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

2023-04-29 00:44朱景山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9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链制造业

朱景山

摘要: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存在投资风险、弱化国内产业链的完整性、抑制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国内产业创新能力等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制造业对外高质量投资,以促使国内产业链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本文就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现状、面临的问题、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升我国制造业高质量投资,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链

DOI:10.12433/zgkjtz.20232901

对外直接投资是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力和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及技术,也能发挥出本国的优势,弥补资源和能力短板,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量和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但是,国际环境等因素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制造业对外投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何保障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性、保障产业链的稳定性、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投资区位、产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等领域,而对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提升现代化产业链的研究较少。

一、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

我国对外投资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我国对外投资处于起步期,只有一些长期从事进出口的企业以自身的外贸经验,成为国内第一批“走出去”的企业。但受到很多条件制约,投资规模较小,对外投资的企业占比不多。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初

这一阶段也被称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外投资的经贸事业逐步壮大,促使很多制造企业积累了较多经验。同时,国家也开始放宽对外投资限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对外投资阵营。这不仅包括传统的对外贸易企业,也包括一些大型工业企业、金融企业等。

3.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这一阶段是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壮大的阶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外投资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十五大提出了要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更好的结合,这也为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较为广泛的空间。

(二)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逐渐吸纳了一些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在吸收外贸的同时,我国制造业也在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积极进行对外投资活动。首先,对外投资存在行业分布广泛的特点,涉及轻纺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及机械电子制造业。其次,对外投资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囊括各种行业、地区及不同规模的企业。最后,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比较集中,如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等。

二、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逐渐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国。其中,制造业是国外投资与并购的重点,存量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底,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已达2778.69亿美元,占全国对外投资的10.77%。2018年前,伴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制造业企业对外并购数量与金额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在市场低迷、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进一步加速各国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的趋势。

三、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

第一,制造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会面临投资风险。企业采用“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开始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企业进行合作,但需要遵循属地管辖的相关原则,导致企业面临安全审查、重大投资风险等问题,对企业带来了阻碍,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法律风险。因此,制造业企业必须认清国际局势,加强风险意识,提升自身的法律风险应对能力,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制造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会一定程度上弱化国内产业链的完整性。比如:WTO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纺织品、电子产品、服装的出口占比为全球的98.2%、32.1%及31.3%。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很多企业纷纷向国外投资。从短期看,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具有利润优势,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但同时也会拉低国内市场的出口占比。同时,一些得到投资的发展中国家也会由于投资而带动其国内行业的发展,提升在国际出口方面的竞争力,从而影响我国产业链的完整性。

第三,制造业的对外投资会抑制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大量资源、人才转移到国外,对外投资会降低国内投入。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向“领跑”转变,本土制造业模仿的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制造业持续对外投资,大量资金被转移到国外,导致国内制造业在技术研发、产业升级等方面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

第四,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会抑制国内产业的创新能力。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将国内一些产业链的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加工制造业的重要性,会对制造业价值链上游的创新活动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制造业凭借低成本、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齐全等优势,开始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并通过加工工艺、降低产品设计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如果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过快、过大,就容易出现“产业空心化”的情况,这不仅会削弱我国制造业的创新优势,也会抑制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四、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一)加强风险管理

面对错综复杂的投资环境,我国制造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前,应做好风险评估、加强风险管控。随着各国合规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合规管理从专项转为全面,从单国转为全球联动。因此,我国制造业企业必须认清国际局势,全面完善自身的合规管理体系,以提升自身的法律风险应对能力。

第一,制造业企业应基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科学化、系统化地搭建合规管理架构,并建立专业化的队伍,以保障原有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合规管理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框架,实现与现有管理体系的有效衔接,促使合规机制能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入,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第二,应完善内部控制和组织架构,以此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比如:明确内控管辖对象,推动内控建设与考评工作,并贯彻落实组织架构设置与管理工作,明确划分职责;完善法律治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岗位与部门,对责任人进行有效授权与审批,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划分,对各项事务进行严格的审批、审核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循;加强员工风险意识与内控意识的培养,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与执行意识。

第三,优化内部控制与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将内控意识与风险意识贯彻落实到各项制度中,避免以“量”代“质”的错误观念;坚持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内部制度的完善,促使员工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完善中。同时,还应重视员工的意见,以此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第四,应根据自身规模与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统筹内部的法律风险管控工作,确保法律风险管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根据风险预算设定各业务板块在对应的业务经营期间的风险限额,确保将风险管控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需建立风险指标预警机制,根据业务、财务活动数据分析关键风险点,以此设置风险指标,通过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方式,对相关风险点进行分析。如果高出风险指标,应及时预警提示,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第五,应针对内控制度中存在的漏洞进行评价与分析,从源头上解决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力度;重视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提升其独立性,确保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评价工作的权威性,有助于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实现制度管权、制度管事、制度管人的功能。

第六,将合规管理的内容纳入企业管理章程,弥补企业管理章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企业在合规管理中面临更大的风险与挑战,使合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第七,制造业企业要制定和及时更新业务合规指引。当前,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合规管理工作也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企业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趋势,更新合规管理内容,使合规管理体系始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八,制造业企业要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在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前,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日常合规管理工作的了解,基于此,完善管理范畴、机构职责、制度流程、考核监督等制度,细化管理制度内容,保障管理制度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制定战略规划

“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因此,我国制造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应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制定战略规划,积极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第一,我国制造业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要注重生态建设,还应将绿色发展融入对外投资的过程,严格按照国际环境技术与环境政策开展对外投资。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不能将输出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作为主要途径,而应多开展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投资项目,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等都会给地区带来环境风险,这就要求对外投资企业应注意与东道国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第二,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投资前,应充分与当地进行沟通,做好公共关系管理,这有助于获得东道国政府及民众的支持;在投资过程中,还应注重所投资企业的员工利益,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投资完成后,应注重开展社会公益项目,努力提升地区民众福祉。

(三)加强支持力度

一方面,应继续支持制造业企业对国外优秀企业的投资并购,以提升我国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制造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并购,可以拥有各类优势的龙头企业,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应重视我国高度依赖进口和面临“卡脖子”的产业,并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外投资经验,加强国内投资主体的实力,并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投资和收购国外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以补齐国内制造业的短板。

(四)推进数字转型

数字化时代,应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战略性领域,这些领域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20年,我国大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规模约7万亿元,我国数字化建设已然走向世界前列。因此,制造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应充分引入数字化优势,鼓励“走出去”的企业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打造资源配置、需求响应、应用协同的数字化产业生态,不仅要向外输出成熟的数字产品,还应借助数字优势,及时掌握海外市场的变化,以提升制造业企业对全球价值链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量和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但受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因素的干扰,推动我国制造业“走出去”,以提高国内产业链现代化。

首先,应加强风险管理。我国制造企业必须认清国际局势,全面完善自身的合规管理体系,以提升自身的法律风险应对能力。其次,应制定战略规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要注重生态建设,还应将绿色发展融入对外投资的过程,严格按照国际环境技术与环境政策进行对外投资。再次,应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投资和收购国外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最后,应推进数字转型。借助数字优势,及时掌握海外市场的变化,以提升企业对全球价值链的作用。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提升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有助于促进国内产业链现代化,助力经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秀飞,毕蕾,仲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双向影响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1(12):69-82.

[2]刘佳骏,李晓华.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应对[J].经济纵横,2021(12):58-66.

[3]钟敏,梁璐,王孟雅.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05):70-75.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