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先群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要创设高效的化学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充分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对高中化学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前言:在新时期,社会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提升,不仅仅需要人才具备较强的知识素养,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因此学校教育要加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做好课堂构建。针对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要加强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化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相互融合,做好对学生的教学。
一、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素养
在以往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后,便直接对问题进行讲解,得出答案,并未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导致学生仅仅是被动地进行学习。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链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探索,利用问题由浅入深地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分析与理解,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强化思维素养。以“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因此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链:同学们思考一下酸雨的构成物质、酸雨的形成化学式,酸雨的pH值的变化因素……这样教师由浅入深地设置一个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思考,最终得出答案。而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引导,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适当引导,从而来让学生自主找到问题的答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分析,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1]
二、深入分析教材重难点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而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教师要加强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素质。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基础知识水平,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更为顺利,更能有效解决问题 。以“物质的分类”知识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区分化学类型的方法,能有效进行化学物质的分类,同类型的物质在化学性质方面也比较相近,而教师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物质类型的基础分类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各个化学物质的特点,才能正确判断化学物质的种类,从而来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教材的深入分析,针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从而来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
三、利用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而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有效运用实验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以“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实施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加强对氯气相关性质的深刻认知,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氯气的制取,在实验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氯气的性质及特点,并将实验的基本流程以及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展开实验活动。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来验证实验过程与结论,并在实验过程中要进行不断改进,完善实验操作,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实验中,作为引导者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四、培养学生化学语言表达能力
化学学科中很多知识需要用化学语言去表达,尤其是针对一些复杂的化学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化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表达混乱的现象。加强化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理清思路,有序表达,有助于学生化学知识框架的整理与形成。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对化学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针对一些复杂的化学现象,只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进行准确的解释与分析。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化学语言表达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化学问题,从而来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于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结语: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提升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范玉林. 试析如何有效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J]. 考试周刊,2022(32):121-124.
[2]武艳.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 安徽教育科研,2022(2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