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宝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与推进,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而作业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研究的对象。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与实践提出了具体策略,以便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作业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分层设置课前作业
有效的课前作业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不同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前预习作业,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符合自己能力范畴的课前作业,并使学生通过完成课前预习作业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比如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让基础角薄弱、能力稍弱的学生在预习中进行全篇通读,并认识全篇字词;让基础能力强的学生通读文章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课前预习作业的任务布置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分层次课前教学时可以采用分层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既能发挥其真实功效,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丰富作业内容
“双减”政策的推出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对于教师作业的布置产生了较大影响。因为教师在减少作业任务量的同时要保证作业质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学习新型的作业布置观念,不布置单一的背诵与抄写作业,而是布置多元化的课后作业,丰富作业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比如,在对《四季美景》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全文内容,并在学生观看过后组成《四季美景》学习小组,为小组布置在下一节课进行情境朗诵的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时要重视对语文作业的布置与设计,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而根据学生能力分层设计课前作业与课后作业,以保障学生通过作业完成预习与复习,增强学习自信,实现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布置多元化的课后作业,丰富作业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