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除了加强经营管理,还应针对应收账款的潜在风险,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应收账款的风险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阐述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其中涵盖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升级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等,旨在提升风险防控效果,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管理
应收账款的性质是流动性资产,这也是其风险较大的原因,一旦应收账款产生风险,不仅会影响资金安全,还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阻碍。为此,企业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将应收账款的风险概率降到最低,以此提升资金周转速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及风险类型
(一)必要性
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的回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需要利用法律手段回收应收账款,为更好地应对风险提供保障。若应收账款总额过多,则意味着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将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基于此,企业要积极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控,扩大经营利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足够的能力抢夺发展先机。
(二)应收账款风险类型
应收账款风险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是:
第一,回收风险。企业存在重销售、轻管理的情况,使得应收账款回收效率低,在内控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会产生死账、呆账等问题。
第二,客户风险。个别企业的客户选择标准较低,客户的信用等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经济实力不一,对于合作时间较长的客户,企业会采取集中支付的形式,一旦支付延迟,就会阻碍企业正常运转,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
第三,信用风险。企业在建设经营政策时,会涉及现金折扣、信用标准等方面,为进一步扩大销售额,会为客户提供一定的信用条件或折扣政策,但信用期限不科学、折扣政策设计过于盲目,会影响折扣率,增加运营成本,造成应收账款风险。
第四,内控风险。内控力度不足、账目核对不到位、账目未能及时查清,致使来往账目不清,扰乱应收账款的有序回收。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企业领导层过度重视产品的销售,忽视了应收账款的风险,对信用资产的风险存在认知偏差,片面地认为提升业务的根本措施只有销售,导致应收账款的数量越来越多,期限越来越长,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企业极有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部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想要在市场中生存,就要利用赊销,将资产转变成应收账款。但是,由于信用基础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货款不能被及时收回,对逾期不还款的客户又采取不了相应的措施,合同条款无法履行,风险债权不断增加,企业还要垫付资金交纳各种税金和费用。长此以往,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回款率。
(二)内控机制不完善
現阶段,企业缺少有效的内控机制,是导致应收账款风险频发的关键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未建立信用管理部门。要提升应收账款的管理效果,企业领导层应提升对应收账款的重视程度,建立为信用风险服务的部门,但由于部分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到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未成立相关的部门,导致内控力度不足,风险防范效果不佳。
第二,应收账款的管理机制,还存在内容不全面、缺少综合性等问题,在建设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未构建风险评估和防范制度。管理人员在落实各项措施的过程中,还存在敷衍的现象,导致内控机制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三)缺少激励制度
在考核相关人员时,将重点全部放在账面的销售额和业务的完成量上,将销售额与薪资待遇挂钩,致使销售人员一昧地追求销售额,忽视了回款问题。出现坏账问题时,企业也不会对销售人员问责和处罚,长此以往,销售人员对回款工作将缺乏积极性,这在无形中加重了应收账款的负担。
三、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要深刻意识到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建立正确的防范意识。企业领导层要对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员工实际,采取有效的手段,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促使其站在统筹兼顾的角度,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考虑,将人为失误率对应收账款的影响降到最低。
应收账款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管理层对应收账款的认知及重视程度要保持高度统一,树立业务发展和应收账款两者并重的观念,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投入力度,时刻关注应收账款风险,通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排查潜在的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风险,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此外,企业还要强化信用风险意识。赊销货物时,信用基础对应收账款的回款率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应将客户的信用资质为保证,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双方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回款率提供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制造成本,构建完善、成熟的售后服务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如此不仅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还能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助力。
(二)完善内控管理机制
良好的内控管理是企业有效规避应收账款风险的关键措施。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机制,以实现对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监督、动态化管理,不断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为企业的长效、健康发展注入动力。
首先,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对应收账款回收的实际情况展开追踪。同时,人员还要全面贯彻落实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措施,强化风险防范效果。应收账款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掌握客户的真实资产情况、实时跟踪应收账款的现状、监管业务人员的工作情况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信用管理机构要独立于财务和销售部门单独存在,促使应收账款管理效益最大化。
其次,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从目前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各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不作为是引发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要通过严厉的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个人。例如,责任机制下的销售部门,要时刻秉持赊账者负责收账的原则,即在给新客户建档时,明确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人。为提升应收账款的管理质量,企业可在责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全链条责任制度,也就是从信用核验到产品售出,再到绩效激励,各环节都要有专门的负责人,以达成闭环管理目标,提升服务质量。与此同时,财务部门也要执行全链条责任机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收款业务,根据数据信息制定收款分析报告,依据规定办理坏账赊销、计提坏账等业务。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互相配合,最大程度地提升应收账款的回收率。
最后,建立风险追踪、防范以及预警机制。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供应链的构成也愈发复杂,想要有效规避风险,就要将应收账款的期限合理化、系统化,将逾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此,企业要建立风险追踪机制,对应收账款的风险展开实时监控,深层次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和完善现行的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为企业经营策略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指导。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当应收账款的预警指标达到一定程度时,发出预警信号,企业管理者调整信用政策,并落实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加强对信用资金风险的管控。
(三)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企业要针对销售部门建立激励机制,提升销售人员参与回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传统的奖惩机制过于片面,仅将绩效奖励与业务完成量挂钩,忽视了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无形中加大了应收账款的风险。为调动销售人员的回款积极性,要将单一、片面的奖惩机制,转化为客观公正的奖惩体系,将绩效奖励与业绩、贷款回笼及信用期节点挂钩,在考核销售人员的过程中,重点对这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奖励的核心依据。针对超期未回款的人员,依据相关规章制度予以问责和处罚。对于回款效率高、在信用期内完成回款或提前回款的人员,给予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奖励。
通过公正、客观的奖惩机制,促使全员参与回款工作,为应收账款回款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的产生,以此提升各项业务活动的时效性。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坏账若发生在企业运行的特殊时期,在绩效考核时要直接否决,并要求相关责任人按照应收账款制度进行赔偿。
四、其他措施
(一)细化管理流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流程的规范程度,是衡量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想要有效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就要细化应收账款的管理流程,规范管理程序,提升风险管控的综合效益。例如,在制定合同条款时,规范各项条例,将产品销售的余赊比例、账款回收时间等内容,详细列入产品交易合同,加强账款风险预防的同时,规范收入确认流程,适当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期,或将应收回款的期限与企业各部门的资金预算挂钩,若规定期限内未回款,可以通过缩减部门使用资金的形式,缓解财务压力。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通过债权系统,将各部门的实际回款情况,统一录入系统,这样各部门就可以明确自身回款工作的开展进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回款方案进行调整。同时,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积极沟通和协作,认真、细致地研究应收账款回收的数据信息,分析出账款未能顺利回收的原因,加大对未回收账款责任人的督促,进一步提升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
(二)加强现金流管理
销售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工作。在销售工作中,注重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产品交易只是销售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并不是全部,交易完成后还需在规定的信用期内高效回收应收账款,回收完成后,整个工作才正式结束。为保证应收账款的顺利回收,销售人员要将风险防范意识贯彻到各个工作环节中。首先,要对客户企业的信用资质进行综合性的审查和评估,确认其信用资质良好才可以签订合同。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要认真阅读并审核各项条款,若发现条款存在漏洞或不足,要立即补充和完善,双方要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及需履行的义务。
新时期下,企业要精准掌握市场动向,树立大局意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个别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制定了远高于实际能力的销售目标,盲目扩大企业规模,给供应链的安全性造成了恶劣影响。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意味着赊销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一旦大量的应收账款得不到有效回收,就会使企业面临现金流紧张的局面,陷入发展困境。为此,企业要控制好发展规模和赊销规模,尽可能减少应收账款的数量,增加现金流量,减轻财务负担,使应收账款风险实现可控。
(三)加强事后控制
应收账款逾期后,销售人员要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及经营状况进行审查,不定期拜访逾期客户或与之电话沟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金额较大的逾期款项,销售人员要以书面形式说明大额逾期款项未及时回收的原因并制定清收措施,随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进展情况。在催款时,要通过预告、警告、律师函等形式提醒客户,尽最大可能清收款项。
为降低坏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还要确认坏账损失,经过对债务人的综合调查,明确其是否有偿还能力。对于有偿还能力的债务人应起诉,对于没有清偿能力的债务人应判断为坏账。企业决策部门评判坏账损失的客观标准为事实材料,如债务人公司破产、死亡等,资产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财务部门审核后提出意见,法务部门提供证明材料,经决策部门批准后,确认为坏账损失。只有这样,财务报表才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在管理应收账款的账本时,要将坏账的核销详细记录在册。为降低坏账数量,企业还要对发生过坏账的客户建立黑名单,记录其姓名、相关责任人、坏账原因等,若有二次交易的需求,要以现销的形式结清欠款。若有原因不得不放开赊销,应按照授信机制及授信流程,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执行。
(四)建设坏账核销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坏账核销审批流程,保证全部坏账的核销都能得到有效审批,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都要参与坏账的核销审批工作。核销审批并不代表企业已经放弃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它仅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当各种迹象表明应收账款确实无法收回时,企业内部可予以确认。
另一方面,针对已经确认的坏账,企业也要开展年度审查,对客户的实际经营状态进行系统核查,若发现资产重组迹象,要立即催收,降低坏账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此外,企业制定专门的条例,用于核销坏账的重新回收,避免有销售人员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出现贪污的情况,影响坏账回收。完善的坏账核销机制,可将坏账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实际经营状况,建立全面的内控机制,通过强有力的内控手段,预防应收账款风险,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作为企业内部重点业务活动,利用有效的奖惩机制,促使全员参与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不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促使经营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淑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1):171+173.
[2]林金周.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以快消品行业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1):111-113.
[3]蔡海燕.刍议国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讯,2022(2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