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平
摘要:安全生产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需要企业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健全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且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防范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时可能会产生的风险,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最大程度上保证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生产材料达标。本文主要分析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现状,明确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解决策略
企业在从事生产活动时,一定要遵循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以保证员工和企业安全。如果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消极影响将不限于经济方面,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誉,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社会信用危机。因此来说,企业做好安全管理,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仍存在安全生产机构不健全、生产人员安全意识差等问题,需要企业充分认识到管理活动中的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予以解决。
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一)概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自2017年起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了企业需要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标准化安全管理目标、制度、操作规程,做好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安全生产标准方式方法的培训,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管,提高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事故的应急管理能力,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
安全标准化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是息息相关的,涉及企业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管理难度,需要管理者重视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二)特征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这意味着我国企业管理工作已经逐渐步入新的轨道,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模式是我国传统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与世界各国先进安全管理模式和思想的有效融合,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体现了生产经营的全面性。具体体现在生产人员、生产过程、生产环节、生产要素等方面,应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中,保证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行业内相关准则。同时,应确保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与事后核查并重,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生产经营的安全性。
其次,体现了法治和制度化管理的特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需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根本,在行业准则允许的条件范围内进行。企业要明确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整合适用的安全生产程序与方式,在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经营需要的管理制度。
再次,体现了全过程的风险预防和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在从事生产活动前,对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同时,针对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评级,从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针对这些风险,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重大危险与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优先级,要略高于其他类型的风险,并在周期性生产经营活动结束后,对一个阶段内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总结与复盘,从而有助于在后续的生产活动中不断优化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
最后,体现了安全管理基本化的特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更注重和强调基层管理问题,特别是基层生产线与基层生产人员,更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核心。基层生产现场是安全管理工作最直接的管理场所,需要企业从生产环境、管理制度、生产设备、材料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安全生产的监控;而基层生产人员管理的重点则在于如何做好岗位管理工作,需要通过细化标准化的岗位职责,保证岗位人员操作符合安全生产标准。
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与解决策略
为了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企业需要深入分析现阶段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找出问题存在的客观原因,并积极改正,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解决。具体而言,多数企业现阶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安全生产意识、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三个方面。
(一)安全生产意识问题
安全生产意识是企业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时必须具备的。然而,部分企业在这一方面却存在不足。
1.现状
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近年来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且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世界各地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也让人们越发重视安全生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逐渐提高,但仍有部分企业管理者更注重经济效益,为了给利润让路,在意识到生产权问题重要性的情况下,仍抱有侥幸心理,未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致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从事生产活动的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而除了企业的意识问题外,部分从业人员自身也缺少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知。通常情况下,若要在生产时保证安全性,就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和制度完成相关操作,这些繁琐的生产步骤可最大程度保证生产人员的安全,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生产负担。因此,部分生产人员会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生产工作后,为了更快地完成工作,在企业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下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并出现习惯性违章作业的情况,致使自身处于风险中。同时,更有部分自身文化程度较低、生产经验较少的人员缺少规范操作的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导致了种种不规范生产行为的发生。
2.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安全生产意识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做好对企业领导者、中高级管理者与基层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首先,政府要发挥推广和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责任与积极作用,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重视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许可重要的审核条件,从而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要求上,强制与半强制地要求企业做好这一工作,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还要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等形式,向相关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积极举办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向区域内的企业管理者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其次,企业的管理者应具有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企业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认识到一旦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纰漏,发生安全事故,将会给企业带来种种消极与负面影响,对企业造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 政府组织的宣讲活动,提高认知程度与思想境界,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最后,企业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管理。一方面,应加强对基层生产人员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另一方面,要做好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严格监督与管理,杜绝生产现场存在的种种违背安全生产准则的行为,督促生产人员一切按照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完成操作,在进入现场前,需要穿戴整齐的防护用具,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管理制度的问题
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需要企业加强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仍存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1.问题
管理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质量的重要前提,然而,部分企业在生产流程与管理制度的建设上仍不够完善,导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操作缺少标准化的制度约束,存在随意操作的现象,进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了生产人员的安全,也破坏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具体来说,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未能建立并落实到位,在人员管理、目标管理、职责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培训教育、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均未能形成有效的规范。制度不够全面,执行不够完善,导致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事故风险。一方面,企业并没有真正将安全标准化管理与实际生产之间真正结合,许多与标准化生产的法律条文和行业标准都不能够及时落实到位,更有部分企业认为自己已经建立了完善、安全的生产制度,但实际上,其所建立的制度并没有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2.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流程。首先,企业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与实际,制定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细化并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与权利细分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中,不同的岗位人员要承担的安全责任也是不同的,企业应将安全管理、安全规范操作与岗位职责之间相连接,并建立岗位制度,使其被贯彻落实于企业内部。岗位制度的建立,应最大程度地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实用性,制度的制定应足够明确,且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与生产实际相符,易于员工接受。除此之外,制度要尽可能地简约,突出重点,保证制度的精炼性,从而最大程度保障制度的落实。其次,企业要结合实际生产过程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例如,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在从事生产活动时,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的方式,做好安全生产的管理与规划,并在阶段性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又如,对于基础设备的管理,需要保证设备运行良好,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避免由于设备维护不到位而在后续的应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安全事故。最后,企业要将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质量。
(三)考核制度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职工的管理水平,通过绩效考核工作,弥补职工可能存在的技术、经验、能力、素养上的不足。
1.问题
现阶段,不少企业的基层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水平有限,需要企业通过完善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加以规范。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仍不完善,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考核制度本身不完善,与企业的生产实际不符,缺少足够的约束力,也无法切实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绩效考评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的认知不够,在进行考评工作时,往往更注重数量,忽视了质量的管理。
2.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首先,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考核管理机制,将考评工作与不同员工的岗位相结合,制定有针对性的考评管理标准,从而保证考评效果。其次,企业要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对生产工作中的相关管理内容分别进行评价,对每一个类别的管理质量分别打分,通过量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定级,对评价级别较低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惩处,对评价级别较高的人员进行奖励。再次,在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工作时,应深入基层,对每一个部门进行实地考核,既要考核其基础的生产能力,也要考核员工的个人素质,包括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等。最后,企业应通过有效手段激励员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企业应鼓励员工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对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员工进行表扬和物质奖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现状与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展开分析,以期能够助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促进我国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梅,陈俊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2):9-10+14.
[2]谢朝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2(9):1-3.
[3]王玉林.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思考及落实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8(16):138-139.
[4]赵超.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思考及落实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3):24-25.
[5]谢永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J].中国化工贸易,2019(16):33.
[6]李子恒,赵小荣,张子轩,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6):13-15.
[7]任伟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电脑校园,2020(3):1679-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