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 王嘉枫
[摘 要]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形成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伟大建党精神的唯物史观叙事是从价值叙事、问题叙事和主体叙事三方面展开的:价值叙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问题叙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把握;主体叙事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的坚定信念。分析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及其唯物史观叙事逻辑,才能更好地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叙事逻辑
[中图分类号] G4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2991(2023)02-0110-06
習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8。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出发,深刻地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精神支柱。回首百年党的奋斗历史,深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唯物史观叙事,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注入灵魂。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历程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
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中国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在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想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虽然也提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但在本质上仍是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提出“求富”“自强”口号,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结局无疑是失败的;戊戌变法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建立一个像西方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他们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又脱离人民群众,在面对封建势力镇压时惨遭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2]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近代中国探索不断失败原因,同时也表明只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政党,才能确立正确的道路。
伟大建党精神是思想真理性和阶级先进性的统一。近代以来,探索中国出路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与封建主义、改良主义的斗争,以及对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多种思潮的批判,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思想基础。同时,随着工人阶级逐渐接受这一思想的洗礼,工人队伍数量和思想觉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历史和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就不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生存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纸空文。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中国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精神动力。中华文明中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理念等世代传承。在新文化时期,传统文化遭到猛烈抨击,甚至出现全盘否定的情况。对此,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把文化糟粕和优秀文化区别开来。他们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在我们党成立初期,党用中国语言解释马克思主义,积极探寻社会革命新道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采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等精神培育革命乐观主义文化,实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形成了“长征精神”,为革命留下火种。抗日战争以来,党把民本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为人民服务”思想,视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把中国传统民本理念运用于当代中国实践之中,为建党精神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实现文化繁荣兴盛,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
从投身革命的一叶红船,到实现复兴的历史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百年历程就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生动阐释。从1921年至今,党的百年历程是艰苦卓绝的百年,是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的百年,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线。党的百年历程,致力于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四件大事,铸造了党的辉煌历史。
第一,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中国人民生活惨不忍睹。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处于黑暗中的中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党的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党成立之初,对于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仍是一个探索中的问题,经过不断努力,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前行。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内经济凋敝,百业待兴,国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我们,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并打赢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在完成三大改造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全新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都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指导性作用。在这一时期,我国虽然也出现一些曲折,但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三,中国共产党推动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极大解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面对国内外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并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第四,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奋力前行,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采取一系列新举措,解决了许多困扰人民群众的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党和国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迎接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唯物史观叙事
伟大建党精神的唯物史观叙事从价值叙事、问题叙事以及主体叙事展开叙述,价值叙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问题叙事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展开叙事,主体叙事清晰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的坚定信念。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叙事
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叙事以唯物史观的现实性为根据,“现实的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唯物史观的价值归宿。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性和社会特性是在人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握唯物史观的现实性,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
伟大建党精神指引“现实的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致力于为‘现实中的人而非虚幻抽象的人改善民生福祉。”[3]立足唯物史观,“现实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及“实践的人”的统一。“现实的人”必须通过一种现实的历史活动,也就是现实的物质生产来满足“生命的生产”。伟大建党精神强调坚守初心使命,就是要不断发展生产力,发挥制度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出发点正在于为全体人民谋福祉。
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指引着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伟大建党精神既是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凝练,也是推动未来发展的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立自主发展道路以及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是当务之急,具有“现实确证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过去”和“未来”贯通衔接。道路是进一步了解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关系的关键因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就在于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阐述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生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而这一伟大实践并不是盲目的,伟大建党精神在道路选择问题上发挥着能动感召作用。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初心使命,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伟大建党精神指引着民族复兴之路。“百年奋斗、百年追梦,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始终刻在党的灵魂深处。”[4]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彰显,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使命的崇高性、方向性的价值根源。首先,作为党的叙事话语,初心是党的一种主观精神面貌,从而践行初心就是主观见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党践行初心的历史实践是党明确“我是谁”又“为了谁”的过程,体现了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党践行初心的这一过程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结合时代主题来进行解读”[5]。一百年来,党践行初心的历史实践,体现在推翻“三座大山”、为人民谋求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贯穿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呈现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实践中。其次,中国共产党不仅执着追求为人民谋幸福,而且致力于推动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正是党对“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历史溯源与未来展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旨在为挽救深陷危亡的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而奋斗,毅然决然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今时代快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6]1同时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归宿点。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问题叙事
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唯物史观,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具有清晰的问题叙事逻辑。中国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正是因为了解生产物质生活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才使得我们党在科学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意识。
伟大建党精神映照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历史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7]540根据唯物史观,决定历史过程的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现实生活的生产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生产”与“生活生产”。“社会生产”是社会对于自己的“社会生命存在”的生产,得以实现的方式就是“社会生产方式”。“生活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单子”,指的是人对于自己的“人的生命存在”的生产,得以实现的方式就是“生活生产方式”,这正是伟大建党精神从个人层面以及集体层面共同观照的基本问题。伟大建党精神绝非虚无的纯粹理念建构,而是一种对现实的社会生产及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观照。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领导人民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实践中,找到推动历史进步的“原动力”,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进步、谋求人民幸福、推进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原动力”。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想要实现社会发展,就必须不断解决各个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中国共产党切实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中国共产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科学变革了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都充分抓住社会基本矛盾来展开自身的执政逻辑,从而有效衔接了“打江山”与“守江山”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反映着我们党在各个发展时期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时代解读。中国共产党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意识,绝非仅停留在观念层面,伟大建党精神一定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实层面上,是对现实发展规律和原则的高度凝结。
伟大建党精神致力于有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但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中,具有具体的时代内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推翻了“三座大山”,推动了历史进步。“三大改造”完成后由于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性质不再是“阶级矛盾”,为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后,国内生产力水平相对于西方发達国家仍然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8]182。我们党根据国情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大以来,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历史特征而言,已经从过去供给不足的状态转变为有效供给失衡的现状,人民的生活需要走向了提质增效的历史阶段。在“变”字凸显的当今世界,我们党始终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不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叙事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在唯物史观视域下,人民群众是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者。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坚守这一科学理念,这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叙事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指引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认识。“坚守初心能够铸就坚强的意志品质,而践行初心则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彰显。”[9]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过去我们搞革命,是为了人民翻身求解放;现在我们搞建设,是为了人民富裕求发展。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利益关系的巨大变革与调整,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内部利益关系。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破除了长期困扰人民思想的禁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等现象,特别是腐败问题,严重违背了为人民服务宗旨,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立为党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70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他深入全国几十个贫困县和特困县,做出一系列指示,使贫困地区的发展情况得到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这是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
伟大建党精神指引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各种执政挑战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这要求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我们党行为准则的最高标准。首先,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政党只有紧紧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始终代表人民利益,才能永续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党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党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其次,以人为本是党生存发展的根本立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人民的拥护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是在经历无数艰难困苦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这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再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最后,以人为本是检验我们党工作的根本准则,反映了新时期党在执政规律探索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和自觉。
三、结 语
伟大建党精神是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形成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伟大建党精神的唯物史观叙事从价值叙事、问题叙事、主体叙事三方面展开,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只有赓续伟大建党精神,才能推动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0-10(2).
[3]刘顺.伟大建党精神的唯物史观叙事及新征程向度[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88-96.
[4]蔡文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J].学习月刊,2021(8):11-12.
[5]穆鹏程,高福进.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基础、深刻意涵与弘扬路径[J].理论月刊,2021(12):30-37.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秦桂芬.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J].东岳论丛,2022(3):24-32.
[10]習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孙铁骑】
A Study on the Generating Logic of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and the Narrative Logic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LIU Haixia,WANG Jiafeng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730050, China)
[Abstract]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s the core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fundamental spiritual power of the Party to lead the people of the country from victory to victory.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s a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formed i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ts formation has its inherent theoretical logic, histor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ogic.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narration of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s launched from three aspects: value narration, problem narration and theme narration: value narration interprets the original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problem narrative reveal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cientific grasp of Chinas bas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main narrative answers the firm belief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for whom” and “depending on whom”. Only by analyzing and grasping the generation logic of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and the narrative logic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an we better lea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Key words]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generation logic; narrative 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