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使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的场所。而部分教师忽视了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因此教师应注重把构建班级文化作为教学任务中的重点,从而引导学生的发展。
一、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
(一)忽视班级文化建设
部分教师往往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模式缺少创新,导致学习的环境比较沉闷,影响建设班级文化。
(二)班级向心力比较弱
在班级文化构建中可以从班级的向心力得到呈现,班级的向心力就是所谓的集体精神。倘若这个班级的向心力很强,说明学生十分团结,在这种氛围下,创设班级文化是很有效率的。而部分班级学生的向心力比较弱,集体意识不强,班级建设参与性不强,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在班级建设方面都有自己的想法,由于这些想法不统一,造成了班级凝聚力不强。
(三)缺乏参加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
部分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动性认识不高,从根本上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他们是班级的参与者,是管理的推动者。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参与。而在当前部分班级管理当中,班级文化的建设模式、意见以及制订,有些学生不会积极参与,学生的参与感微弱,使班级文化建設无法很好地实行。
二、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转变落后的班级教育观念,是班级管理和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水平,还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建设健康良好的班级文化,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中积极与人交往,从而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二)建设良好的班风
针对建设班级文化来讲,主要的就是良好的班风的创设,对于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可以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在班级中找到自身的位置,提升自我的归属感,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中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建设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建设班级文化就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文化的建设,主动融合到班级当中,在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参加的热情,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一步丰富班级文化的建设。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针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解决,促使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