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媒体以其受众数量大、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成为宣传报道的重要传播渠道。以乌兰牧骑品牌报道为例,从中央媒体至县级融媒体,全网自上而下,四级网媒结合各自特点,围绕主题进行的策划和报道,树立了乌兰牧骑的精神旗帜,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文章总结分析了网络媒体在乌兰牧骑主题报道中的实践和创新,以期为今后网络主题报道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媒体;主题报道;实践;创新
Examining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Online Media in Thematic Reporting Through the Coverage of Ulan Muqir
Cheng Chunhai
Abstract: Online media,characterized by its large audience,wide range of influence,and rapid dissemination,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propaganda and reporting.Taking the coverage of the Ulan Muqir brand as an example,from central media to county-level integrated media,the network as a whole from top to bottom,and four levels of online media combining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conducted planning and reporting around the theme,establishing the spiritual banner of Ulan Muqir,boosting morale,and fostering unit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online media in the thematic reporting of Ulan Muqir,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future online thematic reporting work.
Key words:Online Media;Thematic Reporting;Practice;Innovation
乌兰牧骑是我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创建66年来,一代代队员迎风冒雪,辗转戈壁草原,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为农牧民送去演出,传递党的关怀。广大网络媒体围绕乌兰牧骑这一宣传主题,打造精品力作、创新报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优化传播渠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追根溯源、网络媒体聚焦乌兰牧骑
网络媒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传播技术、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革为现实背景,以对党的网络新闻舆论工作负责的使命和担当,高举党的旗帜,引领舆论导向,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在乌兰牧骑报道中,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宣传鼓舞士气、凝心聚力。
(一)顶层设计全面布局
网络报道涉及多业务种类,为做好乌兰牧骑报道,网络媒体顶层设计报道方案,加强组织策划,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将组织力贯穿在策、采、审、发、反馈、互动的每一个环节。
内蒙古新闻网精心设计的《网上乌兰牧骑》专题,通过“演出动态”“视点直播”“经典再现”“历史记忆”“名家新秀”等板块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的动态、人物、历史、发展、成就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堪称网上乌兰牧骑“百科全书”。
锡林郭勒日报社高度重视乌兰牧骑的报道,召开编委会专题研究选题、落实报道进度、责任人,将源头报道第一时间通过锡报直播、阿锡直播,微信、客户端、网站等网络媒体发布,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对于乌兰牧骑报道,受众喜闻乐见,这也从侧面力证了报道源头组织的重要性。
(二)围绕主题精心策划
围绕乌兰牧骑主题,网络媒体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推出了一批批宏观全面的精品力作。央视网《乌兰牧骑:长调悠扬六十载》紧紧围绕乌兰牧骑的精神力量展开,专题站位高,架构宏大,记者带着敬佩之情走进乌兰牧骑,多视角讲述了乌兰牧骑60年不畏艰难困苦坚守农牧区一线的感人故事,让受众感受到了乌兰牧骑积极奉献的精神力量。
包头新闻网发布H5作品《乌兰牧骑——草原上永远的红色嫩芽》,把手绘动画通过H5的形式展现,从文案采访到图案素材收集、绘画和后期制作用了3个多月时间,创作团队精雕细琢,力求每幅画面都真实、生动,流转顺畅。网友表示,透过这件作品,能看到媒体是用心在设计,创意达到逼真的效果。
在创作前,网络媒体充分考虑了自身特点、报道角度、受众需求、传播方式和渠道,才使得作品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二、深入基层、重视细节挖掘
“主题报道只有从百姓切身感受入手,做到贴地引领,才能使主流声音在舆论场脱颖而出”。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乌兰牧骑作品,需要记者深入体验,深刻挖掘。网络媒体围绕乌兰牧骑这一重大主题,正是运用小细节刻画体现大精神。
新华网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汲取了大量素材。一篇篇凝练真情、深刻展示乌兰牧骑精神的新闻作品通过网络被广泛转载。《原来你是这样的乌兰牧骑》沿用了新华网的叙事长诗写作手法,讲述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站位高、讲述全,图文并茂,朗朗上口。深入采访不仅挖掘到创作素材,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也让记者找到更为适合的新闻语言和表现技巧。
作品《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父子兵”:传承创新 不变初心》,记者采访时发现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退休的老队长乔宝和现任队长胡日查是一对师徒父子兵。通过父子俩亲历乌兰牧骑的经历,诠释了红色初心穿越时光、坚定前行的精神内涵。
光明网《草原深处一家三口的乌兰牧骑情缘》通过大量的采访在网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画卷。草原深处,“乌兰牧骑之家”一声声清脆的笛音伴着鄂托克草原繁荣发展的脚步,温暖了无数牧民的心。作品从家风传承解读乌兰牧骑队员的爱与情,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让乌兰牧骑精神在网友心中落地生根。
内蒙古新闻网的一幅图片同样感人至深。记者采访“纪念乌兰牧骑60周年展览”时,抓拍到退休乌兰牧骑队员站在展览图片前的对比照。相比图片里几十年前的他,青春早已远去,几十年坚守一线,为人民服务的时光都印刻在皱纹里,通过小细节彰显无私奉献的大境界。类似细节在网络乌兰牧骑报道中很多,如:为了让牧区儿童看到专属剧目排演儿童剧;为了给一户偏远牧民演出穿越沙地草原;为了让牧民有空看演出帮忙挤奶、擀毡;为了传递科技知识自己先学先知。
网络媒体深入扎实采访,不断打磨、充实、升华、创新,以点带面、立体呈现乌兰牧骑,创作出大量留得住、传得开的好作品。
三、技术多元、报道形式多样
网络媒体不但用精到的笔力书写乌兰牧骑的历史,还用现代的声光电融合技术展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网络乌兰牧骑报道调动了多种表达手段,让形式服务主题,利用多元技术完美呈现乌兰牧骑主题,创作形式新颖,令人印象深刻。
获得第26届中国新闻奖的作品《永远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是正北方网精心策划、调动多业务种类合力打造的作品。作品运用图片、文字、音视频、H5等多种手段表达主题、展现内容,版面语言丰富、便于阅读,实现了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精心构思制作的沙画作品通过视频传播出唯美、感人的画面,背景音乐悠扬深情的草原歌曲《天边》把人们带入乌兰牧骑的工作场景。为精益求精,制作团队将时长4分44秒的视频进行技术处理,二次加工用动图呈现,编辑成体验感更好的H5,起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什么是乌兰牧骑精神?听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怎么说……》以图片、绘画的形式在音乐中变换画面,融知识、历史、精神于一体,信息量大。每幅画面、每次屏幕的滚动都有新意。作品题材、体裁、容量,都非常适合在手机端传播,一经发布就成了“爆款”。
正北方网快闪H5作品《乌兰牧骑》中,悠扬的蒙古族长调的运用和跳动的字符,重复的字节,震撼登场,融入更多的元素,加上节奏、报道方式的变化,作品不仅好看而且耐看。
综上可见,乌兰牧骑主题报道成功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平衡点,以契合主题进行的形式创新,促进了主题能量释放,让作品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视频的叙事能力非常强,能够以视听多样性调动网民感官。在镜头切换中,网友的情绪和情感就会被深深吸引。网络媒体在乌兰牧骑报道中大量运用了视频直播和短视频。锡报直播为乌兰牧骑演出作了系列直播,累计吸引数十万人观看。大家在直播中留言、互动,给乌兰牧骑鼓掌,为直播团队点赞。在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乌兰牧骑的演出通过网络直播飞进千万个蒙古包,线上同步观看扩大了乌兰牧骑的影响力,也增强了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四、拓宽渠道、立体呈现主题
网络传播的优势让新闻扩散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范围更大。借由网络媒体,乌兰牧骑的精神被广泛传播,通过英文、蒙文网络让世界听到乌兰牧骑的声音。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平台发布是网络媒体在乌兰牧骑宣传报道中快速、深入、持久传播的重要特征。
(一)拓宽渠道,让新闻走得更远
在搜索引擎输入乌兰牧骑,出现最多的是《高高飘扬的“乌兰牧骑旗帜”》。该作品的原发媒体是《内蒙古日报》,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文章在内蒙古新闻网发布后,被百余家网络媒体转载,让乌兰牧骑成为家喻户晓的文艺品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近年来,众多媒体深入乌兰牧骑采访,各具特色的报道总会在网络汇聚,通过相互借力、接力,多平台发布,让乌兰牧骑主题宣传走得更远。
(二)手机分享,融媒产品传得开
移动互联便捷的渠道实现了智能终端的交互传播,融媒产品实现了新闻在手机端大量分享。正北方网融媒体作品《永远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内容深刻、形式新颖、画面感人,以动图+H5的形式推出,作品因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而深受广大自媒体和网民喜爱。在正北方网、正北方客户端、正北方网微信、99街微信发布后短时间被120余家微信公众号转载,之后大量网友加入了转发队伍,创下了乌兰牧骑主题报道在手机端阅读、转、赞、评的新高,成为一道流动在“小屏”的风景。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优质的融媒体产品培养了受众主动分享的习惯,分享和反馈提高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作品的影响力,对主题报道打牢群众基础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凝心聚力、弘扬伟大精神
媒体是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的参与者和引领者。网络媒体通过大量报道,宣传乌兰牧骑坚守一线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弘扬乌兰牧骑爱党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占领舆论宣传的精神高地,让网络成为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的重要阵地。
(一)高举旗帜,引领方向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要突出媒体的引导力。网络评论成为乌兰牧骑精神引领的旗帜。内蒙古新闻网推出《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到人民中间去——乌兰牧骑精神的时代价值》系列评论,夹叙夹议,各篇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多角度诠释乌兰牧骑精神核心,号召全区各族各界以乌兰牧骑精神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不懈奋斗,汇聚精神力量。
(二)挖掘典型,以点带面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第一批乌兰牧骑的队员大多已到耄耋之年,在接受网络视频采访时道出乌兰牧骑的精神原动力:“凭借一股韧劲,坚持要把党的政策方针传播到每一个牧民身边”,这样的典型就是主题报道挖掘的重点。中国青年网《扎那:继承“乌兰牧骑精神”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对苏尼特乌兰牧骑副队长扎那的访谈播出后好评如潮。扎那代表的是乌兰牧骑群体,他用亲身经历概括乌兰牧骑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情真意切。这些人物都是主题报道挖掘典型,点面结合的重要例证。
(三)语言接地气,亲和有力
网络媒体乌兰牧骑报道大量运用口语和网络用语成为乌兰牧骑报道的又一特点。锡林郭勒新闻网乌兰牧骑报道中大量运用的当地人的口语,贴近性强,成为网友喜闻乐见的作品。鄂尔多斯发布的H5作品《暖暖哒~乌兰牧骑来了!!》以网络用语配图,文字轻松活泼,亲切温暖,没有生硬的叙述,而是网味十足,精神力量渗透在字里行间。这些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感染人,入心、入脑,有利于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凝心聚力。
六、结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网络媒体深入采访,进行大量的乌兰牧骑主题报道,凝聚思想共识和价值追求创造出了接地气、有深度、暖人心的报道,为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提高了网络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也积累了丰富的主题报道经验,为网络主题报道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 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405(12):4.
[2]卢娟.习近平网络新闻舆论思想的现实逻辑[J].中国报业,2018,457(24):47-50.
[3]郭燕群.重大主题报道中媒体联动报道的实践应用策略[J].新闻传播,2023,446(5):55-57.
[4]张百新.记录伟大时代 凝聚磅礴力量——做好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J].新闻战线,2022(5):2-4.
[5]陈沸宇,吴勇.乌兰牧骑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喜迎二十大).[N/OL].人民日报.2022-10-08.
[6]张涛甫.记录新时代,主题报道当有新作为[J].新闻战线,2018(9):66-68.
[7]施媛媛,王惠雯,孟楠.融合新闻视域下H5新闻报道特色及创新路径——以第28—32届中国新闻奖H5新闻获奖作品为例[J].科技传播,2023,15(4):67-71.
[8]卢旭.乌兰牧骑:让红色文化在牧民心里生根发芽.[N],中国文化报,2022-10-20.
[9]黄伟.在媒体深融中做好重大主题报道[J].新闻战线,2023(4):65-67.
[10]陈恺凯,王帆.乌兰牧骑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3):71-75.
[11]韩玉凤,徐峰,张丽萍.从“乌兰牧骑”主题报道看重大主题报道融合传播策略[J].中国记者,2019,543(3):114-117.
(责任编辑 张 烨)
收稿日期:2023-02-26
作者简介:程春海(1968-),男,内蒙古包头人,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媒体采编业务及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