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路径探究

2023-04-29 00:44伊利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3期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双碳

伊利

摘要:为提升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过高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空气质量的策略与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行业压力上升、高碳能源消耗难以快速降低、新能源技术不成熟等,企业亟需转型与改革。变革需求和传统能源技术的积累,为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下一步,我国应倡导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协调发展,有序推进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促进行业发展,帮助企业转型。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能源;路径

DOI:10.12433/zgkjtz.20232301

二十一世纪以来,各个国家、行业都加深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推动产业行动。如今,结构调整、安全保障等是能源发展面临的典型挑战。随着各国对能源勘探开发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意愿得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成果也愈发显著,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得到共识。在这种形势下,传统能源企业必须以新的思路和措施,积极面对实际困境。在保障能源和生态安全的同时,我国必须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构建新的能源和产业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加快推动经济向更广阔的新空间迈进。

一、“双碳”概述

“双碳”即碳中和与碳达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给科技创新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业者应顺势而为,选择正确的目标,专注于关键问题的破解。碳峰值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时点停止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发电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同时对生态文明发展与经济腾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归根本,“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产业同心同力:控制源头固然重要,但“碳中和”的定义在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其中,清洁能源将在碳排放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植树造林、能源的高效应用、尾气处理等一系列环保产业技术的发展也同样重要,控制排放的同时提升吸收能力,有效推动“碳中和”这一目标的实现,方能契合“十四五”规划中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现状及必要性

(一)“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现状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各国携手合作,有效缓解气候问题。我国在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坚定地公布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展现出了大国的气魄与担当。

近年来,虽然天然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结构的重要作用并未减弱。第22届世界能源大会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化石能源还将占全球能源结构的很大比重。就我国能源情况而言,尽管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长期以来,“多煤、少油、缺气”是主要特点。由于人口比重大,大多数资源的人均份额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事实上,环保的火力发电技术经过多年的创新和进步,在发电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许多国家也在积极发展低能耗的清洁煤发电技术。因此,我国应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继续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快电力系统改造,建设高标准、高占比的可再生能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

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要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变需要50年左右。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仍处于转型和升级阶段,尚未为实现低碳或零排放平台期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我们需要尽快确定技术发展规律和发展潜力,明确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为新兴能源技术的创造、发展和商业化创造市场环境。加快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打破部分企业垄断,合理化能源价格,是近期转型的重点。政策设计的关键是逐步完善碳市场和绿证,充分利用外部定价和激励机制。从长远看,要打造电力配套服务市场和电力零售市场,加强去中心化、多能互补、储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但是,创新不仅限于核心技术,还包括伴随的商业模式和系统运营模式,让系统以更低的成本变得更加灵活。

(二)“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亚太地区拉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油气资源稀缺,消费需求高。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推动能源转型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各国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转换能源的选择各不相同,主要受转型核心动机与油气资源禀赋二者的影响。我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长压力较大,能源体制、机制障碍较多,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还比较落后。加快能源行业向低碳或零碳系统过渡,仍面临着多重挑战。

基于丰富的资源优势,能源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在我国工业中占据重要的支撑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能源总需求量很大,且还将持续增长。作为油气进口大国,国内油气企业需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以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然而,受碳中和目标的约束,传统化石能源在大规模开采利用上面临挑战。

能源转换的“路径依赖”和“经济依赖”将是能源转换的首要障碍,而高昂的能源转型成本将伴随能源的全过程,需要对能源转换重新评估。现如今,外部环境推动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单一地依靠能源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现状亟需改变。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和谐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

当前,新能源消费量和比重稳步提升,低碳理念正在普及,新能源趋势逐步形成。在“双碳”目标下,要依托清洁能源布局,改革以化石能源利用为主的传统产业门类。对于我国来说,这种结构的大革新,可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这意味着化石能源发展时代即将结束,要克服资源禀赋与和能源市场的制约,走出一条符合“双碳”目标要求的新型产业体系,迎来绿色发展新时代。

三、“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路径

(一)传统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新型非化石清洁能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国家已经表明,在高效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应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减少煤炭消耗,根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趋势和下游产业发展,精准制定煤炭产能和营销策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为帮助化石能源企业减排,有关部门应重点调整燃煤发电、保供调峰,严格控制燃煤电厂的产能规模,将技术研究重点放在节能减排上。以天然气为基础的清洁化石能源应加快发展速度,尽快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煤电转型升级。同时,完善和拓展价值链,不断降低企业的产值能耗和成本,实现先进化工和新材料全产业链升级。二氧化碳转换和储存业务可为煤炭和电力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提供解决方案。此外,煤炭地下气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利用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中深层煤炭的开采利用模式进行革新,以减少采煤过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发展新清洁能源

首先,国内传统能源企业要深刻认识并积极顺应能源转型的大趋势,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引领等要素,并制定切实、易于操作的具体行动,持续推进清洁变革,将清洁变革发展融入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

其次,在政策方面,相关部门要完善清洁能源的政策法规,建立相应的清洁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和扶持政策,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建立企业涉及能源转换利用效率、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碳排放资源利用和清洁管理水平等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评价指标和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在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中的协同作用。

再次,应大力开发以风电和太阳能为基础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其转化为原材料或有生产价值的产品,加快应用低碳技术,提高燃煤发电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安全清洁发展。

最后,以新能源企业为投资平台,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和联合发展效益,多点布局,促进集群发展。

(三)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增效工程的目标是实现碳中和,因此,应通过节能意识、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行政节能,促进能源消费或高效的强制节能。首先,应着力强化天然气在推动低碳转型和碳中和过程的作用,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保障新能源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整合企业内外部的优质资源,形成“技术+产品+服务”的特色化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增长新支柱。再次,先在转变思维,适应多变、严峻的能源环境,调整工业用能结构,淘汰高耗能行业,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后,完善节能增效制度,加大奖惩力度,致力于构建节能减排管理长效机制。通过产资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建设一批节能环保试点和高端装备产品制造基地,培育和塑造重点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

(四)打造智能化能源体系建设

首先,加大智能能源技术开发,核心材料、装备制造技术、能源利用应重视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排放。其次,构建与新生态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实现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共创降碳、减碳的新格局。再次,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对试点工业综合体和大型企业的能源消耗和安全环境全面监测和诊断,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措施,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优化增效的多重目标。最后,以多能协同总体规划模式替代独立的能源类别规划模式。通过构建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市场参与者统筹采集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全产业链数据,为传统能源企业的智能化能源体系建设注入活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在储能和硬件技术上取得突破,特别是随着硅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的不断成熟,风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将成为能源企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重点迈进的方向。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优化能源结构,打破既有利益壁垒,加强产业融合。积极推进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有力破解电力系统在能源供应、安全运行、清洁消费等方面的短板。以碳中和为目标,寻求能源转型之路,力求实现减碳与经济增长双赢。

参考文献:

[1]李伟.“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路径探究[J].中国煤炭工业,2021(12):24-27.

[2]李伟.“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如何转型?[J].山东国资,2021(11):14-17.

[3]李娜,杨景胜,陈嘉茹.“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63-69.

[4]王新平,苏畅,文虎,沈颖双.双碳战略下中国能源工业转型路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141-150.

[5]高虎.“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路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21(03):1-6.

[6]曾诗鸿,李根,翁智雄,李腾飞.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J].环境保护,2021(16):26-29.

[7]温馨.“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多维阐释与中国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21(10):145-151.

[8]刘晓龙, 葛琴, 姜玲玲, 等.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径的思考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10):160-166.

猜你喜欢
碳中和碳达峰双碳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