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新人培育价值

2023-04-29 00:44郭瑾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新人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首次提出并阐释的伟大建党精神在时代新人培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时代新人的青年一代,应确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信仰,树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人生目标,锤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品格,永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新人;精神信仰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33(2023)01-0014-05

引用格式:郭瑾.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新人培育价值[J].商洛学院学报,2023,37(1):14-18.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first proposed and explained the great Party spirit in his speech at the meeting celeb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has important value in cultivating newcomers of the times. As a new generation of the times, the young generation should establish the spiritual belief of upholding the truth and ideals, establish the life goal of practicing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taking on the mission, temper the will and character of sacrifice and heroic struggle, and always maintain the loyal to the party and faith to the people.

Key words: the great spirit of founding the Party; newcomers in the era; spiritual belief

作者简介:郭瑾,男,陕西商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

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来的,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踐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为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百年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激励着无数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结晶,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弘扬、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当代青年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更应自觉承续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立时代潮头,坚持真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时代新人的精神信仰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和根本。就时代新人的培养而言,用真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理想砥砺奋斗、不懈追求,是价值信仰与行动选择之间的相互支撑。“时代”青年和当代青年是承接与延续的命运共同体。“当年”的历史建构与“当下”的境遇构成了“时代新人”承续与创新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理想信念培育,就是要使时代新人感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精神,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真理的感召下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进方向。

追求真理和实现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义。但凡一种外来思想与我国文化的结合,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本土现状为本位的改造,强调适用的合理性,如佛教中国化;另一种则是根据思想准则加以运用,强调普遍的有效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如此。在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时,它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效性,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始终指导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葆有科学性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是围绕“人”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体系。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便是意识及其发展,从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2]。人作为有意识地进行活动和实践的存在,是具有主动性、目的性及超前性的,这可以说是一种真理。人类通过基于当下的时空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去探寻和追求美好人生,最终普遍化为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理想)”。马克思运用科学的方法首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共产社会的科学展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意义的真理在于对理想的追寻和探索。这是人类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追求。同时,马克思还指明了确立理想信念的必要性和实现理想的方法,以及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方法论证了以共产社会理想引领、激励、塑造人们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422对人的自由发展的探索,是他对人类理性(真理)的思考。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始终坚持把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全人类的共同进步,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始终坚持这种理想信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领导全国人民不断造就新的辉煌。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共产社会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

实现共产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集体财富充分涌流,社会成员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生产资料按需分配。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共产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会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3]414与公有制相适应的共产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成员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和管理社会生产。全社会将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者的个体劳动将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有机组成。是时,“各尽其能,按需分配”才能实现分配平等,因而共产社会“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3]416这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指引人类实现共产社会,目的不仅是超越生物意义上人类的转变,而且是社会生活和关系上人类精神的升华。共产主义是具有人类解放情怀、人生进取境界、道德奉献情操、社会历史视野的[4]。因而,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既是对真善美的價值判断,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道路的思想结晶,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科学性维度的理性诠释。

百年前,当时的“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的“星火”融于民族独立富强的时代需要。在探索与追寻中,又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燎”至祖国大地。百年来,一代代“新”青年把青春和热心全心投洒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出色完成了时代使命,是当代“新”青年的先锋和楷模。当代青年要承接先辈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延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科学性,志存高远,牢固树立共产社会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肩负民族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时代新人的人生目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善和发展,理想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实现。实践是真理与理想的桥梁,坚持与坚守之间需要以“初心”和“使命”为准则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1]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提出,突出强调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性要求。

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始终践行为民谋福、为民服务的初心本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高奋斗目标,牢记中国共产党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划事业……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5]524。初心使命观,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途史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既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忘我奋战的根本动力,也是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源泉,更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运用与发展。

十九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强权入侵中国,清政府无力保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权益,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踏上了救民于水火、救国于独立的艰辛道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与推动下,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军阀的反动统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工农红军,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摸索出适合我国的战略战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行持久抗战方针,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史,也彻底结束了人民的悲惨命运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几乎完全停滞,一穷二白,振兴中国成为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强调“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推动了计划经济向计划和市场的转变。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一系列伟大成就深刻诠释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就应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代青年,既面临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人生价值的判定标准是青年个人的实践活动与国家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当代青年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知识体系、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还需要将知识运用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时代赋予了青年新的使命,青年们更应该在实践中磨练,在责任中成长,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自己的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时代新人的意志品格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3]155 “革命化”是不断通过全面系统的哲学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到目前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里的“斗争”是人对于自身权利和义务的争取或努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说:“我们全部的进步,就在于从身份到契约,从过去流传下来的状态进到自有契约所规定的状态。”人类社会进步的特点,“都是从人身依附或身份统治关系的消失而让位给日益增长的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6]。这种“消失”或“增长”是需要“牺牲”和“斗争”获取的。因此,“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的。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胜利正是秉持了这种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有在斗争中才能实现(胜利),面对无数艰难险阻和重重压迫,“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5]225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也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这种精神更多地以英勇抗争、居安思危等形式表现。如“后羿射日”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等。这种奋斗精神和忧患意识使中华民族和人民能够愈挫愈勇,生生不息,勇往直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1]由此可以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于中国共产党人行动的品格要求。

当前,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对我国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青年学生应该切实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青年学生应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还要继承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动力。

百年前,“新”青年们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不怕牺牲、艰苦探寻救亡图存之路。百年来,一代代“新”青年英勇斗争、舍己为人投入革命,勇当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的国际局势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当代青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必要性,不忘过去,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要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应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科学预判能力,要清楚风险会在哪里出现,会怎样发展,该斗争就要斗争。斗争能不能获胜,最根本的还是要看斗争本领,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两拨千斤,借力发力、借事谋势的软办法。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弘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不做无原则的退步和妥协,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马克思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的深化。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11它既从质上强调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也从量上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更是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既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对社会变革起着决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5]139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融入血脉和灵魂的本质要求。

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是高度统一的,唯有对党忠诚才能不负人民,不负人民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人民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对党忠诚也就是对人民群众忠诚,对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忠诚;不负人民是党坚持的性质和宗旨,是党始终坚守人民情怀,不断加强并提升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显著优势。

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鸦片战争以来,为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英勇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虽然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都没能摆脱失败的命运。“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7]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通过革命的实践,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中国革命需要依靠人民群众,需要同人民群众密切结合。由此,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仍然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激发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使得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书写“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精神动力。当代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勇于肩负时代使命就要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赤诚忠心,听党话、感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践行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引导广大青年不负人民,要切实让广大青年坚守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召唤、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更是一种精神范畴,深刻地烙印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痕迹,更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行动指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深刻理解其在塑造时代新人精神信仰、人生目标、意志品格、家国情怀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引导时代新人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时代新人成长成才,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为时代发展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7-02)[2023-02-10].https://m.gmw.cn/baijia/2021-07/02/34965627.html.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刘建军.论共产主义信仰的崇高境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50-54.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 何兆武.重评梅茵的公式:“从身份到契约”[J].史学理论研究,1992(1):117-127.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3-02-1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责任编辑:耶磊)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新人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唯物史观视域中“伟大建党精神”四重维度探析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进程中的功能研究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培育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