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

2023-04-29 13:17黄小华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引导者沙包木块

黄小华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变“知识传授者”为“引导者、组织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师生互相交流。”如教学“体积”这个概念时,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首先往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倒水,问:“哪知杯子里的水多?哪只杯子里的水少呢?”学生回答:“一样多。”然后我又向一个杯子里放了一个正方体的木块,问:“这时你看到了什么?”“水面升高了。”接下来我又向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个较大的正方体木块,问:“这时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最后在这个实验的引导下,学生对体积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有大小之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体积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练习形式的变化,变“远离现实”为“走进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画了一个大长方形,学生站在长方形的四周,中间放一个脸盆,让学生投沙包,看谁投得准。投着投着,有的学生提出了意见:“老师这样不公平,离盆近的同学就容易把沙包投进去,离盆远的就不容易投进去。”这时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思考:“你们想用什么公平的方式让大家都能投进去呢?”有的学生说:“我们玩过丢手绢的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圆,每个人离盆的距离一样,就公平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圆的问题,并在无形中掌握了圆的特征。

三、作业批改上的变化,变“对错型”为“人文型”

作业是教师教的反馈和对学生学的评价。课标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我在批改作业时都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在作业本上写一段评语。如“你进步了,继续努力”“你的计算能力很强,老师相信你细心一点一定没问题”……这些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猜你喜欢
引导者沙包木块
沙包大战
丢沙包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自抛击掌
对扔沙包
数学教师如何当好“引导者”
伙伴、互动、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