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
身体协调性的优良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的二重性。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身体发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身体协调性的培养对于身体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当中,需要遵循安全性与易实施性相结合原则,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传统性与潮流性相结合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体能训练辅助身体协调性培养,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身体协调性要求运动过程中,肢体动作恰当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方向、速度和平衡三者的统一。其包含着身体各方面要素的内容,如肌肉力量与耐力、技术熟练度、速度与耐力、平衡与韵律性、柔韧性。保持良好的身体协调性有利于准确完成各种动作要领,有利于身体素质的良性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黄金时期。初中体育课自然也承担着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重担。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针对各个学生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与当下生活相结合,采取适宜于初中生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初中体育核心素养下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培养为主要探讨课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为初中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中学生协调性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一般在12-16岁,正是身体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女生一般在12岁左右,男生一般在13岁左右。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初中生的身高成长,而这自然离不开身体协调性的培养。这是因为,身体协调能力是人体运动中必备的基本能力。无论何种运动,都是通过身体作出一系列动作来展现出来的,身体的协调能力是学习、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和技术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素。在各种体育运动过程当中,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身体的协调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体育运动过程中动作的完成效率和程度。初中体育核心素養下的身体协调性培养与教学,则是帮助初中生加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纠正初中生在平时运动中的错误,教导初中生运动的技巧,提高初中生自主锻炼的自觉性,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当下全国推行核心素养教育,既要求学生文化课成绩好,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是身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一致完成的动作能力,主要表现在合理地建立完整动作和改造已形成的动作形式两个方面。良好的协调性对提升身体素质和优化日常活动大有裨益。体育教学的推广旨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身体协调性是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具体反映方式,因此,开展初中体育核心素养下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培养工作便是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一项具体措施。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传授学生动作学习要领,组织学生进行肢体运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初中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培养,既是初中体育课堂上重要的教学内容,又是顺利开展其他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
2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中学生协调性培养的原则
2.1 安全性与易实施性相结合原则
体育运动过程中免不了需要跑、蹦、跳、蹲等动作,初中生本身处于青少年时期,也爱好多动,喜欢模仿、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极其容易扭伤、拉伤、摔伤、擦伤等。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事前强调安全问题。多开展安全教育,告知学生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保护好自己,动作要领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多少力度,多少角度,多少速度等,确保体育运动在安全的环境中有序进行。易实施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初中学校体育器材种类较为全面,但是可能很多已经陈旧,需要及时更换、更新,这也是对安全性更好的保障。另外,对于初中学校来说,操场空地一般较大,能够满足多人的运动需求,也为动作的施展提供了开阔的空间。
2.2 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初中阶段的学生毕竟年纪有限,仍然热衷于玩乐,尤其男生对球类运动较为感兴趣,而女生可能更多的喜爱乒乓球、羽毛球之类的小球运动。从身体协调性培养本身而言,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更多的是从理论性方面去阐述,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枯燥乏味,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能在实际运动中去学习的话,也很难形成记忆点,也不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体育课程设计时需要注重体现趣味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体育运动中来,如投篮、跳马、乒乓球等运动,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实际的体育运动中感受肢体各个部分的协调性,如何带动手腕、如何带动肌肉、如何带动关节等。初中体育学生协调性培养的目的在于帮助初中学生成长。这个“成长”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每一项体育运动目标的成功必然有其自身的动作要领与规律,如长跑、投篮、射门等。而当出现过多的失误或者失败后必然会影响心态从而影响动作的发挥,即身体的协调性可能失衡。简单来说,心态也同样会影响身体的协调性。因此,体育教师在授课时除了指导动作基本要领以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品格意志的磨练,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良好心态,做好每一个动作,保证身体的协调性。这样才能符合体育运动开展的初衷。
2.3 传统性与潮流性相结合原则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体育运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下的青少年过多的沉溺于电子产品中,不好动,更喜欢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电子产品上。但是,不可否认地是,电子产品也确实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贡献,也为人们娱乐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正视电子产品的问题,尤其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电子产品。例如,可以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寻找一些易于开展的体育运动,通过视频教学教导学生一些运动的动作要领,例如打羽毛球时如何把握身体的协调性增加打击力度;踢足球时如何利用身体的协调性巧妙过人与传球;游泳时如何利用身体的协调性做到持续换气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电子产品上的动态演示来进行教学的,比纯粹的文字叙述更加容易让学生掌握。而后,利用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体会视频中的知识点,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互相配合。
3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中学生协调性培养的具体实施
3.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中学生协调性培养离不开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再只是考核学生某一项运动,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通过身体协调性完成某种动作或运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和组织能力,才能保证相关体育课程的实施,也自然会有涉及到相关的动作要领与要求,而不再是单纯地上一堂体育课。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运动时需要考虑初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确保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和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些,都需要以初中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首要前提,以便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根据体育运动的进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课程更佳富含科学性、趣味性与可实施性。例如,身体协调性的培养大致可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这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口令,通过大脑对于信息的简单处理从而作出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齐步走、正步走等。还有平时的眼保健操也符合这一特征,都是根据简单的口令,使眼睛、大脑、手、脚得到全面的训练和配合,以此完成相应的动作。中级阶段则要求学生的身体在一定的节奏规律中得到运动。例如多人跳绳时,靠自己默念节奏,指挥和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跳动,而且,这种节奏应当是有规律且被多数人所认可的,而不是忽快忽慢,否则无法完成多人跳绳的目标。再如,课间操里有舒展运动,有跳跃运动,有扩胸运动等,节奏时而欢快时而缓慢,但是节奏却相对稳定。学生根据节奏作出相适应的动作,也是让全身各个肢体得到训练。而且在做课间操的过程中,随着课间操的进行,人体各个机能被调动起来,会出汗,会喘气,这又要去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动作与呼吸,从而使身体协调起来,满足多变的动作要求。更进一步地,到了高级阶段,节奏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必须掌控节奏,比如球类对抗运动中,不仅要控球,还要学会巧妙的卡位,通过身体的协调性既能将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又要适时地出其不意,打乱对方的节奏,利用对方身体不协调的空档完成自己的技战术目标,从而击败对手。
3.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培养身体协调性这一课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嗤之以鼻,而且身体协调性的训练与培养必须融入实际的体育运动中去,仅靠理论学习作用有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身平时的课业压力已经较大,与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时间本就不多,体育课对初中学生来说无异于是活动课。因此,体育教师不妨采取放羊式教学,在课程开始时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讲解一下该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以篮球课程为例,讲解一下基本的运球、过人、传球、投篮等基本动作要领,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分组对抗打比赛。这种放羊式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可以直接到一边歇息,而是要观察这些学生在打篮球过程中的动作是否规范,身体是否协调,并记录下来。也可让学生之间互相观察。留下最后5-10分钟进行总结,点出动作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也让学生将注意到的问题暴露出来,畅所欲言,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再如,打乒乓球时,很多人习惯性地站在台前,等球过来以后随着球的方向再动,因此有时接球措手不及,导致接不到球或者将球击飞。体育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前讲解,并且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自由活动,自己体会,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来感受接发球的变化与质量。
3.3 以体能训练辅助身体协调性培养
体能训练如蛙跳、深蹲、长跑等虽然枯燥,但确实培养身体协调性的有力手段。随着体能的下降,学生必须调整呼吸、调整步伐、调整速度、调整肌肉力量以提高自身的耐受力。长期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自发进行身体协调。而身体的协调性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能与耐受力。尤其对于处于身体机能快速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体能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体育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程前10-15分钟进行体能训练,如让学生围着操场跑1000米,在跑步过程中引导学生调整运动节奏,掌握动作要领和长跑技巧,又如开展敏捷梯训练、或者跳神、往返跑等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身体素质,对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体育课遇到阴雨天无疑是一个问题。在空间有限的教室里很多运动项目受到限制,而仅靠讲解理论知识既枯燥又乏味,还不一定能填满整个课堂。因此,体育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一些娱乐节目中的“一个比划,一个猜”这样的游戏,便可拿来使用。这个极其考验描述者的身体协调性,要将其看到的词组通过一系列动作,甚至融入表情,才能表现出来供另一个人猜。又如观看需要身体协调性比较高的竞技体育比赛视频,如全民世界杯等,这种训练方式既有趣又能达到课程目标。
3.4 有效足球训练,促进学生协调性发展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初中教师也要紧跟脚步,更新教学理念。实践证明,有效的体能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足球训练便是其一,如上文提到到,世界杯的如火如荼开展、梅西捧起大力神杯等让全民对足球更加关注。其实有效的足球训练对身体协调性的发展有不可置否的重要作用。协调性是足球训练实施的基础,足球技术动作练习与运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肌肉之间协调工作完成的。把协调性的训练结合到体能训练中是发展学生协调性比较有效的方法。足球的技术训练和足球技能运用都对提升身体各个部分协调工作非常有效,在日常的训练中,运球、颠球、射门等,这些动作的掌握需要肌肉之间的协调完成。强调肌肉训练最大的效果是使神经系统能更有效的控制肌肉运动。初中阶段是发展灵敏、协调性的黄金时期,初中生正是生长和发育关键时期。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提升学生运动兴趣,也可以加入有效的足球训练,引导学生投入到练习活动中,从而抓住发展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时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异,运动兴趣和运动量各不相同,学生体能也存在差异。在有效的足球训练教学中,教师考虑到这种情况,特别是女生。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足球体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意学生的状态,适当的增减更有有效。在阴雨天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对体育实践课程进行反思并总结,以便后续更加有效地通过体能训练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协调性的有效发展在初中生的成长与发育中都至关重要,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成长也有促进作用,如培养学生竞技精神、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石。
4 结语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快速成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素质的发展潜能无疑是巨大的,但是这需要以身体协调性为基础和前提条件。通过有目的性、递进兴、针对性、系统性的训练,可以帮助大脑意识的发育,挖掘更深层次的潜在水平,使大脑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升获得进一步的发育。同时,由于身体协调性良好,也利于学生手脚更加灵活,更容易掌握一些運动要领,使平时体育锻炼事半功倍,加强血液循环,增强自身抵抗力。同时,协调性将身体的各个机能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各个机能的作用,使身体向良性发育,减少运动损伤。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环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