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飞
《企业财务会计》这门课教材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应用性、实践性很强,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学生所喜欢的形式,采用一些特殊的新颖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情景的模拟与演练
根据《支付结算方式》的规定,除现金结算外企业还可以采用的结算方式有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支票等,每一种结算方式的适用范围及相关规定都所不同,怎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每种结算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的选择与应用呢?这些知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则相当乏味。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课堂与实务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有关结算方式所用的原始单据。第二,由学生扮演当事人分别为双方企业及双方企业的开户银行。根据不同的结算方式的程序步骤,进行凭证的传递及各种手续的办理。
二、图解方法的充分应用
在《基础会计》中“T”型账户是个好助手,它能清晰的反映某项经济也的来龙去脉,可以很直观的表示出对应关系。在企业财务会计中,难度有所升级,学生常犯的几个错误,运用“T”型账户也是能很好的得到解决。在讲解的时候运用图解法,把“T”型账户完整的画出来,配合具体的数字,就能清晰的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比如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所得税,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结转损益类账户等。
三、内容的讲授与拓展
在《财务会计》传统教学中,我们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账,但是忽略了记账的依据是什么,怎样的原始凭证才是合理、合法的,财务部中各种相关资料是如何传递及流转的。比如企业购进原材料,除了讲解购进原材料如何记账,我们还可以拓展向不同的规模的企业购进材料,使用的原始凭证有何不用,启发学生思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资格的鉴定,进而思考材料发票的抵扣,运费发票的抵扣会遇到哪些问题等等。
四、同类业务对比与概括
企业财务会计中有关存货增加的账务处理,由于计价方法的不同,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进行核算。按照教材的编排,按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分别讲解。我们可对教材进行重组。例如,安安公司购入A材料1000kg,单价10元,增值税用发票注明增值税为1700元,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验收入库。问安安公司应怎样进行业务处理?请一同学上来做相关分录
借: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请一位同学对这笔经济业务进行点评,然后再给题目加一个条件“安安公司对A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A材料的划单价为11元”。请各位同学用计划成本法对这一道题进行再次核算
采购时 借:材料采购——A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入库时 借:原材料——A材料 11000
贷:材料采购——A材料 10000
材料成本差异 1000
请同学们仔细看下这笔业务与实际成本法下有什么不同,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得出结论“实际成本法下入库了可以直接计入原材料账户,而计划成本法下无论是否入库都必须先通过材料采购账户,再转入原材料账户,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课堂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把“生活”引进课堂,用“生活”教会计,融合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让企业走进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