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珍珍
摘要:小学教学的小班化已逐渐成为各学校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是推进学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于学生数量少,可以充分有效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重组,教师对每个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方式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小班化 小学数学 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小班化教学中,这个目标完全可以实现,由于小班学生人数少,学困生对教学资源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时间、教师的指导、活动空间等占有比例增长,这就为教学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更有利于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的提高。[1]
一、基于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教师就可以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于优等生建议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中等生可以在教师一定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让他们可以主动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也要由易到难。例如,分数乘法的计算中各步的算理及画图对于优等生要求条理清晰,能完整地画出图形,中等生清楚达意地计算及画图,学困生能意会方法与算理,能计算就行;“求图形面积”要求优等生掌握割补平移等方法并清楚说出自主探索的思路,中等生能找出一种求面积的方法并说出面积的探索过程,学困生能用简单运用面积公式求常见图形的面积。
二、和谐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要激发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之间和谐互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体积单位换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教师可以将平时使用的一些物体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能零距离地接触到数学的实物,理解单位的大小,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数学探究欲以及兴趣。在进行展示实物的同时,教师提出几个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将问题的难度把握好。把所有问题与讲解的内容有关,这样才能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班化数学课堂真正意义上提升了对学生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素质、性格特点等方面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按照统一的模式来完成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可能会无法达到预期,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于数学书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促使知识内化,已达到基础知识层次教学的落实。对于中等生我们基础练习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的略有提高性的题目。对于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例如,在设计圆柱表面积练习课时,学生能熟练背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2个底面积的关系,而侧面积展开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出侧面积等于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一到求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题目错误率就大大提高了。根据易错点,教师可以设计两道求圆柱表面积的题目:一种圆柱形的薯片桶要贴商标纸,已知薯片桶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22厘米,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dm,高为5dm,至少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再进行总结方法建立模型,进行模仿练习,促使学生知识内化,达到基础知识层次教学的落实。
四、确保学生课堂作业的面批
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少,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也能提高。从本质上,可以确保作业面批效果的提高。对学生作业进行面批时,不仅关注了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情况,而且还关注学生错误的原因。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又有针对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找出错误原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数学作业的正确率,优化课堂教学。
作业面批落实到了每个学生,有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辅导。作业面批的结果可以及时帮学生整理和消化知识点,更好地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填空题把一根8厘米的木条锯成长度相等的4段,每段长( )厘米,要锯( )次。学生用8÷4=2或8÷2=4,此时,教师在面批的时候,可以用一支粉笔代替木条试试,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去领悟抽象的解题技巧。
五、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小班教学中,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更应该建立以学生的自主评价为主的多种渠道,例如,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可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让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得到体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评价,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共同进步。
在教学“圆柱表面积的练习课”时,我发现班里有一个学生回答得正确,但有些不自信,低着头,声音很轻,我当时给出的评价是“不错,如果你能看着老师,声音再响一点,大家会听得更清楚就更好了,你可以再试一试”。学生在第二次回答时就比第一次好很多,自信且声音比较清晰,这样针对性强的评价,能提醒学生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2]
教学是一种多向交流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发展性评价就是要改变只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使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可能最大限度地产生作用。
总而言之,小班化教学确实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也在不断证明,在小班教学的模式下,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学习中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更加突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师生、生生之间合作更加紧密,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一定可以使得课堂更加高效,教学效果也能因此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裴小强.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