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预算与采购工作探析

2023-04-29 05:49杨赞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4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杨赞

摘要:随着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重要抓手,采购活动是行政履职、为民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做好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行。本文主要介绍行政事业会计预算、采购工作,分析会计预算及采购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采购策略

DOI:10.12433/zgkjtz.20232418

一、预算与采购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以预算管理为主要抓手,开展人员、公用经费,以及项目资金的预算、下达、执行、考核。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货物与服务的采购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大项,也是涉及廉洁、效率、内部控制等问题的高发区。因此,必须将预算与政府采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预算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预算的必要性

第一,会计预算可以完成会计基础工作的合理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人才配置不合理、日常管理办法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账目不一致,财产外流。实行财务预算,同时严格执行财务会计的规章制度,确保财务会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第二,会计预算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行会计预算,有利于对资金实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改变传统资金分配相对分散、支出账户多大、银行开户重复等问题,同时可以合理减少行政部门的支出,大大节约运行成本。

第三,会计预算可以通过标准预算开展管理。实行会计预算,有利于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为财政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资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完善采购计划,确保资金得到高效率使用。

三、预算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编制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下一个会计年度的预算编制往往由财务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需在较短时间内提供项目信息,导致业务部门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参与感较低。财务人员对预计实施的项目了解不够充分,容易导致预算编报缺乏系统性与严谨性。其次,业务部门所开展的项目信息一方面来源于以往开展情况,不可避免地陷入经验主义陷阱。同时,对上级机关提出的新工作任务缺乏充分了解,市场调研不够充分、科学,导致为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缺乏科学性,进而影响预算编制效果。最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面对采购项目绩效评估等事前工作,往往设置保守目标,以便事后评价。

(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有些工作人员缺乏前瞻性,不能对采购项目的各项指标了如指掌。由于工作安排的突然性,如粮食安全问题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出现,不少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对采购活动的流程,事前评估、事后绩效评价等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工作效率低下。

(三)信息化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积极推动政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力图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工作效率,解决行政履职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冲突、推诿、重复建设、冗余沉淀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预算管理中信息化程度不足。

在预算执行实施采购活动中尚未能建立起大数据库,无法采集足够的信息调研,对经费的使用具有不确定性,影响了预算的前瞻性,降低了预算效率,不利于预算目标实现。

(四)预算执行效率不高

1.指标设置不合理

由于人员素质、信息对称性等因素的客观存在,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项目的各项绩效指标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对项目本身开展的指导性,导致在执行完成后,与前期设置的各项绩效指标相差甚远。

2.地方财政紧张

由于地产经济影响,部分地方财政陷入紧张状态,对项目的资金保障缺乏足够的力度。预算管理中各部门的项目分配金额低于其预期,导致预算项目推动不理想,执行效率低。

3.项目执行落实过程中的屡次修改

因项目落地的复杂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如土地整理类涉农项目,在机耕道等道路建设中,涉及农户诉求,不得不屡次更改设计,中断施工,这其中既有事前未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因素,也反映了事前评估不足,导致预算执行受到影响,执行效率低。

四、采购工作的问题

(一)采购内控工作不够扎实细致

行政事业单位都拟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三重一大、采购流程、签批流程、岗位设置等,但内控工作,尤其是采购内控工作,不够细致扎实。

1.内控制度拟定缺乏科学性、严密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中,一些单位未能建立明晰的工作导引图示或制度描述不够严谨、有歧义,对岗位职责权利的划分不够细致,为不相容职务分离工作留下纰漏。

相关人员对内控管理片面地理解为财务部门事务,没有站在系统运行的全局高度思考、统筹工作。整个系统的内控管理仅从采购流程开始,未将业务工作开展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统筹闭环管理。

2.内控执行与制度脱节

部分单位为尽快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存在内控执行与制度脱节的情况。违反预算管理和采购制度,人为干预选择采购对象。预算采购活动可以节省成本,但控制风险和廉洁自律的意义被抛诸脑后。

内控制度不够严谨科学,缺乏指导性,增加了新员工的培训成本和替换顶岗冗余能力建设。轮岗制度很难贯彻执行到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和采购工作开展往往依赖业务熟练的员工,从而增加人员管理风险。

(二)采购工作的事前评估浮于表面

个别单位在预算管理采购工作开展前缺乏项目的事前调查评估,未能充分听取意见,对采购项目从事前目标到事中执行、事后评价,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预算超支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低等情况的发生,不仅会为地方财力增加负担,而且会使公众对政府行政履职、为人民服务形象产生消极影响。

(三)采购执行的绩效评估工作

单位预算管理采购工作的绩效评估较多体现在采购单位的自评和地方财政部门开展的抽查评价中。单位开展自我评价的依据是在开展项目预算时,各单位设置的各项绩效指标,如此就容易给各部门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单位开展项目的信息披露工作,通过专项自评报告、年度财报和决算报告体现。前者覆盖全面但缺乏重要性和可靠性。后者对项目评价一笔带过,缺乏全面性和及时性,而且财政部门精力有限无法对会计年度内所有项目进行全面的考察,只能抽取部分代表性项目进行事后评价,监督效力不足。

五、对策

(一)制度建设

首先,必须提高领导者对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的认识。财务部门活动可以作为单位业务活动的信息汇总节点,并以之为观察窗口,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考察。但领导者不能将单位预算管理与采购管理片面地理解为财务部门负责的独立事项,应该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对本单位顺利运行的支撑作用,从而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站在全局高度全面梳理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其局限性,立足清晰明了的引导图示和准确的文字描述,将内控制度做细做密。

其次,务必坚决落实内控执行。管理者对岗位的权责划分必须清晰明了,并坚决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杜绝一人多岗,降低人为干预风险,把预算、采购执行、成果验收等岗位切实分离。同时,必须充分尊重监督人员的意见,认真评估单位整体运行风险和具体项目执行风险、难点。

再次,强化内部控制能力。在预算核算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切实做好各项工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强化机关内部控制、改进预算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强对财政工作的监督,使财政会计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最后,坚决处理违规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对违规行为坚决处理,才能刹住歪风邪气,维护廉洁自律的政府形象。

(二)调查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把握问题导向,坚持实践第一。想要搞懂问题实质,既要深入群众,明白群众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又要将调查结果收集汇总,科学分析,全局统筹,把握主要矛盾。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既需要对财力保障情况有充分估计,又要了解群众诉求,积极协调矛盾,化解执行风险,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人员培训

依据内控管理制度落实轮岗机制与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有步骤、有计划减少一人多岗的情况,减轻和削弱个人权责和干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单位应重视实时更新预算管理法规与采购相关法规知识,增强工作人员替换顶岗能力,以期摆脱对个别人员的依赖,减少管理风险。

(四)信息化建设

首先,除特殊行业以外,项目采购应逐步落实电子招标制度,供应商库随机抽取制度,削弱业主单位在采购环节的干预能力。

其次,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建设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人事管理、项目属地管理等方面信息通畅,提高信息的一致性。减少各部门统计差漏、更新缓慢流程复杂、重复劳动等情况,从而提高办公效率。

再次,应该充分挖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潜力,将其中的预算执行模块,政府采购模块以及政府采购网有机结合。目前,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运行逻辑仅停留在将预算指标分配,绩效指标录入,再接受采购完成后,由政府采购网推送回预算执行模块的付款信息。由此可见,该系统尚缺乏对采购项目的后续监督功能。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使采购模块所设置的绩效目标与执行模块自行比对,自主形成对绩效执行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提高业务部门对项目事前调查和绩效评估工作水平。

最后,通过大数据库建设,为项目采购提供数据指标到开展模式的支撑。目前,项目绩效目标设置所利用的模板,尚缺乏足够的实践性,很多指标停留在理论阶段。以大数据的国家新基建为契机,着力为政府项目的绩效目标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使其能为项目采购工作的各项指标提供有效的嵌套模板,不再为基层留下保守设置目标以便其自圆其说的空间。嵌套的模板应具有科学性、指导性、高效性、及时性、可量化等特点。只有接地气的信息化服务,才真正有生命力,否则只会被束之高阁。

(五)合理编制会计预算

首先,相关人员应意识到预算工作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以及费用支出偏差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有针对性地优化工作,缩减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偏差,提升预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减少因支出偏差造成的资金损失以及负债管理问题,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会计核算项目设计应建立在经济业务流程之上,确保提供的财务信息与会计核算流程相符合,减少不必要的核算流程内容。

最后,在改革各环节工作时,应建立在基础建设上,不能为加快建设进度而盲目优化工作,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核算困难,相关人员无法有序开展工作,管理工作可能始终无法达到有效范围,最终影响会计科目优化工作顺利进行。

制定合理有效的会计管理制度,实现在实际管理中顺利进行,这样才能确保行政部门对财政管理工作到位,促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因此,在编制预算工作时,相关人员应加强联系并严格遵循预算编制制度,提高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为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确保预算编制精细化开展,形成完整编制框架,有力推动预算制度改革。

(六)长效监督机制

通过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如“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回头看”抽查机制和“人大”调研机制等,不断优化监督工作。着力加强监督与信息化工作相结合,对单位的整体评价、具体项目的绩效评价、预算执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监督工作开展情况通过信息化平台公示,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全过程监督的作用,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海燕.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的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20(23):56-57.

[2]赵俊萍.试分析行政事业会计的预算与采购工作[J].经贸实践,2018(16):99.

[3]李学志.浅析行政事业会计的预算与采购工作[J].知音励志,2017(05):284.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海南省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