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婷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重要性越发被人们所重视,教师也在不断地积极地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体验式合唱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其能够以更具趣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的理解认知,是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作用和策略两方面出发,对小学音乐课堂的体验式合唱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体验式合唱教学 策略
引言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主观感受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不仅优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和主动性,还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将其灵活应用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对于学生音准的把握、韵律的体验和情感的抒发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作用
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和优势却是不容忽视的。[1]虽然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教师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教学经验,寻找最适合的开展方式。首先,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感官体验,相较于直白的乐理知识,对于音乐本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和人文情怀的理解难度更大,体验式合唱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歌曲情感和音乐审美的感知。其次,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相较于以往的讲授式教学来说更加合理,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音乐水平的整体提升。最后,体验式合唱教学的开展,相较于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加强交流与互动,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带给学生更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体验式合唱教学的目标
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由知识教学转变成了能力教学,相较于乐理知识,教师更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让学生可以在识别乐谱和教师指挥、掌握正确的合唱方式的同时,深刻理解合唱曲目的情感表达和人文价值,提高自身的合作表演、艺术审美等能力。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体验式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诉求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并以分层的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共同提升。对于激发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将其与体验式合唱教学相结合,如通过加入一些教学小游戏来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发声方式,激发他们对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2]
(二)营造浓厚的体验式合唱氛围
优美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学生甚至会跟随音乐的节奏产生肢体的律动,是一种很好的舒缓身心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享受音乐也可以帮助他们解放天性、释放情感,产生身心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影响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实现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就应该注重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体验感,积极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以带动学生的情感抒发。
以《外婆的澎湖湾》教学为例,该曲目的节奏比较简单,且抒发的情感非常清晰,适合学生合唱。在体验式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讲述与外婆有关的小故事开始,渲染课堂的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合唱曲目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
(三)丰富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合唱体验
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工具,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体验式合唱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展示图片、音频或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象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加深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以及对歌曲情感走向的把握。以《手拉手,地球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合唱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保护地球的宣传短片,向学生介绍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就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目标的措施,加深学生在合唱教学中的体验,同时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情感。[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体验式合唱教学,不仅能够实现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还能够在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在切身参与和体验中提高自身的音乐认知、节奏感知和情感表达等能力。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完善体验式合唱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蕾.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2021(38):81.
[2]江晓瑜.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69-70.
[3]钟敏.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