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 杨新萍
学生作业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如何改善中学数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现状中的不足,把有效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在“双减”背景影响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面临的新的课题。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大多数的基础程度不扎实,学习习惯与做题规范程度也有差别;如果不根据实际学情而做出要求,布置的作业缺乏针对性的话,就达不到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布置适合学生自己的实际学情的作业,学生能自主、高效完成的同时,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这样作业不仅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体现自己价值的一种主要方式。
经过反复研究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效果,总结并归纳出课堂作业所出现的不足:作业练习题目一般来源于课本,部分学生不会根据课本上的题目进行合理变式;统一布置的课堂作业中,学生完成的结果不同,效果也有差别;部分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作业结果,做出科学有效的反思;部分学生缺少自觉订正作业的习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一般采取单一的A、B、C等级评价,评价缺少激励性和针对性,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不佳;部分学生做作业不认真审题,部分错误是因为未能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就匆匆动手去做。
针对所出现的情况, 所以我们认为有效作业须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可接受性
教师设计的作业要题量适中,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二、针对性
教师在精选作业时,要做到针对性强,可着重进行四种形式的练习。
(一)专题练习。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专题练习。
(二)对比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对比练习。有些“形似实异”的应用题,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造成解题错误,通过对比练习,会收到明显效果。讲完整式的乘除法则之后,通过练习,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再启发学生自己进一步理解法则,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变式练习。针对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变式练习,融合贯通。当学习了三角形全等这一章后,设计这样一道题:给的条件是三边对应相等,能否来判定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是什么?通过不断变式,给出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给出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能否来判定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是什么?那么这种条件的改变带来对具体实际情况的分析,就属于一种变式练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有好处。
(四)自编练习。教师布置了作业后,让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自己编写一道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在创编题目的过程中,就是对学习内容的再创造。例如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采用同桌之间互出五道计算题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三、层次性
每个人的数学潜能是不尽相同的,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无法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营养套餐。练习是由A题(基础)+B题(综合)+C题(拓展)组成。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把学生分为两大组:达标组和达优组。达标组必须完成A题+B题,达优组必须完成B题+C题。
(一)A题。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例题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设计一道题,这类题目适合班级中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通过训练,使他们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
(二)B 题。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变式题或一般综合题。一般设计四至五道题,本类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C题。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主要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为主,设计一道题。
四、开放性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是是学生不可缺少一种能力,只有在在不断学习与总结后才能获得,在众多解法中找到恰当的解题方法与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完成不同的开放性的题目来提炼方法与规律是一种不二选择。所以我们要提倡通过开放性的作业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开放探究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充分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提高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主要途径,通过完成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在攻克一道道数学题目中找到自信,在不断提高学习水平的道路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生们都喜欢去钻研,去挑战数学作业,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让自己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与发展。
以上是我们粗浅的做法,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将继续努力和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思想和做法,让所布置的作业更加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作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