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松
近些年,在時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下,人们对健康越发重视,而体育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简单方式,因此在“全民健康”思想的引导下,社会掀起了“全民运动”的浪潮,基础教育受此影响,逐渐提高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来看,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不足,并未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和运动实践中来。对此,教师要探索并应用具有针对性、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学习,落实高效教学。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对于广大的学生群体来说,“身体就是学习的本钱”。而在实际的小学教育工作当中,与学生身体素质相关的最直接的学科就是小学体育课程。而在传统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教育工作当中,依旧沿袭传统教学理念、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保障教学效率,但是教学质量上的表现并不理想,难以吸引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教师所进行的教学也会倍感困难。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当中,不仅需要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之上,还需要响应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这一重要学习主体,这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长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1 探究小学体育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教学策略的意义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策略,是改变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低效现状的有力举措,学生主动参与度提高,师生可以形成更加默契的配合,有助于学生快速接受体育知识,练习运动技巧;有助于教师更轻松地讲解体育理论,传授运动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改善低效教学现状。从学生角度来说,提升在体育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度,还能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大有裨益。通过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生能够逐渐找到自己热爱的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参与该项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自主运动中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运动能力得到增强,小学体育强健学生体魄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养成自主运动良好习惯,为终身参与体育运动奠定良好基础。
2 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和百般强调的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现阶段的小学课程教育工作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也就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目前来看,部分小学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2.1 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得不到重视
在小学体育学科教育工作当中,为了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教师需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并且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但是目前来看,虽然诸多小学学校和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标榜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但是不能基于学生的身体素养情况进行教学等,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并未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2.2 课堂中师生互动效果比较差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育工作中,教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要的实现方式就是依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对于学生学习主体来说,其在进行不同运动知识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开始都保持一种陌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高质量的师生互动,由此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达也可以使得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然而目前来看,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效果比较差,难以发挥出正确的诱导作用和效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神情和状态关注不足,即便进行了师生沟通和交流,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不能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中部分具有表现欲望的学生在得不到表现机会的情况下,后续会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2.3 教学评价过于滞后和单一
在教育性质工作当中,教学评价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总结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小学体育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但是目前来看,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学评价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主要进行简单的口头评价,即便进行了一些书面内容的评价,也主要以简单的优良标准进行评价,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缺少学习成就感和体验感,后续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和问题,不利于学生广泛且深入地进行小学体育知识学习,主动参与学习也就失去了其主要意义和价值。
3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
3.1 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
当前小学体育学科存在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部分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没有建立严格的招聘制度,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这是造成学生体育主动参与度不足的重要原因。所以小学体育教学应先从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开始。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组织和培养作用,提高教师招聘门槛,定期开展人才考核与培训活动,检查在职教师的教学专业性,使其能够稳步提高教学专业水平。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或教学会议,定期复盘教学情况,在内部学习中不断增强专业素养,在相互指导和帮助下设计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让新教案在培养学生体育主动参与性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展示公开课、参与公开课,观察校内其他优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中汲取提升学生体育主动参与度的有效经验,将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优化,以便化为己用,促进学生体育主动参与度在教学中的提升。
3.2 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氛围
转变教学理念。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的现象比比皆是。根据分析,笔者发现原因如下:学校以及教师对体育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了通过趣味性手段优化教学。为了发挥趣味教学法在田径课教学中的优势,教师应该从观念转变入手,提高趣味教学模式的地位,积极发挥学校引领作用,指导和监督教师能够利用趣味教学模式授课。体育教师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按照趣味教学的相关要求科学设计课程活动,对田径课授课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教师应该从传统教学理念中走出来,改变刻板思维,设计出更具有生动性、有趣性的田径训练活动,满足小学生对趣味性课程的需求,提升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效率。
增強田径运动形式趣味性。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模拟类活动更容易被接受。例如,在跑步训练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一些情境,对学生进行分组,让组内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动物角色,包括小兔子、老虎、狼、熊、猫等,在跑步训练中增加“捕食”游戏环节,可以让扮演兔子、猫的学生先跑,一段距离后让“老虎”“狼”进行追赶。当然,这种活动看似没有变化,实际上学生在跑步中所投入的感情、心态是完全不同的。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转变训练状态,可以通过设置障碍物、设计“回”字形跑道等方式,让跑步训练成为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适时引入竞赛项目。小学生往往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在田径课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洞悉学生这种特性,在课堂中适时开展竞赛活动。当然,教师应保证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激起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项目中。例如,在短跑训练项目中,教师可以采取合理分组方式,要求每个组学生分别从起点、终点位置展开往返拉力赛,率先完成折返跑的小组获胜。另外,还可以设置单人折返比赛,利用篮球、足球等道具,将其放在起跑线对面,让学生跑到目标物位置后将球拿回来,然后将球交给组内其他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哪一个小组学生取到起点的球数量最多则获胜。通过这种竞赛的方式,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更高。通过合理分组竞赛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意志力,而且分组方式还能够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田径训练的趣味性。
3.3 分析学生动态,采取多样教学方式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学生在性格、学习能力、运动习惯、体育态度等方面总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必须尊重他们在性格、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落实针对性教学。都能在分层体育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提高学生体育主动参与度的教学目标也会随之实现。
教学对象分层作为分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重点,这也是分层的关键。若是分层不合理,不仅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反而会增负减效。简言之,学生分层是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予以重视。为了保证分层的合理性,教师应树立生本意识与以学定教意识,多渠道了解学生的体育素养,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运动情况等途径了解他们的运动习惯、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学习需求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为前提进行分层,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地展开。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分层,而没有征询他们的意见,这容易让一些学生产生挫败感甚至自卑心理。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负面心理,确保分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教师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初步分层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说出自己的体育学习目标和需求等,再综合这些内容去分层,这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教育目标分层各层次的学生站在不同的起点位置,若是要求他们达到相同的水准,就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目标,而同样一个目标,体能较差、水平有限的学生竭尽全力也无法达到,从而出现严重的分化问题。为了发挥分层教学减负增效的教学优势,教师在划分学生的层次后应针对每个层次设置明确的、差异化教学目标,从而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设置目标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围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去设置目标,避免目标过高而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也避免目标过于简单无法发掘他们的潜能。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师要保证设置的目标在学生“触手可及”的范围内,要让他们看得见但是不能轻易够着,需要轻轻一跳。这样的目标才能将他们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动力。
体育教学过程比较复杂,涉及的环节也非常多,教师需要科学把握、细致处理,确保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一般来说,教学过程涉及新课导入、知识讲解、技能传授、课堂提问等,这里以教学方法为例简要阐述如何基于分层教育理念优化体育教学流程,从而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学评价分层公正、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层教育理念下,教师应以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学生为依据实施多元化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坚持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体育运动或比赛中获得成就感。
在以前的小学体育课上,学生的状态比较被动,通常是教师推一步走一步,而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在体育课上更加主动、积极,表现出来的兴趣很高。比如,在跳高训练中,各层次的学生都踊跃参与,一些体能较弱、水平有限的学生虽然屡次失败,但是却屡败屡战,不断挑战自我。在平时课后服务活动以及日常的体育比赛中,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很多之前畏惧比赛甚至排斥比赛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迎难而上,表现出很强的体育自信。当然,最可观的还是学生的体育成绩,即体育训练中的达标情况,自实施分层教学法以后,学生的合格率明显提升,而且每个学生的个体成绩相较之前也有了显著提升。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显著改善教学质量,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品质提升也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4 运用激励教学法,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
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阅历,加上小学生几乎未经历过挫折,基本需求都能在父母的帮助下得到满足,所以抗挫折能力普遍较低,一些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就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多,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会主动思考“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要锻炼,为什么要进行体育运动等。在体育课堂上接受训练或者参加比赛时,他们事前会考虑能否完成,如果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就会产生退缩心理。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尤其是抗挫折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训练中表现出承受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用和蔼、亲切的语气,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激励措施,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常见的激励方式有言语激励、物质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并非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热爱情绪,提升其在体育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度,以此改变教学低效的现状,改善学生体质,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增强其综合素养。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应革新教学思维,研讨提升学生体育主动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将组织趣味游戏活动、情境教学等策略进行合理应用,发挥多种策略的协调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体育主动参与度。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猴场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