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国家 “双减”政策的出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学校教学工作当务之急,减负的同时也要增效。增效,就必须让教师更新作业观念,优化作业设计。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就这方面提出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创新作业形式,突出作业的趣味性
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新作业的形式,突出作业的趣味性,变重复机械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知识为知、能、行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认识》《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要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在教室展览。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激活了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减少作业数量,增强作业的高效性
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现象,让学生少走弯路,减少作业数量,增强作业的高效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设计作业时,一要在服务性、适度性、趣味性上下功夫;二要突出作业的基础性、探索性、开放性,既要有独立完成的作业,也要适当设计合作性的作业;三要在“量”“精”上做文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作业的有效性;四要更新作业观念,创新理念,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优化设计出少而精的作业,增强作业的高效性;五要体现“以人为本”思想,这是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作业必须把握的基本的原则。
留作业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作业时间,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准,每位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要亲自做一遍,结合教师做的时间,为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进行计算。在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明确学生哪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好,哪一部分掌握得不好,之后再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地进行作业安排。以“圆锥体体积”的相关内容为例,部分学生对公式的具体推理过程不够熟悉,容易和圆柱体混淆,在解决问题中导致计算公式出错。基于此,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先进行课堂知识点的复习,再重新梳理探究推理过程,最后再进行具体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明确其逻辑关系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安排分层作业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强调全体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分层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实现循序渐进地发展进步。这样,学生能够在符合自己能力的情况下,开展对应的复习巩固活动,进而实现进步。基于此,教师要更新作业设计模式,优化作业设计,分层次进行作业安排。
优化作业设计,要突出基础性、探索性、开放性,基础性题目约占60%,探索性题目约占30%,开放性题目约占10%,做到层次突出。第一个层次的作业,基础性作业,做到人人必做,人人能做。探索性作业,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积极探索,大多数学生也能做。第二个层次的作业,探索性作业,不局限于单题单纯性探索,也可以以“基础+探索”的单题呈现,这样既保护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这些学生“跳一跳也能够到”,树立学习自信,也能给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第三个层次的作业,开放性作业,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不断开拓进取,培养探究意识、创新精神。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既能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也能照顾学优生“勇攀高峰”的学习热情,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路程问题”的学习中,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运用到的公式定理也是不同的,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方面差异显著。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层次的作业:(一)融合各种复杂情况的综合题型,全面考查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二)针对课堂习题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获得对应的知识积累以及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认真对待作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小学数学作业的根本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巩固数学基础概念和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作业内容和形式,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学情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和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