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学利
目前,由于部分小学生对计算法则掌握不牢,因而影响了计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存在重视笔算,轻视口算的现象。而口头计算是书面计算、估算和简化计算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实际上,小学数学问题中就包括许多口头计算。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方便、更快速地计算答案,还能加强学生的数字意识。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书面计算而非口头计算,因为他们认为书面计算更准确、更简单。但这种只追求准确性的计算方法不能有效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呢?
一、加强对学生算理算法的训练。计算是繁琐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运算原理作支撑,教学计算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帮助学生了解算法的理论依据,并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则不能很好地进行计算。只有在透彻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在整数乘法中出现的两个错例,“35乘3等于95,24乘5等于100”,很典型地反映了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没有透彻地理解乘法算理,关于乘法进位的数字该怎么处理是比较模糊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括”,在真真切切的动手操作中慢慢感知、逐步体验才更符合孩子的这一认知规律。
二、重视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低、中年级学生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高年级的口算教学也应该重视。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内乘除法必须让学生在低年级就熟练地掌握,学生只有在低、中年级时熟练进行口算运算,才能在高年级中正确计算比较复杂的数学题。
三、练习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计算中的规律。虽然多加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如果一味地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就会影响学生的计算兴趣,最后可能会适得其反。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他们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有时发现部分学生抄错了题中的数字或者运算符号,学生自己却发现不了,尽管计算和验算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最终这道题是做错了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