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结合”中涵养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3-04-29 00:44:03刘长军
前线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生成逻辑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包含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进历史主动的历史逻辑,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创新、融会贯通、互相成就的理论逻辑,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中科学回答时代课题的实践逻辑。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两个结合”;  生成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D6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11-0009-04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进历史主动的逻辑使然,是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深刻历史逻辑、厚重理论逻辑、扎实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只有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不断深化对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规律性认识,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征途中不断书写新的壮丽诗篇。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进历史主动的历史逻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在一定的歷史条件下产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经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所沉淀下来的文明的活的灵魂,因而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完全不同的内容。从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和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的大视野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上,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责任的逻辑必然。

世界历史视野和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题中之义。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2马克思主义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有价值的东西,不断推动世界无产阶级的形成,开启了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世界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命运,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方向,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塑造了坚持胸怀天下的崇高境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追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以不屈的意志和昂扬的斗志,前赴后继、矢志不渝,使得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在100多年的党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方法论上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总结“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认真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生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可贵的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系统观念的工作方法、胸怀天下的崇高境界,创立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正以崭新形象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创新、融会贯通、互相成就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1只有从内容到形式上与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厚植中华文化沃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逻辑使然,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发展,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理解提升到新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关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党成立之初,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准备不足,党的领导集体并未迅速成长起来,早期中国革命也几经挫折。直至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根据时代发展和历史需要,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把握和运用、坚守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无比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应用和创新性发展,是挖掘和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注之以马克思主义魂魄的智慧结晶。在5000多年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悠久文明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朴素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文明数千年的绵延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韧劲。并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成为涵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2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价值观、理念、思想贯通起来,用前者激活后者,赋予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将其提升至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用后者滋养前者,夯实其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具备“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例如,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古训的继承与超越;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协和万邦为提出胸怀天下理念提供了思想支撑;守正创新汲取了革故鼎新观念的精华;笃行信道、自强不息蕴含着可贵的自信自立品质;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互相成就,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中科学回答时代课题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4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理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和发展的根基。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直接来源于认识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日益激化这一现实问题,贯穿其中的世界观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来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凭空构想出来的,而是在解决社会矛盾、回答时代问题、回应时代变革中创立和丰富发展起来的。面对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1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实践经验日渐丰富,我们的理论思考日益成熟,这些都成为培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成长沃土、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生动体现和理论升华,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立足点和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2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发展实际、解决中国难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在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始终保持自身特色且能彰显自身底气的关键所在。正是在自信自立底气的支撑下,中国共产党人遵循规律、追求真理,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真正做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开辟出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新时代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是我们坚持自信自立最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迈向未来、开创伟业和创新理论的信心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了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形成了“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致广大而尽精微,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书写了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致力于坚持胸怀天下的崇高使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追求。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中国共产党人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历史发展,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在自信自立与守正创新中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

(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马克思信用财产批判理论研究”〈项目编号:KY2023A00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刘长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 申   洁

猜你喜欢
生成逻辑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0:32:39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1:11:22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9:13:07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05:05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23:59
从“五大发展理念”看习近平的创新思维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53:46
论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