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思维的连贯性

2023-04-29 16:18林秀娟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46期
关键词:社评大公报课件

林秀娟

作为一个有十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我深知自己语文课堂教学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到今天我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和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我怀着满腔热情,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课堂教学组织得有声有色。可等到自己备好课,才发现自己备的课居然跟以往的设计大同小异,为此,我很是苦恼,想要改变,却总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后来随着听其他名师的课听得多了,才总结出一套自己认为比较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

教学设计要有逻辑,思维要连贯。

以前,我一直以为语文课就是天马行空,备课也总是从网上找一些课件,自己稍作修改就拿来课堂上用。这就导致有时幻灯片上给学生呈现的问题,自己竟然不知道答案。后来,我总结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我直接复制别人的课件,也就是思想和内容都是别人的,我自己根本没有理解,每个问题之间也没有衔接。有的时候,我在复制别人的课件时,不由地想:别人课件上写的那些东西,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来,我就写不出来呢?也就是说,没有别人的课件做参照,我就不会备课。天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居然不会自主备课,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六年,直到我听了成都西川中学郭庆老师上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我才知道语文教学是有逻辑可言的,每一个环节不是想当然地毫无征兆地就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下面我把这节课有条理性、逻辑性的一面呈现出来。

首先老师在幻灯片上呈现了这样一句话: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城——《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老师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我国东北大面积沦丧,在这样的情况下,悲观失望笼罩着全国,而就是在这时,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大公报》却写了这样的一篇社评,当你看到这样的文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一个学生举手说出了“愤怒”。

点评:老师的课前导入非常恰当,既没有天马行空的扯很远,也没有太直接,而是三言两语,引入了本课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和课本紧密联系,效果非常好。

老师:对的,鲁迅先生也是这样的心情,所以他狠狠批驳了这一谬论,并且写下了一篇战斗檄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时老师在黑板的左边竖排写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并且问道:针对这一说法,你同意吗?有学生回答不同意,因为这样的说法很消极。老师让学生读一读,学生也成功地读出了这种语气。老师简单地点评道:很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然后再让学生齐读,全班学生用整齐低沉的语调读出了这种感觉。

点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句话,其实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老师这里的处理很让我惊讶和欣赏:老师一开头引用了《大公报》的一段文字,接下来自然过渡到鲁迅先生的“愤怒”和反驳,即标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老师又巧妙地借题发挥,写出了一句和标题只差一个字的话: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而这一句话正好就是文章开头一二段,也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老师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这样老师讲课时的思路非常清晰,上的课、说的话,犹如自然天成,老师要说出的每一句话也是脱口而出,顺势而为,根本不像我平时上课说上一句时还要想着下一句怎么说,导致每说一句话都是为了讲课件而说的。我想作为学生,听郭老师讲课也是一种享受吧,因为会不自觉地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被老师吸引,被课堂吸引。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思维的连贯性就是我听了郭老师的课后的心得,与各位共勉。

猜你喜欢
社评大公报课件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张季鸾写作特色评析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浅析民国时期《申报》与《大公报》的言论特色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工程移民项目“稳评”与“社评”异同性探析——以工程移民社会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为视角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Flash课件轻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