内容,提炼教学立意以及学习活动目标,确定一个合理的项目研究主题,再根据主题拟定学习活动的项目。在确定主题时,教师可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结合课本的核心概念、知识和问题,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项目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达到素养立意、目标导学的教学目的。

笔者以“探寻家乡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探究。红色文化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还包含了深厚的革命思想、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设计本主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家乡特定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历史背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还原历史和理解历史,从而了解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艰难历程,增强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历史素养。

笔者依托主题和学习目标设置相关联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拟定本小组的学习活动项目。问题1:你的家乡有哪些你了解的红色历史?问题2:了解这方面的历史可以采用哪种方式?问题3: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问题4:这些问题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核心知识?通过这种问题链层层深入的探究,剥茧抽丝,最终确立具体活动项目主题。

接下来,笔者把各小组确认的项目以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表1)。

以上项目化主题和目标充分体现和落实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立意,有效彰显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种综合化的学习活动能够使课堂教学起到“一览众山小”的教学意境和教学高度,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项目式学习创造先决条件。

(二)创设情境,设计活动

历史与社会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目标的情境体验教学,因此在明确课堂的活动目标与教学立意之后,教师一定要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和任务项目。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立足于新课程教学标准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将活动目标与学习内容相融合,通过各类学习平台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育资源,如文献史料、乡土史料、地理素材等。设置学生容易理解并能产生体验、贴近真实的场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让学生以历史当事人的视角体验、感悟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过程、情感与价值观,由此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

家乡的红色文化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利用好本土红色文化开展教學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关注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历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驱动性问题,构建驱动式学习项目,安排驱动性项目任务,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现场,领略红色文化的寓意。综上所述,笔者设置了如下驱动性问题:一百年前,衙前农民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先发轫者”?你知道哪些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结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围绕这些问题,学生根据小组确定的项目主题开展项目活动。接下来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制作新年台历”和“编演历史剧”这两个项目主题为例实施项目化学习。

项目一:制作新年台历项目活动安排

1. 小组合作,明确任务分工,上网查阅衙前农运的相关资料;实地考察走访当地老人了解衙前农运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参观当地的衙前农民纪念馆和其他有关农运遗址,拍照和收集相关图片史料。

2. 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文献、照片、图像等资料,并进行归类、认真比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史料。

3. 由小组中具有绘画功底的几位同学根据选出的史料进行作画,通过历史人物故事画来展现历史。

4. 小组进行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对完成的初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作者修改完善画稿。

5. 选出12份生动形象的具有代表性的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并送当地印刷厂制作成新年台历。

项目二:编演历史剧项目活动安排

1. 选出项目负责人,并划分任务,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实地走访了解、参观纪念馆的方式收集农运人物或团体的身份资料、主要战绩,确定剧本人物。

2. 由本组具有写作编剧能力的同学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确定的剧本人物,撰写历史剧脚本。

3. 根据组内成员所给的意见和建议,作者对历史剧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4. 根据历史剧的要求选定演员,组建团队,按编剧进行反复排练。

5. 历史剧汇报演出。

以上项目化学习,教师采取现场体验型、角色扮演型的情境创设方式,为学生下达指令型的项目任务,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项目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感悟中国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敢为人先”的红色农运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三)成果展示,综合评价

在完成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后,学生需按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示和汇报活动,它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项目化学习成果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行问题探究,收集大量的资料,并通过团队合作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项目化学习成果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因此,学生都期待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和汇报成果,来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成果展示,相互交流经验、碰撞思维、取长补短,促进进步。在实施“探寻家乡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后,两大组同学分别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新年台历组”完成了精美的台历制作,并印刷分发给全班每位同学,并把台历上的每页画作制成PPT,各小组派代表对台历上的典型故事进行讲解,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历史剧组”自编自导自演,经过多次排练后终于在课堂上与观众见面,紧张的剧情、诙谐的语言、夸张的表情深深吸引了观众们,也获得了好评。

评价是项目化学习的最后环节,目的在于总结学生的探究成果,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从项目设计、内容呈现与小组合作三方面,对每一个小组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成果展示进行分层评价。同时参考同学、学科教师、家长的意见,给每个小组分别给予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的评价,并为小组颁发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项目化学习产生更大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四、 历史与社会教学项目化学习的反思

(一)学习目标缺乏聚焦性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设置的部分项目虽然具有核心概念,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缺乏明确的体现,与项目内容之间缺乏直接的关联,无法发挥出项目的独特教育目标与育人功能。除此之外,在一些项目中,为学生布置的任务过于密集,如在“制作新年台历”的项目化探究中,学生在有限的项目实践期间无法完全落实教师安排的活动,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项目的核心目标。

(二)项目任务缺乏实际性

一些项目过于注重流程性,如在“编演历史剧”的项目化探究中,教师并未向学生提供约束条件,导致学生对驱动性问题的分析缺少逻辑性,逐渐与问题之间失去联系。学生在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时,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未借助资源与现有成果,编演的历史剧过于追求艺术效果而不具备真实性与实际意义。

五、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项目化学习在教育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历史与社会教师要对项目化学习有充分的认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制订合适的项目主题、创新课程内容以及呈现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辨析论证、合作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积极探索全新的实践策略,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空间,以打造更有效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雪娟.史料实证视野下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构建[J].亚太教育,2022(11):52-54.

[2]徐峥.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命题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20(10):77-82.

[3]王亚丽.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史料”的巧妙运用分析[J].才智,2020(16):211.

[4]邬益斌.整合联系引入在“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有效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357-35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3.

[6]汪文渊.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219.

[7]严立明.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涵、特征和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8):14-16.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红色文化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