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价值的多维性平衡

2023-04-29 22:25孟鑫
关键词:育人价值审美价值音乐教育

孟鑫

[摘 要] 音乐教育作为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在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拓宽眼界、丰富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音乐教育价值、发挥音乐教育优势,是音乐教育的根本所在,而针对音乐价值进行的多维评价与多样认知则是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音乐教育价值与价值观的内涵,分析求知、审美、育人价值,探讨音乐教育价值多维性平衡的现状与争议,并提出多元价值融合背景下的音乐教育的发展路径,构建多维性平衡的音乐文化格局,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音乐教育;求知价值;审美价值;育人价值;融合统一

[中图分类号] G633.9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2991(2023)03-0092-10

音乐自诞生以来就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重大改变,音乐教育价值客观存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之中,这是毋庸置疑的。实现音乐教育价值,发挥音乐教育优势,正是音乐教育的根本所在。而针对音乐价值进行的多维评价与多样认知则是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音乐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关系以及实际需求对音乐教育进行的一种情感体验、主观选择或判断,是教育活动与教育主体所构建、指向或遵循的一种价值关系。而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主观性,是决定音乐教育价值多样化、差异化以及社会历史性的直接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以及利益关系不尽相同,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看法与认知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研究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价值,构建多维性平衡的音乐文化格局十分必要,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教育价值与价值观的内涵

所谓“价值”,从知识理论的角度讲,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效应或效用关系,即客体的属性或功能可以满足主体的需要。音乐教育价值则是指人们的需要与音乐教育客观现象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假如将音乐教育当作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话,那么教育价值则表现为教育活动可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由于教育活动对参与者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是评价其活动质量、效果和意义的重要因素,所以,这一部分价值可以被称为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直接价值或本体价值。假如将音乐教育当作一种客观存在或者社会现象的话,那么音乐教育的主体指向则是通过价值中介来满足音乐、经济、政治、教育、科技以及道德等多樣化子系统的需求关系,间接指向人这一价值主体。这是客体(音乐)满足价值主体(人)需求的一种间接方式,这部分的音乐价值可以被称作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间接价值或工具价值。[1]随着音乐教育价值研究的深入挖掘,尤其是到了近代,音乐教育价值的解释、分析、研究与拓展越来越宽广、越来越丰富,例如,提高心理素质、拓展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等等。

二、音乐教育的求知价值

所谓“求知”,就是获取知识,而求知价值作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主要是指被教育者在音乐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构建,让被教育者学习音乐的节奏、音色、节拍、力度、速度、和声、调性、音区、复调等音乐语言要素,了解并掌握乐理、视唱、练耳等基本内容,[2]练习演唱、演奏的音乐技能,培养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的能力。

(一)音乐求知价值的内涵

音乐教育的求知价值与审美价值、教育价值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换言之,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获得审美体验,而且还会汲取一定的理性认知,激活思维、启迪智慧、引导想象,从而增进知识积累,提高道德认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润心灵、培养品格,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个性”和谐共进。

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和现实,同时也可以了解并掌握熟悉的音乐创作者在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心理情绪、情感意识等。音乐既不同于语义性艺术,也不同于造型性艺术,它主要是以象征、抽象以及暗示等为表现手法,以音的组合与运动为媒介,间接地在人们脑海中反映现实的物质生活。与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音乐的特殊艺术特性使其求知功能相对比较薄弱。想要通过音乐认识现实、获取知识,就需要被教育者具备一些音乐基础知识,经常听音乐或者进行专项训练,不断积累对音乐表现手法以及表现形式的认知经验。在经常听音乐的前提下,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从理论上熟知音响结构。

(二)音乐求知功能的体现

音乐的求知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超越现实。音乐不仅是体现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同时也是表达人类理想与愿景的艺术。因此,音乐不仅可以反映现实,更能超越现实。与很多艺术形式一样,音乐最早来源于劳动,以特有的调子和旋律来协调集体劳动,引发情感共鸣,消除懈怠情绪。第二,振奋精神。一首正能量的音乐,可以鼓舞社会成员的精神斗志,增加干劲,弘扬伦理道德,促进思想感情和意志行为的沟通与交流。第三,信号象征。音乐是依托抽象的声音符号来抒发情感,表达情绪,声音的属性与情感的融合是以人们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以及审美价值为载体形成的。比如,通过乐器的独特音色和人类情感的吻合体现时代精神与民族内涵:用铜管代表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用小号代表希望与光明。再比如,国歌体现国家与民族的时代精神,象征国家历史的缩影,这种情感象征与民族精神是清晰的、明确的,队歌、校歌、军歌亦是如此。

音乐艺术主要通过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反映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其表现形式多样,表现能力突出。这里的主观是指人类的主观认识和精神面貌,客观是指社会关系、客观事实及历史轨迹等。[3]音乐的审美体验是依托情感认知在音乐中融入社会实践认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音乐的求知价值与人们常使用的参考文献、影视资料等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为欣赏者提供研究依据,满足审美精神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善音乐的社会功能,拓宽欣赏者视野。

三、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演奏、歌唱、作品赏析等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入音乐这一特殊的听觉领域,以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培养感受美、领悟美、欣赏美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品德素质。因此,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以美培元”方面的优勢,切实加强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音乐教育审美价值的内涵

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审美价值包含现实现象,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性质;另一方面,审美价值是人与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具有客观性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并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审美价值是影响人类价值取向的根本要素,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基础。审美价值存在于审美主体与客体动态的、双向的价值关系之中。一方面,客体的价值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主体的主观审美意识在与客体的交互过程中不断丰富变化,逐渐发展为人们感受美、体验美、品鉴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审美价值是建立在音乐作品能够给人以精神享受这一客观现象基础上的,体现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音乐的审美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影响审美感受方法、审美体验程度以及审美欣赏内容的直接因素。一方面,音乐作品中客观存在审美价值;另一方面,音乐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形成了音乐审美价值。

(二)音乐教育审美价值的表现形式

音乐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命,也正因如此,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更善于激发和表现情感,直切人的内心世界。音乐作品所呈现出的情感美、形式美、风格美是音乐教育审美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1.情感美

音乐是音乐创作者情感的独白,通过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抒发内心的愉快、愤怒、悲伤、欣喜、崇拜、赞美、敬爱等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所谓音乐,不仅仅是音响营造出的听觉艺术,也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达了人世间的思想感情。音乐就如同清晨的阳光,让人抱着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昂首阔步、勇往直前。优秀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情感、丰富想象。人们可以在音乐中愉悦舒心、汲取勇气、感悟生活、品味人生,也可以通过音乐健全人格、平衡心理、扩宽视野、提升格局。音乐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能够超越国家与种族的桎梏,直击心灵、引发共鸣。音乐是陶冶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不但能净化身心、涤荡心灵,更能激发想象、开发智力、提高记忆力,还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兴奋,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作活力与潜能。比如,在楚汉战争末期,四面楚歌的典故就是利用音乐瓦解敌方将士的士气。《国际歌》气势宏伟、振奋人心,同时让人展开思维的翅膀,点燃创作热情,激发创造能力。

“主情”是音乐最为独特的魅力与精髓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音乐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势必会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绽放绚丽的光彩。音乐是一种典型的、主情的表现艺术,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旋律、每一支乐曲、每一首歌曲都是情感的反应与表达。以情入手,用情欣赏,让情感在音乐欣赏中飞扬,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享受音乐带来的听觉盛宴。

2.形式美

所谓形式,主要是指构成事物的各种内在要素的组织结构或外在表现,具有一定的内在运动规律。而形式美则是指基于结构组合基础上,且独立于内容而存在的形态。形式美作为最普遍的一种审美形式,具有引起视觉美感、听觉美感以及其他美感的特殊作用,在美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席位。形式美是一种独立性较强的审美对象,正确理解、深入挖掘形式美有助于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审美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一切艺术的形式美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及其审美价值,听觉艺术也不例外。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不同于美术、文学、语言等艺术有准确的概念,也不同于造型艺术有直观的视觉形象与视觉效果,而是以特定的音乐体系为要素,通过感性形象有选择性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来把握情感脉络,激发情感共鸣。音乐的内涵具有不明晰性,这种“朦胧美”使音乐的理解拥有更多可能性,而音乐这种艺术本身就是形式重于内容,其组织形式可以直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也正因为如此,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的审美价值更具有独立性。

柏拉图认为,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外形式和内形式两大类。[4]前者主要是指事物内容表露于外表的形式,以及事物构成与表现的形式、外观等;后者是指事物内容要素的内部组合与结构。音乐形式亦同,音乐外形式是指以音乐语言为形的音响,它是人们感知音乐的一种传递途径。而音乐语言则是指以自然音响为媒介,根据特定规律组织乐音进行排列组合,既不能单一地模仿自然音响,也不能单纯地以语言为物质手段来传递思想。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节奏、和声、音色、旋律和力度等,这些因素作为形成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与关键基础材料,是音乐作品表现美的不可或缺的具体形式。

黑格尔曾说:“音乐凭声音的运动直接渗透到一切心灵活动的内在的发源地。”[5]349虽然在形式上,音乐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我们更应注重其内涵。音乐的形式与内涵是密不可分的。从形式上看,音乐有不尽的旋律,有各具特色的和声,有丰富多样的声部,有各种音色合成的音响效果,还有多种多样的曲式结构。人们能够从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中获取美感,与此同时,也能产生更加丰富的审美愉悦,这种愉悦来自音乐形式背后所蕴含的丰富音乐内涵。声乐与器乐都是以艺术媒介来谱写时代最强音,定位民族精神内涵,人们则通过形式美的审美价值用心灵体验音乐魅力,开发音乐感知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切实践行时代精神。

3.风格美

音乐风格是指音乐创作者在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音乐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音乐家在艺术上和思想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比如,国外的巴赫、贝多芬、肖邦、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国内的聂耳、冼星海、黎锦晖等,这些音乐大家的音乐作品都有独具魅力的代表性特征。当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能够拥有特有的风格。音乐风格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也是基于国别、民族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在特定生活环境下,通过内容与形式的组织与结合,在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必然性的内在特征。音乐风格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概括性特征,而并非个别的或者偶然的现象。

音乐风格是在音乐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代表性的形态,这种表现特征既涉及音乐创作者的主观情绪,又与艺术作品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内容息息相关。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现不同的音乐作品表现特征和精神内涵也会有所不同。有的音乐风格诙谐幽默、轻松欢快,有的庄重严肃、气势磅礴,有的旋律优美、舒缓身心,有的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比如,巴赫的管风琴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音乐风格宏伟、严肃、庄重;贝多芬的交响曲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表达了尊重生命、勇于拼搏的精神;肖邦的圆舞曲音调优美、高雅华丽。

由于音乐创作者的民族信仰、地域文化、客观环境以及自身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音乐的风格迥异,也正因为多种多样的风格,才给人们带来一个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音乐世界。因此,对音乐的风格美进行深入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是人们了解不同时代精神、民族内涵的重要手段。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创作时期的生活状态、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了解并深入研究,才能真正体会乐曲感情的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

四、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音乐教育的形式愈发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合理,在提高学生的審美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音乐教育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他国的教育方法,应当同我国的音乐发展史、文化传统和当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吸收中外音乐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国与外国相结合,取长补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音乐教育育人价值的内涵

音乐教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传授音乐知识,使学生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此为音乐教育的直接目标;其二是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此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两个方面内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方面,音乐教育的直接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审美能力,更进一步地使学生能够创造音乐,进而充分体会音乐的美感;使学生具备传承音乐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传承音乐文化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育的直接目标与最终目标是相互联系的。首先,音乐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最终目标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知识,对音乐缺乏必要的欣赏能力,那么通过音乐教育来健全人格就无从谈起。其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对直接目标的升华。如果音乐教育仅以传授音乐知识为目标,那么音乐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都将大打折扣。与音乐教育的内涵相对应,音乐教育的价值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的本体价值,即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通过音乐教育传授音乐知识,传承音乐文化;二是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即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育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

第一,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艺术教育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提升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本质上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高尚情操。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从音乐的曲式、作品结构等方面对音乐作品本身进行分析,进而感受音乐的结构之美、内容之美和形式之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第二,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许多科学家除在其专业领域范围内取得卓越成就外,在音乐领域也颇有建树。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索音乐同世界的联系。学校的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世界的规律,拓宽视野,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注意力,提升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

第三,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实用功能。音乐同心理、建筑及环境等均具有广泛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音乐对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这一发现,对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通过引导他们多听曲风庄重的音乐能够帮助其改正懒散的不良习惯;对于性情急躁的学生,通过引导他们多听曲风安静舒缓的音乐能够使其克服过于急躁的缺点;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建议他们多听曲风轻松活泼的音乐,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第四,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互相补充。例如,音乐与美术均属艺术类学科,二者有着听觉与视觉的区别,却在韵律与意境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音乐与美术互为题材,可以增强作品的美感。比如,我国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描绘了楚汉争雄的宏伟场景,学生在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时,能够通过琵琶这一乐器的特有音色,形象生动地感受楚汉之战的残酷与惨烈,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楚汉争雄的历史背景,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如果能将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五、求知、审美与育人:片面教育价值观的现状与争议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训练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文化相互渗透和整合,以满足音乐多学科交叉基本属性的相关要求。有效开展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现代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具体来讲,在视唱的过程中,通过体会音色、节拍、节奏、旋律等音乐语言,可以促进语言与智能发育;分析音乐和声结构的功能、旋律发展形势以及节奏变化频率等,可以促进逻辑思维发展;表达音乐情感、鉴赏音乐艺术形象,能够提高自我反省与自我观察的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智能发展。但是,在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实践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导致音乐教育的多维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使得音乐教育出现“重求知、轻美育”和“重美育、轻求知”等片面教育观。

(一)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沈阳地区3所中小学校200名学生和老师。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5份,回收率约为98%,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如图1所示,在关于学校音乐教育的本体性质的问题上,选择审美教育的占比44%;选择道德教育的占比12%;选择心灵教育的占比14%;选择知识教育的占比30%。在关于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上,59%的人认为音乐教育非常重要,无可替代;25%的人认为音乐教育与其他文化学科应处于同等地位;16%的人认为音乐教育并没有那么重要,可有可无。在关于音乐教育哪方面的价值最重要的问题上,20%的人选择夯实乐理基础,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10%的人选择引导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10%的人选择领悟时代精神,厚植爱国情怀;8%的人选择开发创新思维,激发创新能力;7%的人选择培养价值观;45%的人选择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从调查结果看,在“音乐教育本体性质”和“音乐教育价值哪方面最为重要”的问题上,普遍选择了审美教育,对于求知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价值中审美、求知、育人需要多维平衡,片面的教育价值观不仅违背音乐教育的初衷,影响审美熏陶与个体发展,同时还会影响音乐教育的独立意义和社会价值。

如图2所示,在关于学校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问题上,9%的人选择加強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专项机制;7%的人选择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供有力法律支持与保障;28%的人选择注重设施设备建设,强化硬件服务保障;11%的人选择做精做强教师教育,选优配强师资力量;33%的人选择社会、学校、家庭达成全面共识,发挥协同效用保障;12%的人选择落地落实教育监管,重视逻辑教育与教育测评。在音乐教育价值多维性失衡的原因问题上,56%的人选择学校音乐教育价值的认知不全面、不够系统化;35%的人选择音乐教育的思想不够深入、不够细致;9%的人选择音乐课时不够、音乐软硬件设施不健全等其他原因。在音乐教育价值均衡发展的问题上,26%的人选择参加与音乐教育相关的认知培训;27%的人选择加强自身乐理知识储备,充分领会国家文件精神;32%的人选择在实践中改进思路,积累经验;15%的人选择组织教学评比,加强教育监督等其他途径。

(二)片面教育价值观的争议与异化

音乐教育德育化、智育化的片面教育价值观,严重影响音乐的自身价值与独立意义的实现。无论是“重求知、轻美育”,还是“重美育、轻求知”,都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颇。

1.重求知、轻美育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考级”成为音乐教育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项活动,音乐教育的求知价值产生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家长们纷纷让孩子学习音乐,各类音乐培训班“井喷式”发展,音乐教育活动与商业越靠越近,与艺术的距离越拉越远。很多家长在报名之前,就提出升学加分的要求,对音乐的审美价值以及育人价值漠不关心。因此,在这种极端功利主义的环境下,艺术学习沦为简单、重复地盲目模仿与机械训练,学生们在“考级”强大的压力下,不再考虑音乐的美,只强调技术,器乐学习盲目追求速度,声乐学习盲目追求音高,没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练习,都在急于跳级。学生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对音乐的理解产生偏激,对音乐的热爱逐渐降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在逐渐降低,音乐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拓展眼界等功能荡然无存。

2.重美育、轻求知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一度成为近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中最主流的一种教育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育论”的音乐哲学教育观是片面的、有问题的,由于“美育论”与特定音乐之间缺乏有效抓手,过度依赖经验,轻视知识与理性,导致审美感知、美育育人流于形式。很多音乐教师缺乏理性思维和真理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音乐的育人与审美功能,忽视认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活动。“重美育、轻求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求知效果。

在以美育价值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环境中,“美”(美育)和“善”(德育)紧密相连,但却忽视了“真”(求知)的重要价值。求知意志的缺乏,导致音乐教育走向实用主义倾向,受教育者不仅乐理知识储备不足,就连与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达到 “感性与理性统一”“经验与理论相互转化”的理想效果。

六、求知价值、审美价值、育人价值融合下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智慧与理性,促进全面发展。音乐具有形象性、愉悦性、主体性与情感性等特点,通过乐音的运动与组织让人们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音乐教育不仅是审美教育,还是技术教育、智慧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应采取“育人为本”的方针,以教育、教学为抓手,做到“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德育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树立多元教育价值融合下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音乐教育体系,加强内外环境建设,实现审美与求知统一,知识与经验统一,智慧与理性统一。

(一)树立多元教育价值融合下的音乐教育理念

学校音乐教育是一种课堂教育,从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到师资力量等诸多原因都会影响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领会国家文件精神,在实践中改进思路,积累经验。我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是课程的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应遵循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基于这样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才是多种音乐教育价值多维性平衡的重中之重。为此,要从音乐教师的角度正视多元教育价值融合的功能与作用,不断充实自我,通过参加与音乐教育相关的认知培训,坚持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能力。完善教育理论的认知,才能充分理解音乐教育价值的多维性平衡。深入挖掘音乐教育的生命本质,精准掌握不同音乐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对于非本民族的音乐,要以尊重的心态,平等对待各种音乐形式,提高对其他文化的认知能力,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夯实人文底蕴。此外,音乐教师要以乐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为抓手,尤其是要注重课堂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有效结合,积极革新教学理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弥补人文素养的短板。教育部门还可通过组织教学评比,加强学校监督等其他途径,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健全多元教育价值融合下的音乐教育体系

基于多元化视野,建立并完善不同教育价值融合下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实现音乐教育价值多维性平衡的基础保障与必要途径。就目前而言,虽然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为跨地区、跨民族、跨国别的音乐文化交流创造了便利,但学校音乐教育仍是传递文化信息、加强素质教育的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与方法。

第一,科学审视音乐课程设置问题,优化音乐课程结构,合理安排音乐课堂时间,扭转“重美育、轻求知”和“重求知、轻美育”的两极化格局,凸显音乐教育价值多维性平衡的意义。对于地方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应做到“因地制宜”“取其精华”“精准施策”,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元教育价值融合下的音乐教育体系。

第二,重视课外音乐实践,加强多元音乐文化的沟通与交流。音乐教育体系的优化与升级,不仅需要音乐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同时应大力引进“民间艺术团”等多种艺术特色作品走进生活、走进校园,以促进多元教育价值的融合发展,打破课堂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桎梏,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第三,在构建多元价值融合下的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改变“反技能化”或“无技能化”的极端思想,应充分了解、全面掌握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切实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育人价值以及求知价值,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领悟时代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开发创新思维,激发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多元教育价值融合下的内外环境建设

音乐教师是多元教育价值融合下的音乐教育内外环境建设的主导者与践行者。因此,选优配强师资力量,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是高素质音乐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就目前而言,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孵化摇篮,但部分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还不明确,音乐教师教育还是将音乐技能视为重点,弱化师范技能,缺乏对实践经验的培养。在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缺少足够的教学内容加以支持,对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缺乏重点塑造和锻炼,教学实践流于形式。无法充分体现音乐教育体系的多元价值与作用。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专业的知识、教育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形成深厚的艺术修养,并且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手段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调整。

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出发,应该加强大学生对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完善校内教学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增加授课学时、丰富内容和手段。例如,增加《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实操教学,侧重教学方法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多给学生创造创编课例的机会。完善微格教学课程建设。微格教学对于高校教育专业学生是培养教学能力极为有效的途径。通过模拟音乐课堂教学情景,学生以同学为授课对象进行试讲训练,借助现代的试听工具,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借此,通过微格教学的课程训练,学生对于教材、教学方法、教案设计以及专业技能的展示都将在试讲过程中具体体现出来,通过老师、自身、听课的同学三方不同的视角发现试讲中的不足,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教学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微格教学课程是属于一种校内培养教学能力的课程类别,通过学生说课、试讲、评课等形式将音乐教学中所需要的音乐技能、乐理知识、音乐教学方法、音乐理论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中,达到培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独立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音乐教育教学规律,加大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校外真实课堂的见习和实习也不可流于形式,从高校的组织领导角度来说,要积极与各类学校建立联系,设立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努力拓展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层次的多样化,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层次学校的音乐课堂。通过见习让学生了解学校音乐课教学真实情况,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加深对学科教育理论学习的理解。通过学校体验、教学观摩、音乐教学、课外活动、教学研究等获得更具体的认识。还可通过邀请一线优秀音乐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以及举办教案设计、试讲、说课比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教学能力。这些活动对学生增强其对教师角色的认识、锻炼其课堂教学能力将会有很大帮助与提升,同时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专任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发现自身授课过程中的缺失和课程设置上的不足,这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世界各国音乐教育思想的融入与冲击,我们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工作重点与难点。基于此,政府层面应该发挥组织领导的优势,建立健全专项长效的保障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与保障;学校方面也应注重设施设备建设,强化硬件服务保障,做精做强教师教育,选优配强师资力量。

七、结 语

总而言之,音乐知识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而知识的意义就在于深化审美与育人,只有消除“重美育、轻求知”和“重求知、轻美育”的短视,正确理解并全面掌握音乐文化的多维性功能与作用,才能充分发挥音乐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化行为、启迪智慧、拓宽眼界等作用。在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学校音樂教育迎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因此,在多元教育价值融合的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不应盲目迎合潮流,而应以“求知价值”为主导,以乐辅德、促智、怡性,实现审美、育人、求知等价值渗透融合、相互促进,构建多维性平衡的音乐文化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罡.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观与当代音乐教育观[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3):55-59.

[2]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知音识曲 向善尚美:中小学音乐学科育人价值概述[J].现代教学,2013(7-8):89-90.

[3]吴磊.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价值批判:从音乐艺术退化到产业文化与艺术价值背离[J].艺术百家,2019(6):30-32.

[4]舒也.價值论美学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J].浙江社会科学,2012(1):93-102.

[5]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特约编辑 龙   晟】

The Multidimensional Balance of Music Education Value:

Seeking Knowledge, Aesthetics and Education

MENG Xin

(School of Music Education,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Shenyang,Liaoning 110818,China)

[Abstract] Music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onstitutes quality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entiment, beautifying the soul, broadening horizons, and enriching knowledg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usic education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Realizing the value of music education and leveraging its advantages is the fundamental found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The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and diverse cognition of music value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Studying the conno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values and values, analyzing the values of seeking knowledge, aesthetics, and education,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troversy of multidimensional balance of music education values, and propos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usic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value integration, constructing a multidimensional balance of music cultur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the value of seeking knowledge; aesthetic value; educational value;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审美价值音乐教育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