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3-04-29 00:44:03王兰
关键词:价值意蕴

王兰

[摘 要] 满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功能多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的价值。从体育维度看,满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强健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身体素质;从社会维度看,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国家维度看,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位一体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了更好地发挥满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和价值,需要将其重归生活化,强健体魄;进行多种形式的传播,加强各民族互动;讲好中国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只有充分发挥满族传统体育的三维功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使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满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价值意蕴;交往交流交融

[中图分类号] G812.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2991(2023)03-0009-10

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在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之上,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适应自然中不断创造的有益身心的活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个人身心健康、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因此,需要保护和传承。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建过强大的中央政权,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构建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满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在适应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民生产生活基础上,不断与汉族、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进行着交往互动,并在交流融合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和现代文化底蕴。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背景下,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满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鉴于此,文章从满族传统体育的类型和来源出发,探寻其三维价值功能,进而将满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资源,从体育维度、社会维度、国家维度分析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进而挖掘满族传统体育的当代价值。

一、满族传统体育的类型与来源

满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具有满族文化特色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方式、以竞技娱乐和民俗教育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综合性文化形态,具有民族性、传统性、运动性的特点。

(一)满族传统体育的类型

1.学者眼中的满族传统体育种类

著名体育人类学学者胡小明教授的《民族体育集锦》中,记载了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赛马、马术、骑射、射箭、摔跤、二贵摔跤、杠子、皮条、中帆、石担、石锁、双飞舞跑、雪地走、赛威呼、十六走百病、跳马、跳驼、投砂袋、赶石弹、打瓦、采珍珠、武术、冰嬉等”[2]213。在其《体育人类学》又做了扩充,将射箭改为具体的项目,即步射、追射、射柳条、射香火、射鸽子、射米团、射簇、射兔、狩猎。还加入了打冰嘎、放风筝、秋千、跑马城、绳飞(跳白索)、踢石球、踢毽、插鸡尾翎、打牛毛球、马球、夹兽跳、铜锣球、玩嘎拉哈、拉地弓、穿树林、掷子等活动[3]184。

崔乐泉教授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学》中,共记载了64种体育活动,除了胡小明教授提到的那些项目,还有溜冰(打赤溜冰)、溜冰车、冰嬉(滑冰),弹弓、斗拐、“桦皮篓”、蹴球、弹弹子(弹球)、放风筝、荡秋千、踩高跷、打瓦、掷钱、滚铁环、中幡、“骑马战”、跳房子、老鹞子捉小鸡、过家家、捉迷藏、揣包儿(掉手帕)、猫拿耗子、插鸡尾翎、双飞舞跑(二人三足赛跑、三条腿走路)、举重石(刀)、武术等。[4]131活动人群不受限制,男女老少皆有适合的活动项目。

赵忠伟等人在《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及特点》文章中共提到74种活动,除了前文提到的项目外,还提到博克、打布鲁、套马、马术、拽包、夹包、单鼓舞、群舞、狗车、木马、爬犁等[5]。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满族体育活动,而且诸如布鲁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在其中,体现了文化的传播性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唐云松在《满族传统体育变迁及其价值》文章中,提到71种活动,扩充了满洲棋、鹰猎、太平舞、蝴蝶舞(背阿哥)、踩寸子、萨满神舞等活动。[6]

2.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满族传统体育

根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满族人口有1068.32万,仅次于汉族和壮族,位于我国少数民族中第二位1。满族人口分布广泛,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自治区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在深入田野调研时能够看到,目前在百姓中流传最广的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当属秧歌,特别是在东北大部分农村地区,扭秧歌成为农民休闲的主要节目。但秧歌最早在满族民俗活动中却与现在有一定的区别。《柳边纪略》中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伞灯卖膏药者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更舞,达旦乃已。”[7]70除了秧歌等民间的舞蹈之外,满族还有祭祀舞和筵宴舞[8]103。祭祀舞主要有《腰铃舞》《单鼓舞》《抓鼓舞》等,舞蹈配有腰铃声或铜鼓声,别具一格,舞蹈中还伴有《请神调》《排神调》《背灯调》等歌。筵宴舞不仅适用于筵宴,在民间也广泛流传。“满洲人家歌舞,名曰‘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两人相对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于新岁或喜庆之时”[9]147。在对各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搜集、整理后可知,目前有关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非遗项目众多,主要集中在摔跤、珍珠球、秧歌、欻嘎拉哈、骑射、球类、舞蹈以及民俗节日中,见下页表1。

除了列入非遗项目的体育活动之外,还有一些传统项目在满族中影响较大。如冰嬉,也就是冰上运动,包括“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上足球、冰上抛球、冰上射天球、打雪挞及冰上摔跤等”[10]。

(二)满族传统体育的来源

满族传统体育和其他民族体育活动一样,受自然环境影响,是人与自然互动的产物。胡小明认为,“人类最初的休闲娱乐内容往往是一些原生态游戏,包括巫术意识、农闲习俗、节庆游乐及博彩活动”[11]198。不仅如此,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还与种族繁衍、生产劳动、军事活动有关。

1.来源于宗教和巫术

世界上所有原始民族都有巫术,其巫术仪式呈现于歌舞或驱鬼除魔的活动中,满族也不例外。萨满教是满族先民的主要信仰,对满族文化影响较大。受其影响,有些传统体育项目源自于宗教仪式,逐渐演变为游戏、竞技活动,并发展成传统体育活动。[12]213在原始社会时期,医疗卫生等各方面条件都不发达,面对各种瘟疫灾患的侵袭,人们不得不祈求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消灾避祸。如在满-通古斯语族群体中流行的射柳和走百病等活动就是源于祭祀活动的游戏。[13]

2.来源于生产生活

起源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先民,以采集、狩猎为生,其民族体育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狩猎文化特色。陆地交通主要工具以马为主,因此从这些生产技艺中逐渐产生了民族马术、骑射系列传统体育活动。生活在东北的满族先民,发现在河中捕捉河蚌能获得珍珠,且珍珠深受宫廷贵族的喜爱,因此,当地男女纷纷进行捕捞开采活动。即便采集珍珠后来被官方垄断,但民间仍有私采情况存在,且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加入了娱乐成分。后来,逐渐“将水上进行的这种‘采珍珠活动扩展到了岸上”[14]。因采珍珠活动对场地、器材、参与者限制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规模不等的比赛,且具有刺激性和趣味性,深受群众的喜爱。

3.来源于军事活动

在满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中,骑射技术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在冰天雪地中行军和作战,也需要掌握滑冰技巧,因此骑射之术和冰上技巧也被应用于战争中。为了提高骑射和冰上技能,统治者还通过加强军事训练以及各种比赛训练八旗官兵,如射香火、射鸽子、射米团、射簇、射兔等。摔跤,古时称为角力,满族入关前就经常进行比赛和表演,当时在八旗中已经是一种相当普及的运动。满族的跳骆驼活动也是“训练八旗子弟,提高体质和作战技巧,飞身跃上敌骑擒拿的军事体育活动”[15]7。

4.来源于民族融合

随着民族之间交往的不断扩大,原本有明显分界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开始在交往中不断被其他民族吸收或者涵化。满族入关前,与其毗邻的有蒙古族、鄂温克族、锡伯族、赫哲族等民族,他们彼此之间交往频繁,逐渐形成了诸多共同的体育项目。进入中原之后,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受汉族影响较大,如在冰嬉活动中加入汉族的武术、杂技成分,使其本身更具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

除了这些因素,长期居住在气温寒冷、冰雪时间长的高纬度地区,满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有为了愉悦身心,如抽冰猴、滑冰车等项目。经过不断地发展,有着不同起源的活动最终成为能够适应自然环境、为百姓娱乐和健康服务的传统体育项目。

二、满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三重维度。首先,从体育维度看,它是一种身体活动;其次,从社会维度看,它是一种交流媒介;再次,从国家维度看,它是一种文化载体1。因此,在分析满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意蕴时,离不开这三个维度。

(一)满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强健中华民族成员体魄

民族传统体育第一个维度是体育维度,即通过户外运动锻炼身心。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提出:“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16]1国民身体素质的强弱与国家兴亡有着密切关系。“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正因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提出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民有强健的体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取自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无论哪一个民族的体育项目,都是以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17]。

1.满族传统体育能够增强体质

满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娱乐、康复等功能,对增强现代民众体魄、丰富我国体育遗产有重要意义。骑射、冰嬉、珍珠球、秧歌等活动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不同体质的人群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如歘嘎拉哈虽然起源于巫术信仰,但逐渐成为民间游戏,不仅可以在室内玩,也可在室外玩。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嘎拉哈的不同玩法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在抓、翻的过程中,既能够锻炼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还能锻炼身体、防治颈椎病,这对于每天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們来说,无疑是较好的缓解腰酸背疼的方式。[18]

2.满族传统体育能够愉悦身心

满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娱乐性和趣味性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如各种冰上活动、骑射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在近似游戏或游乐中接触和认识体育,还能够吸引人参与,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19]。这些传统体育活动能够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舒缓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而且,摔跤、蹴鞠、斗拐、冰嬉等活动还能培养参与者坚韧不拔英武果敢的意志品质。[20]

总之,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人类对其生活所受到的物质与精神双重束缚的再创造过程”[21],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身体素质、愉悦身心、强健体魄,这也是共同体能够铸牢的物质基础。没有强健的身体和毅力,中国梦就难以实现。

(二)满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传统体育的第二维度是社会维度,即社会交流的媒介,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和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团体性的,多人参加更具有竞技性和娱乐性,人与人之间能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增加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个体在参加群体活动中也能够增强群体认同感,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在各民族交往互动过程中,体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能够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和交融,进而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满族传统体育可以增强民族内部凝聚力

满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在场互动的行为方式,通过面对面的游戏和娱乐,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满族入关后,在面对人口庞大的汉民族时,为了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清朝皇帝不断强调国语骑射。通过骑射比赛等活动,可以加强配合、互助,增进八旗将士彼此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还通过一些竞赛性的游戏,将戎马征战的场景再现出来,不断加强共同的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满族传统体育中的“赛威呼”,其实是一种划船比赛,最初为清朝练兵的一个重要项目。清统一全国后,驻防士兵多在内陆地区,这个项目逐渐演变为象征性划船的陆地集体握杆赛跑。比赛时,五人为一队,其中前四人面朝向终点,第五人背对,纵队站立。组内队员共握两米长竿两根于左右侧,一起朝终点正向或反向跑,以先达终点的队为胜。比赛中象征性的两根竿不能接触地面,否则重新开始。“这项运动,活泼富有情趣,可增强腿部力量,提高速度和协调能力,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深受人们喜爱。”[22]136-137

2.满族传统体育可以加强族际交往互动

满族传统体育继承了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的历史民俗,又吸收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汉等民族的文化内容,既能够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又能服务于人们身心。因此,诸多体育项目的运动方式、器具用品等有彼此共通之处。如前文提到的嘎拉哈,在达斡尔族叫做“萨克”、赫哲族叫做“阿初尔阔其”、蒙古族叫做“沙哈”、鄂伦春族叫做“比老黑”、锡伯族叫做“嘎尔出哈”、藏族叫做“特盖”,这种共有共享的体育文化能够增进族际认同。摔跤也是满族民众热爱的体育活动,当初皇太极曾下旨向蒙古族学习,顺治时期已经参照蒙古族的摔跤创造了专注于脚力的满族摔跤[23]。在清代,满蒙民族间经常举行摔跤比赛,郎世宁所画的《塞宴四事图》就真实地描绘了这一场面。满族也有武术活动,满族的吴鉴泉拳师在吸收杨露禅所教太极基础上,创办了独特风格的吴氏太极。这些共有共享的武术活动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中形成的,并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

总之,通过满族传统体育各项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流,彼此形成同盟,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在族际交流中,可以作为交流媒介,增强彼此认知,促进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进而有利于中华民族内部凝聚力的增强。

(三)满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传统体育的第三个维度为国家维度,即作为文化载体,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还具有保存和延续传统文化、展现民族精神等功能,是集物质性和精神性于一体的身体活动。满族传统体育作为满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其不断发展中能够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互动中,形成了诸多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铸就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构建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满族传统体育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

满族传统体育是满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根植于白山黑水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基因,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相关的技术转化和表达。因此,参与满族传统体育本身就是接受一种有关民族文化的社会教育。清代皇帝重视骑射,认为它是八旗的根本,凡是满人考试必有骑射环节。从中可以看到,骑射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生存技能、军事项目,是满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认同的标志。满族冰嬉根植于百姓生产、生活中,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中国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氏太极中讲求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舒缓中有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中庸思想与满族体育活动结合的具体表达。

2.满族传统体育展现着中华民族气质

生活在北方寒冷气候下的满族以及先世人民,以采集、狩猎为生。在这种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下,铸就了满族彪悍强健、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质。骑马、射箭、摔跤等既是生产劳动技能,又是增强体质的文化活动,既能满足人们好玩的天性,又能获得胜利的荣誉,既呈现了精湛的技巧,又展现了拼搏的精神。[24]同时在诸多传统体育项目中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如跑马城这种集体游戏,就可以在竞争中培养孩子的团结精神,从中也不难看出满族勇敢善战的民族气质。踢行头是清代满族过年必举行的一项活动,一般会在江河冰上或开阔的地面举行。届时两队队员来往攻守,其中任何一方将行头(熊皮或猪皮缝制的圆月形绵软物,或以猪膀胱灌鼓为囊,形如今日之足球)踢入所划线中,得分多者为胜。该活动非常激烈,表现了满族剽悍、机智、灵活的民族性格。因此,满族传统体育活动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内容是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民族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满族传统体育是满族文化的载体,肩负着传承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同时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展现着中华民族气质,表达着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将其传承下去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满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一)满族传统体育需重归体育生活化

在自然经济社会中,人们的身体活动方式相对自由,很多体育活动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体育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只有有闲阶层才有单纯的身体娱乐游戏。随着工业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的身心发生异化。恩格斯说:“任何一个医生都会告诉你们,分工使一切受他影响的人变成残废,使一部分肌肉发达而其他部分萎缩,而且在每一个劳动部门中这种情况都有不同的表现,每一种劳动都按照自己的方式使人变成残废。”[25]446面对这种异化,体育显得尤为重要,是使人回归自然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中华民族成员的体质,强健体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当前社会需要进行体育生活化建设。

“体育生活化是隶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通过大众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形式,使体育丰富而独特的活动内容、形式和功能通过社会生活而得以展现,形成满足大众生活享受、发展的需要、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过程。”[26]33《全民健身计划》中要求“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27]。这就要求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動,让体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中共收录了977条词目,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676条。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不受年龄、场地的限制,而且对器材的要求不高,运动技术难度不大,非常适合将其生活化。满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东北这一自然地理区域中形成,并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下逐渐产生的互动项目,符合人们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需求,可以加入体育生活化建设中。

1.进行社区传承

满族传统体育大多是娱乐性较强的群众性活动,大家聚到一起进行珍珠球、冰嬉、射箭、嘎拉哈、跳舞、摔跤等活动,既能够强健体魄,又能增强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因此,可以将其引入社区,为人民健康服务。满族传统体育进社区,不仅需要融入城市社区中,也需融入农村百姓生活中。首先,为了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需求的人们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需要对满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和分门别类整理。其次,寻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人,将其纳入社会指导员行列,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调研中能够看到,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广大农村几乎没有指导员。随着时间流逝,传统体育活动逐渐被淡忘,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再次,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最后,在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中成立各种健身队伍,利用业余时间和农闲时间,组织开展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加强公共体育文化空间建设,让百姓能够将体育与生活融合,让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加强体医融合

毛泽东同志说:“体育者,养生之道也。”[16]2满族传统体育中潜藏着养生功效,是满族先民根据生活环境做出适当调整后,形成的动静互补、和谐统一、形意相合、身心统一的身体活动。[28]满族的珍珠球活动规则与篮球类似,但对抗性稍弱、技巧性更强,适合中国人体型和体力。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欻嘎拉哈更适合在室内进行玩耍,不仅锻炼眼睛敏感度、手的灵活度,还能够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其他户外冰雪活动也能够满足冬季人们户外活动的需求,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因此,源于生产生活并充满养生观念的满族传统体育能够促进体医结合,强健身心,有利于健康中国的实现。

总之,满族传统体育需要进行体育生活化建设,融入社区、融入百姓生活,与全民健康工程有机结合。在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体医融合,让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服务中华民族民众的身心健康,为中国梦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

(二)满族传统体育需进行多种形式的传播

为了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功能,展现其社会交流的媒介职责,需要对其传播形式进行更进一步挖掘和展现。在互联网时代,可以统筹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构建全媒体的传播。将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综合利用起来,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宣传和介绍,让更多人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同时还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引入,助力传播,讲好体育故事。也可以借助运动会这一平台,进行广泛交流,进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交流融合的实现。

1.充分利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平台

民族传统体育因其具有社会交流的功能,能够增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定期举办全国性的运动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全国民族运动会或民运会。不仅如此,各省还举行省级民运会。“全国民族运动会是我国各民族展现传统体育文化的舞台,又是中华民族由‘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信发展的符号场,还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的载体”[29]。从1986年第四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开始,珍珠球作为竞赛项目一直持续至今。2022年8月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广州队赢得了珍珠球比赛第一名;2022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喀什代表队获得珍珠球比赛一等奖。可以说,珍珠球发源于满族,但随着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开展已走向全中国,成为各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因此,满族传统体育可以充分利用全國民族运动会这一平台,挖掘优秀的文化特色,打造更多、更有影响力的体育项目,发挥社会交流功能,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加强体旅结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显得更为强烈。旅游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生活方式。传统的自然风景旅游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异地文化的需求,需要开发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于一体的民族旅游。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满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其能够与旅游融合,借助旅游发展传统体育,也借助传统体育的挖掘和展演,助力旅游产业的开展,使文化向产业转化。如满族传统冰雪运动,不仅包括溜冰、花样滑冰,也包括冰上足球、冰上抛球、冰上射天球及冰上摔跤、打冰嘎、溜冰(打赤溜冰)、溜冰车等。这些在白山黑水间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地域性、民俗性和文化性,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加。同时可以借助北京冬奥会引爆的冰雪文化活动,挖掘满族冰雪项目传统,并将其与满族饮食、满族服饰、东北民俗等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

(三)满族传统体育需讲好中国故事

民族传统体育的国家维度方面主要体现在其文化功能上,即借助民族传统体育的展演、传播和传承,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展示建党百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将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气质传播出去,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外构建大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满族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蕴含着生产生活的智慧。因此。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进行体教融合,让传统体育进课堂,使青少年通过体育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还可以打造视听形象工程,践行民族体育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精神。

1.促进体教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精神和性格的具体体现,是基于对自然、生命、身体认知而产生的、蕴涵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一项活动。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体育故事,需要先提高民众对中华体育文化的认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0]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通过体教融合、知行合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他们对中华体育文化的参与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引入课堂,引入学校,丰富青少年对传统体育活动的认知。如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可以引入跑马城、嘎拉哈、蹴鞠、斗拐、满族舞蹈等,在大学体育课中可以引入珍珠球、吴氏太极、冰嬉等活动,既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又能使团结协作、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运动中得到实践。

2.践行民族体育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中华大地,蕴含着朴素的自然生命观,强调天人合一,身心协调,还表现出遵规守礼、团结友爱、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等民族气质,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宣传中华文明时,可以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体育进行宣传和展示。如满族传统冰雪项目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包含着天人合一、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在清代就已经备受贵族和民间的喜爱,将冰雪活动上升为国家民俗,“通过这一融合冰嬉运动就脱离了简单的娱乐层面进而跃升为彰显族群记忆、传承族群文化的重要载体”[31]。通过对其挖掘、整理和重视,结合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冰雪文化热,在运动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厚内涵,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的大国形象和中华民族风貌。

四、结 语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多重内涵:从体育维度看,它是人的身体活动,能够促进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通过锻炼强健中华民族体魄;从社会维度看,它是社会交流的媒介,能够加强社会的交往和整合,通过展演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国家维度看,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凝聚和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了在国际传播中,展现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需要将民族传统体育重归生活化,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播,提升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知,进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明魅力。

满族传统体育,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军事活动、宗教与巫术活动中,在与其他民族互动中逐渐发展演变不断完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娱乐性、健身性,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质朴、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民族气质。在体育生活化、体医融合、体旅融合、体教融合下,能够强健中华民族体魄、加强民族团结、提升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进而在运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胡小明.民族体育集锦[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3]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4]崔乐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5]赵忠伟,栾桂芝,罗利,等.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及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33-34.

[6]唐云松.满族传统体育变迁及其价值[J].满语研究,2011(2):92-99.

[7]杨宾.柳边纪略[A]//姜维公,刘立强.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东北边疆:第8卷.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

[8]杨锡春.满族风俗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9]吴振臣.宁古塔记略[A]//姜维公,刘立强.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东北边疆:第8卷.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

[10]唐云松,国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八旗冰嬉的历史考证[J].满语研究,2007(1):109-112.

[11]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2]賈瑞光.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探析[A]//韦晓康,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探索.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13]聂啸虎.满族及其先世与北方近邻民族体育游戏之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1):23-26+32.

[14]钟红燕.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的历史演变与当代价值[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8-121.

[15]徐玉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6]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17]刘远航,任作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89-92.

[18]汪萍.满族民间游戏的保护与开发[J].满族研究,2009(2):111-114.

[19]张健,龙佩林.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先进民族体育文化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61-64.

[20]蔺雪莲.满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9):118-121.

[21]王晶,李照和.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智力体育项目嘎拉哈游戏考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72-75.

[22]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卷四十一体育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3]黄聪.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下)[J].体育科学,2008(9):33-44+73.

[24]朴刚,陈立华.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思路研究[J].体育科学,2004(4):77-79.

[25]恩格斯.欧洲能否裁军[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6]梁利民.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7]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08-03)[2022-11-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8/03/content_5629218.htm.

[28]倪依克,潘嘉峪.少數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9):47-54.

[29]王兰.从“锦标主义”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全国民族运动会价值观的嬗变[J].体育学刊,2019(4):22-29.

[30]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2-12-20].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1]杨永强.清代冰嬉大典中的文化传统与族群精神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8(4):86-91+97.

【责任编辑 王金玉】

The Valu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 Traditional Manchu Sports

WANG La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have rich content, wide sources, and diverse functions, which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traditional Manchu sports are beneficial for strengthening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memb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From a social perspective, they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among ethnic groups. From a national perspective, they are conducive to building a shared spiritual hom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three in one work together to solidify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better utilize the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raditional Manchu sports, it is necessary to reintegrate them into daily life, strengthen their physical fitness, conduct various forms of dissemination, strengthen interaction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tell the story of China well and build a shared spiritual hom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Only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function of Manchu traditional sports and carrying out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an it play a role in building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Manchu traditional spor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value implications;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
世纪桥(2017年8期)2017-09-13 21:45:18
浅析土地确权的价值意蕴与有效途径
学理论·下(2017年7期)2017-07-07 17:54:18
论精准扶贫的文化功能及其释放路径
理论导刊(2017年6期)2017-07-05 19:13:43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中州学刊(2017年4期)2017-05-20 16:49:19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文教资料(2016年33期)2017-04-19 16:01:03
中学社团活动的价值意蕴和路径选择
论“三严三实”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经济师(2017年2期)2017-04-10 05:57:3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理论导刊(2017年2期)2017-02-25 18: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