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审 研审融合

2023-04-29 00:44王春霞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33期
关键词:审计创新思维

王春霞

摘要:研究型审计作为全新概念,贯穿于铁路企业审计项目全过程,要抓住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做到审前研究确定审计目标、细化工作方案,审中善于发现问题,审后研究总结审计成果、督促整改落实。在思维逻辑、审计手段、资源统筹等方面都要注入研究型元素,努力做到研以助审、研以致用,不断提升铁路企业审计工作质效。

关键词:审计;创新;思维;研究

DOI:10.12433/zgkjtz.20233306

一、创新审计理念,科学研用“1+N”捆绑体系提高效率

(一)积极拓展学习形式,突出主题教育融入审计工作中心

组织员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审计工作和主题教育有机结合,采取部门领导班子组织专题读书班带头学,选派党员骨干参加理论讲堂外出学,制定党员个人学习计划自觉学习,结合工作实际选准重点集中学习,党支部全覆盖检查督促学,全力提升主题教育学习成效。

(二)优化审计项目安排,突出捆绑实施成果共享

坚持应审必审原则,积极采用“1+N”组织方式,将经营业绩与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党费、工会审计等项目有机结合,区分不同审计项目审计目标,围绕不同重点开展审计,探索实施不同审计项目信息沟通共享机制,采用一次进点、协同审计、成果共享、多个报告的方式,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效果,确保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满足不同项目审计目标实现。同时,树立“拿项目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做”审计理念,边审计边研究,将研究与审计融为一体,将研究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始终,促进审计工作质效螺旋式上升。

(三)创新审计组织模式,突出分系统定重点配力量

一是分组定系统。根据审计组专业特点,分专业系统、结合业务关联情况安排审计项目,确保各审计组在借鉴其他审计单位经验的同时,既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又可以不断积累审计经验,从而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

二是系统定重点。根据各系统业务特点、薄弱点、问题点、风险点认真分析,重点突出对车务系统接取送达业务管理和货车占用费收取、机辆系统机车用油和配件管理、工务系统废旧轨料管理和防洪抢险、非运输企业高风险商贸业务、合资铁路公司落实重大决策、政策标准及非运输企业和控股合资铁路公司法人治理机制落实情况等方面的审计监督。

三是业务配力量。认真分析各审计组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特点,结合审计业务重点,找准审计组个人能力短板弱项,根据工作需求抽调专业人员、适当委托第三方审计充实审计力量,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逐步补强业务短板,实现审计人员向全面手的转变。

(四)创新思维把准重点,突出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围绕铁路企业经营管理年度重点工作,特别是领导有关批示落实情况、重点文件制度执行情况,精准聚焦选取项目开展专项审计。重点关注影响“安全保稳定”事项,组织开展防洪复旧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使用专项审计,确保安全投入资金规范使用和管理。重点关注不利于“管理上水平”事项,开展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投融资风险整改、废旧物资管理、合同管理和非运输企业经营风险防控等专项审计。重点关注有碍“职工得实惠”行为,开展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资金、实事项目推进项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

二、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研究,深度挖掘审计成果提质量

(一)注重审前调查研究,着重在“调”字上用心力

1.加强审前案例研究和调查

审计项目开始前,认真学习铁路企业重大经营政策及相关文件,掌握规定内容,注重调阅以前年度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发现的问题梳理汇总,认真讨论,深入研究,深度挖掘,深层次剖析该单位管理方面的弱项。在对该单位以往年度管理情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填制审前调查表及其他机构披露问题等资料,尽快熟悉并摸清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了解管理体制、机制、机构设置、内控制度以及财务核算模式等情况。先行做好调查研究,从调研中找思路,从调研中破好题,下好调查研究先手棋。

2.强化审前调查分析

在审计项目开展前,召开审前调查专题会议,听取审计组关于被审计单位经营特点、主要业务、审前调查情况的汇报,找准审计项目切入点和着力点,明确审计方向、业务风险点,研究细化审计实施方案,为高质量实施审计项目奠定基础。

3.强化审计实施方案管理

坚持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龙头”作用,完善审计实施方案管理制度,明确审计范围和重点,强化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内容、审定程序、执行效果的管理,科学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严肃性的审计实施方案,坚持靶向发力,有的放矢地开展现场审计。

(二)注重过程控制研究,着重在“查”字上动脑筋

1.加强审计质量过程控制

一是建立审计组定期交流研究机制。围绕审计方案、审计事实,及时沟通项目进展情况,查找不足,反复分析、归纳、总结,进一步明确思路、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在审计组内形成大学习、大讨论、大交流、大落实的浓厚氛围。

二是实行质量把关分级管理研究模式。探索组员对具体查证点负责,主审对实施方案负责,审计组长对项目负责,分管领导现场指导,组织审计组逐项分析问题疑点,提出核查方向和方法,审计部门组织复核审理,分析问题表象后的深层次问题等,制定进一步审计方案的分级管理模式,保证审计报告质量和时效性。

2.强化审计分析模型研发

深化审计模型开发和应用,将审计查证过程中,核查资料多、分析数据量大的人工作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审计模型。探索实现审计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合同系统、物资采购等专业系统数据联通共享,建立异常数据分析预警模型,提高审计监督时效性。拓展信息化手段在审计中应用,提升审计手段,加强总体分析、把握重点、精准延伸,开展“线上分析+线下核查”审计模式,加强辅助审计查证工作,提高现场审计精准度、深度和审计工作效率。

3.全方位做好项目评价

研究制定审计项目评估考核办法,从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审计程序、审计责任、审计效果八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对查处重大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建议的加分,对应发现问题未发现、审计责任未落实的审计项目取消排名,季度排序靠后的,由部门领导对有关人员提醒谈话,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内部绩效分配考核,规范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

(三)注重破解问题研究,着重在“研”字上下功夫

1.建立疑难杂症共同研判机制

对于审计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审计组共同开展专题研究,从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发展现状、造成的后果等各方面深入研讨、全方位剖析,在思想碰撞中发现新的闪光点、形成新的观点,互相启发将问题核查顺利推进到下一环节,有效解决重要审计问题查处时单人作战沉没成本过高、效率不高的困局。

2.突出重大问题线索专题研究

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疑点线索、重大机制体制问题、重大风险隐患、定性处理难以准确把握的,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共同商议,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

(四)注重审计成果研究,着重在“究”字上做文章

1.强化审后项目复盘

审计项目结束后,及时总结评估项目,全面梳理现场管理、任务分工、报告复核、审理审核等环节,复盘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认真查找不足,针对工作中的弱点、堵点、难点,积极查漏补缺,改进方法策略,转换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对审计方向的把控能力和业务熟练度。

2.加强审计案例总结

审计结束后及时回顾总结,强化学习研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剖析研究,在提升审计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撰写审计案例,实现“一果多用”。

三、严格审计后续工作研究,动态优化问题整改链条提成效

(一)强化审计问题整改,重点在整改时效和成效上下功夫

1.建立审计问题整改清单制度

将审计查出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分解形成问题清单,分别送有关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要求被审计单位严格按照清单执行,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时间表形成整改任务清单。

2.完善问题整改销号制度

对审计问题实行问题整改和整改质量两级复核,集体研究认定能否销号,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并长期坚持。组织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检查,评价整改质量、提出整改意见;针对整改进度慢、难度大的问题,组织单位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召开问题整改推进会,指导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加大未整改问题跟踪督促力度;发挥审计整改联席会议作用,进一步推动整改。

3.研发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系统

改变以往整改纸质资料传递缓慢、整改进度反馈不及时、结合部盲区化等问题,研究开发审计问题整改信息系统,发挥内部审计后续工作“督促、指导、考核”效能,全面实现整改责任分解链条化、问题整改动态实时化、整改信息共享化、整改考核明示化、整改台账标准化,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效。

(二)深化审计结果利用,重点在运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1.强化部门联动、信息共享

将审计问题通报给业务主管、纪检、人事、巡察、财务等部门,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充分运用纪委、巡察和专业部门检查结果,分析问题线索,提高审计效率。

2.加强审计问题披露作用发挥

推行与被审计单位随时沟通交流、即时整改机制,提高审计建议精准度,深入分析各单位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和问题特点、规律和趋势,针对零小工程、保洁业务外包和物资管理等存在的招投标、合同签订、价款结算、质量考核、验收诸多管理弱化环节,提出完善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外包人员管理、强化内部考核等建议。

3.优化审计成果运用

认真落实审计问题后续工作办法和问题整改清单制度,不断强化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一体化推进,持续跟踪督促整改。将推进审计问题整改与完善制度相结合,深入分析原因,强化制度源头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做到问题“整改一点、规范一片”。落实审计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审计成果的梳理分析,提高报告时效性。建立定期梳理汇总分析机制,分系统、分层级、分领域开展审计问题规律性研究。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研究,全面打造学习型研究团队提素质

(一)着力建设学习型审计研究团队,切实提供研究型保障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充分利用一流高校培训资源,到高等院校培训学习,邀请专业人员讲解业务知识、与社会中介机构及学院教师座谈交流、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经营业绩审计、建设项目审计,以案说审、以审代培等方式,激发研究思路,提升研究能力。

二是加强业务交流,共享智慧成果。定期组织召开审计人员交流研讨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讲解分享。引导审计人员深入研究、分析、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做到把已有的知识体系完善好、成熟的审计技术方法运用好、成功的审计案例总结好、共享的智慧成果吸收好,努力打造能够适应新时代研究型审计工作要求的复合人才。

(二)积极推行“组长兼任教师制”,全面提升整体研究能力

以审计组为单元成立研究小分队,审计组长兼任实务教师,在思想培育上言传身教,在学习层面上具体把关,在实践层面上手把手教学,多形式、多方面、多举措提升审计人员研究能力。实行教师、团队成员定期交叉交流机制,实现思维碰撞、融合发酵、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全方位提升研究的良性循环,产生更有实效的研究成果。

(三)持续践行“三立”要求,全面强化研究型审计队伍建设

坚持“以审计工作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运用审计部集中培训、审计组专题研讨、委外培训等形式,开展经营管理文件制度、审计实务指南、审计典型案例、审计前沿理论等培训,补强知识短板,拓宽方法思路,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五、结语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把研究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各环节,牢牢把握住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实事求是、力所能及开展复合型研究,切实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会强.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实施全过程[J].理财(经论),2021(12):9-10.

[2]王妮娜,王美婷,郑明伟.企业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创新融合研究[J].2021(02):089.

[3]李婕.研以致用研以促审助力高校经责审计提质增效——以B大学领导经济责任项目审计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22(04):112-114.

猜你喜欢
审计创新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