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
摘要: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性,要求教师放宽眼界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开展教学,对教材进行分析和重组,整合教学资源,把握教学任务。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角度出发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课题,各学科教师都要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实施教育。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这四个维度,教师要将这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多维度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做好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构建大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以单元为单位,每一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这个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的主题以及作文的主题都和单元主题有着紧密的关联。以往,教师习惯按照教材顺序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学,忽视了不同课文之间的联系,导致蕴含在课文背后的知识也都是孤立地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要整合这个单元的不同内容,站在整体视角确立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大单元主题,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展开思考。大单元教学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上,教师从课文的内容出发构建大单元主题,再基于这个主题准备符合的教学材料,有效推动大单元教学的开展,在不同课文内容之间建立联系,突出教学的整体性。[1]
教师要明确大单元的教学目标,要立足核心素养确定多维度的目标,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梳理版块联系,确定单元教学的要点。教师要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确定教学内容,整合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识这四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二、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计学习任务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确定了学习目标,要设计一连串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也要从核心素养的发展角度出发确定,让核心素养培养真正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落地。教师从核心素养的发展角度确定大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就要围绕这些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活动中。[2]
比如大单元教学中也要关注基本生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语境,将大单元的多篇课文的生字词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教师可以围绕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设计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工具学习相关字词,掌握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设计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学习任务。又如,教师也可以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串,将教学内容渗透到问题中,并通过问题串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设计,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阵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一味讲授型的教育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将相关的知识注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这种教育模式也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的发展则会受影响,并且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牢固,容易忘记。要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角度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从学生学习的视角设计教学流程,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并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运用的机会和平台,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给学生提供审美鉴赏的机会,拓展文化知识,加强文化教育。
大单元教学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师要做到主次分明,围绕核心的知识点设计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教师可以围绕大单元的主题设计导读,明确大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教师要设置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正真实的情境之中学习语文,包括语文的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等,在情境中表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语言建构与提升素养得以发展。[3]对于文章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和意境,教师也要通过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来体验、感悟,让学生在细细品味之中感受美、鉴赏美,发展审美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深度学习为要求设计教学流程。
四、结语
大单元整体教学近年来备受关注,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构建大单元主题,立足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整合核心素养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
参考文献:
[1]唐玉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6):87.
[2]张劲.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运用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11):7-9.
[3]沈芸.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