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本文首先分析了补偿性体能练习的主要概念,其次就补偿性体能教学的应用途径与应用原则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中补偿性体能练习的具体实施措施,其中包括合理搭配练习策略、提高学生对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认识、科学合理地设计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等,以供参考。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并依据学科素养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合理运用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观察、思考、认真研究,并针对学生的技术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补偿性体能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发挥,并在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推动下,逐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1 概念
1.1 补偿性体能素质的相关概念
首先,在汉语字典中“补偿”一词的含义是:弥补不足,弥补亏损。其次,就补偿性体能进行分析,它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正确运用,体育教师为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动作而进行的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应以补充、完善、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术有关或相异的体能。补偿性体能练习必须与体育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可对运动技术的学练价值起到补充和扩展的作用,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起到了辅助和推动的作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改变的作用。最后,针对初中体育核心素养下的补偿性体能素质进行分析,其重要概念为,它是将体育课堂教学与练习内容相结合,并与之相匹配,是与运动技能有关的各种素质练习。同时,体育教学中的补偿性体能素质应该融入到体育动作技能的学习之中,并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有目的的学练、科学的组织方式来促进其技能的学习和发展。
1.2 “补偿性体能”与“课课练”的区别与联系
“补偿性体能”和“课课练”有不同之处(见下表)。补偿性体能素质与身体健康和运动技巧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基于动作技能练习与学习的角度,应确保发挥补偿性体能训练的最大优势,该训练方式相对明显;而“课课练”是以改善学生体质为目标的,且补偿性体育教学也具有同样的教学目标,但它是对“课课练”的一种补充与完善,使其更有效地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念。“补偿性体能”则更注重学生的技术动作的流畅和运动质量的改善,为此针对学生的单一动作训练,可提高其动作技巧。可见“课课练”的目的在于弥补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补偿性体能”和“课课练”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 补偿性体能教学的应用途径与应用原则
2.1 途径
补偿性体能训练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行为中加入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运动技巧。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循环、机械、单一的练习,这种练习方式不仅会减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身体机能出现超负荷的问题。为此需采用补偿性练习,在改变传统练习存在的问题后,真正发挥补偿性这一特点,全面促进学生的锻炼兴趣与身体素质发展。比如,跨栏跑通常被安排在短跑课程后,而在早期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技术训练为主,运动量较少。此时,要进行“补偿性体能”的训练,以备以后的学习和需求。若教师单纯地以跨栏技术为主,只能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到了后面,因为前期的技术训练力度不够,导致学生速度跟不上,从而影响到跨栏的成绩。而“补偿性体能教学”则为针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并使其在训练时,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发展与理解运动技术的教学办法,在此通过提高体育教学的兴趣,弥补体育锻炼的不足,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得以协调发展。
2.2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1)提前储备原则。根据单元式教学方案,在一定的学习阶段,结合“课课练”,适度地强化身体锻炼,在一些项目中提前做好“补偿性体能”教学的准备,以便使运动技巧得以实现。要求:要了解学生的体能情况,了解所学项目所需要的主要身体素质,通过测试获得第一手资料,教师需注意应保持其教学的针对性。
(2)及时跟进原则。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针对特定体能进行强化训练,以防止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在发现学生身体素质不能满足所学训练的要求时,可以在课堂上按照预先设定的“补偿性体能训练”进行教学。要求:在跟进式“补偿性体能”训练中,练习的时机要灵活、及时、可预设,但更多地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临场应变,需注意的是应视学员状况而定。
(3)精益求精原则。在技术学习的后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技术,应通过强化“补偿性体能”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其训练效果。要求:在“补偿性体能”训练中,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注意控制練习的强度与频次,以防止损伤。
(4)练习内容目的性原则。“补偿性体能”是指通过训练学生掌握技术、提高技能水平而实现的。就拿跳远来说,所谓的“补偿性体能训练”,主要包括练习学生的弹跳能力。要求:明确体育项目的具体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发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的体能技术练习。
(5)练习形式注重变化性原则。补偿性体能锻炼没有固定的方式和步骤,其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实施对象。其要求为,可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人的方式进行灵活的转变。补偿性体能训练是一种以传统的运动技能为核心的辅助训练方式。其出发点在于调动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增强其对运动技术的运用,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达到身体的平衡发展。
2.3 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认识体能学练价值,激发体能学练的动机。强化体育观念的教育,不仅要注重体育锻炼,还要注重体育锻炼的原理以及体能练习的具体办法,进而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体能学练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
(2)丰富体能学练的手段方法,提高体能学练的积极性。第一,创设体能练习设备与器材,为学生在各种器材内进行不同的体能学练活动。第二,丰富身体锻炼的内容,创造各种形式的身体锻炼;可将体育锻炼和运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3)注意发展体能与基本运动技能、体育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练有机结合。如果说基础运动技能是提高身体素质和学习运动技能(特殊运动技能)的基础,那么提高身体素质则是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技能(特殊运动技能)的基础。在此,发展体能,一方面要安排专门的训练项目,另一方面,要考虑到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基础运动技能(特殊运动技能)之间的联系、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基本运动技能、体育锻炼技能(特殊运动技能)结合起来;在基础运动技能与体育锻炼技能(特殊运动)的学习中,将有关的发展体能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 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中补偿性体能练习开展措施
3.1 合理搭配练习策略
(1)“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策略。“强度补偿”,顾名思义,以初中体育教材提出的体能训练强度安排为核心,针对体能训练强度进行优化。如果教材中所提到的体育项目强度较大,那么体育训练的安排就必须保证较少的训练量,反之也是如此。对学生来说,一旦超过了运动负荷,他们就会感到厌倦,从而丧失了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进行“强度补偿”式的身体锻炼活动。比如,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的内容较多,可以采用“强度补偿”的体育锻炼方式,并适当地选取较少的体育锻炼内容。主要有立卧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以保证适度的强度,使其更符合学生体能训练要求。
(2)“多元搭配”型体能练习策略
“多元搭配”式的体能训练方法,包括上下搭配、内外搭配、大小搭配。例如,在上下搭配练习中,体育锻炼的重点为锻炼上、下半身的力量,比如“三级蛙跳”,可将身体锻炼的重心放在手臂的锻炼上,通过俯卧撑、平板支撑等运动来实现身体锻炼的协调性。再如,内外搭配的体能练习,它着重于学生的心血管、呼吸系统和外在形体的协调,而耐力跑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通过肩膀、背部、腰部的锻炼,调整学生的外在体形。
3.2 提高学生对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认识
在开展补偿性体能训练时,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认识,在此学生可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参与练习,使其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例如:在进行某些跑步补偿式的体能训练之前,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训练的安排目的,如跑步可提升篮球运动速度与耐力等。
3.3 科学合理地设计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
教师需明确补偿性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以此科学、合理地設计补偿性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与要求。如,“跨栏跑”中“补偿式体能”练习的应用研究。跨栏项目对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在体育课上,由于课时少,学生缺乏相应的体能训练时间,从而导致学生往往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凸显出“补偿性体能”训练的必要性。根据“跨栏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提出了“补偿性体能”练习的具体内容:力量、速度是要求较高的身体素质,应加强训练;柔韧、协调是相对欠缺的身体素质,需灵活地穿插训练。
(1)教学前期,储备式练习力量、速度等“补偿性体能”。“跨栏跑”中,力量和速度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展现出更大的实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有两种情况:①在教材开始前②完成技术教学前。
如,在教材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跨栏跑”通常是在短跑课后面进行,若不能,则应在上一套教材的后半段,强化“补偿型体能”练习的速度、力量训练,并与“课课练”相结合,以团体训练为主要方式。“跨栏跑”教学的初期,往往以技术练习为主,运动量偏小,这时,要进行“补偿性体能”的练习,进行储备,利于后期的学习和需要。
(2)教学中期,跟进式练习柔韧性、协调性等“补偿性体能”。“跨栏跑”最为明显的体能特点为,灵活性和协调性,但学生在这两方面其能力相对缺乏,为此可采取跟进式策略。①在早期阶段全面跟进②在个体练习后进行跟进。在准备活动的后期和正式的训练之前,要做“辅助性”和“诱导性”的训练,要有相当多的时间和内容来做“补充性”的训练,如灵活性、协调性,以及集体跟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要有针对性地、区别地对成绩不佳的学生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以体现个性化教学。
(3)教学中后期,提高式练习速度、协调性等“补偿性体能”“跨栏跑”教学在后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学生在练习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在此普通的分组练习则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为此可采取“补偿性体能”的练习并进行分类组合。在组合中,教师可按照兴趣、成绩为主,可将兴趣较高的学生分为一组,或兴趣高成绩低,在分组时教师需考虑到搭配的重要性,并且需将内容集中在速度、协调性等方面,在面向“中间地带”时,要求应为适中。针对少数优秀的学生,可采取个体化的教学方法,重点是控制时间的节奏和速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3.4 合理运用补偿性体能素质的时机
补偿性体能素质训练的时间可以在运动技术学习之前、学习期间和学习之后进行,并与学生的体育技术学习相结合。例如,在篮球教学课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和把握补偿性体能素质训练的时间,针对篮球技术的练习,在安排补偿性体能训练时,教师需注意的是应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单个技术之间的整合。如,在技术学习期间,教师可将单手低手投篮与传接球、障碍运球相结合,坚持以组合训练为主,同时兼顾身体素质的发展,其具体包括:长传抢断篮板球+快攻(2人一队,1人抢断篮板球,1人快攻);全场2人,3人传球+跑动中低手投篮;带球迅速越过障碍,在快速跑动中投篮;无球跑动+接球行进间低手投篮等。通过这种补偿性体能练习的设计,可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力量和耐力等综合素质。
4 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为确保学生可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训练与身体锻炼的具体办法,教师应明确补偿性体能练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措施,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补偿性体能练习优势,确保学生在该练习模式下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发展自身的身体素质。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州市乌蒙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