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2023-04-29 19:09:12张辉
信息系统工程 2023年5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信息化时代产教融合

张辉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育人方面,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优势,探索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一、前言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重点内容,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必要的模式,信息化时代为推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支持,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改革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成为了教育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下面,笔者将针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进行探索。

二、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改革推行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推动校企一体化发展,既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又能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促进现代高职产教融合,借助高新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高职教学开放、共享、合作的新平台,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改革。产教融合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全面增强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合作互助的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养出更多兼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高职教育工作要更注重适应智能环境,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优化育人模式,让高职学生在校园与社会之间形成合理的过渡。

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发展面临的阻碍

(一)对于信息化建设认知不全面

随着信息技术普及,信息化时代的影响逐步深入,高职院校提高了对建设以信息化时代背景为基础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重视度,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亟待改进。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全面,存在偏差,信息化建设工作片面单一,仅仅将信息化技术作为工具来运用,而未挖掘其中的深层次优势。信息化建设不只是普及使用基础的信息技术设备,更要促进“人的信息化发展”,即以推动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结合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建立全新的育人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而目前的高职教育中,信息化建设仍不完善,只重视“硬件”实力的发展,却忽视了“软件”实力的重要性,严重阻碍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发展[1]。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过于“急功近利”,过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而忽视了高职院校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多能为企业、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教学平台是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影响力量。产教融合平台能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沟通的桥梁,实现双方的使命和目标,教师能通过信息化平台完善教学过程和育人模式,减轻教育教学压力,学生也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同时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储备优质复合型人才力量,利用信息化时代背景、高职院校人才资源和企业发展前景,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局面。

一是虚拟平台建设发展缓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信息化平台是一个虚实相生的双平台,实体平台的建设由于重视度较高、使用人群广泛,所以建设发展前景较广。例如,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毕业顶岗需求、项目研发需求及就业创业需求等建立了对应的实体平台,并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为学生提供可靠的意見和建议,有助于学生未来发展。而虚拟平台的建设对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大力推广互联网、大数据、算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虚拟平台。

二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背景下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方面没有形成共识,信息化平台建设认知存在偏差,双方要对“产”和“教”展开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认识其中的深层次诉求,再以此为基础展开信息化背景下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职责划分,从而更好地推出全新举措和建设机制。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缺少良好的沟通,对于双方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出发点并不明确,平台作用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只能“流于形式,止于表面”[2]。

三是缺少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关政策,信息化时代发展,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普及应用,但仍需要相关政策措施为其发展指明方向。教育部陆续颁布了有关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发展意见和方案,但更多的是原则性条款,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应在什么基础下开展,但缺乏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要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信息化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机制建设,但现行政策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校企参与产教融合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企业、政府的参与度不足

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建设,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局面,企业、政府的参与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全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实现。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家颁布的教育文件给各级政府和院校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前进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仅仅依靠文件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缺少相关的扶持政策,企业因收益较低而降低参与的积极性,无法保证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3]。

四、如何深入推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一)加强校企双方交流

尊重校企双方诉求,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得到落实运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校企双方交流,既要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深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要考虑到企业应用型人才储备必要。首先是企业诉求,在以往的产教融合工作中,发现有部分企业不乐于参与产教融合,究其根本,是企业经济效益低、人才流动大,产教融合型企业得不到良好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对企业项目运行流程不熟悉,需要进行长期的严格培训,耗费企业资源,或在进入企业后刚接手几个项目,熟悉流程后就离职,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针对企业项目经营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建立信息化的人才招聘平台,给出具体的入职要求,并与其签订长期合同,保证能满足企业一个阶段的项目运行要求,减轻人才流失现象。其次是校方的诉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实行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是为了利用企业的人才岗位优势,推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解决学生的就职难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推进产业融合育人模式落实,促进企业和高职院校的深入交流合作,学校应全面了解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用人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基准,不断修订教育教学方案,完善全新的育人模式。将虚拟平台和实际平台相结合,既要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顶岗平台,又要重视虚拟平台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算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和企业的运营需求,有效收集整合校企双方所需资源,并在虚拟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都可在虚拟平台上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解决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推行过程中的难点。同时,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也可发挥有效作用,如建立选课平台,将课程内容、限制人数、课程安排等信息发布于虚拟平台上,学生可根据专业需求和毕业就业方向等,选择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区块链和算法,将课程结业反馈和高职院校学生建议全面呈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反映于虚拟平台上,便于为推进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打下良好基础[4]。

(二)完善相关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多方参与,共同合作发挥优势作用,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多的利益,但由于主体意识的性质不同,在产教融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理念逻辑和行动逻辑上的冲突碰撞,要保证多方共赢,必须完善相关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发展的主导。

一是要明确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职责所在,例如,高职院校应承担起教育人才、储备人才的重任,除了教学专业知识外,还要通过信息化教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信息化设备的运用能力、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为企业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指导,与企业深入合作交流。而产教融合型企业要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训基地,并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安排与其专业相符的、能为其就业提供指导的岗位,要求调配具有丰富经验和扎实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训练,让高职院校学生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下真正学有所成。

二是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机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实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如更新信息技术设备、安装信息技术软件以及后期维修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时需要企业和政府发挥作用,拓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设立多元化的资金吸引机制,吸引多方投资。同时,要保证教育经费合理使用机制建立,做到专款专用,对于每笔资金的来源、去向、使用过程需要翔实记录避免经费滥用、误用等情况的出现。

三是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有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开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产教融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践实“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根据国家对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避免资源使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以此作为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产业融合育人模式效果后期评价的标准。此外,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发展方向的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执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制定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指导作用。

(三)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

信息化平台是推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产业融合育人模式落实的重要载体,能够为师生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化服务,推动产教融合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道路不断前进,保障育人模式取得良好成效。为了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关部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加强信息化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网络虚拟平台作用。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双方信息数据处理中心机房的建设,推动信息设备的升级和改造。借助VR和AR,分布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继续职场环境和工作过程的实物介入式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完善高职院校实习全过程虚拟化,如职场认识、教学演示、交互训练、技能考核等,通过仿真式教学,增强学生的体会。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快计算机软件的研发速度,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途径,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的应用同样重要,促进其共同发展并广泛运用于高职院校中,能够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施行提供有力支持[5]。

第二点,加大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组建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团队。不管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对于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更是如此。首先,校企双方应通力协作,积极培养和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积极打造产教融合信息化人才队伍,要求教职工能熟练运用信息化平台,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并能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并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创设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绩效考评内容中,能对其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其次,企业可与高职院校签订长期定向合同,充分利用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各项资源,推进信息化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平台的有效建设。

第三点,政府部门要落实政策保障。政府是推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有效落实的重要力量,除了原则性的政策外,政府应从资金支持、信息化产业创新、人才储备和资源引进等各方面给出科学的政策意见。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例,高职院校产业融合育人模式以此为基础展开,更需要完善相关规定与体系,拨给充足的资金支持,从信息化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同时大力引进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源,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促进校企双方的良好发展。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发展优势,产教融合信息化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高职教学工作发展。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信息化发展需要完善相关制度,落实管理机制,推动信息化平台的全面建设,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并落实于教学实际中,为校企双方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学志.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实践和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1(3):1-4.

[2]王晓丽,蔡启芬,陈国能,等.基于高质量就业的贵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路径探索——以新型建筑材料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49(23):104-105.

[3]朱凤文,李博,王大龙.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元”育人模式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26(4):168-170.

[4]谢飞,程炜杰.高职院校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的研究[J].科技风,2021,445(5):146-147.

[5]周佳杰,王绍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冶金管理,2020,407(21):171-172+176.

基金项目:2021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产教融合促进‘云体育应用推广研究”(课题编号:2021YKYB-032)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信息化时代产教融合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农村中学生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4:07:4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