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银行本源先从经营信用开始

2023-04-28 18:04黄琳
中国商人 2023年4期
关键词:本源评级信用

黄琳

商业银行将银行的经营本源定义为经营货币,即银行是吸收存款,并将存款资金投入借贷活动的金融机构。简而言之,银行就是从事存贷款的金融机构,存贷款是银行经营的本源。但从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特征出发,银行是信用中介,最该坚守的是信用、信息和风控,从此角度出发,信用才是银行经营的本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银行经营的本源就不同。

银行经营的本源——信用

从经营的角度分析,银行是经营信用的机构,信用则是客户选择银行的重要因素,影响银行信用的因素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存在感知。简而言之,就是客户对一家银行的视觉感知和实际体验。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线上办理各种业务。但从客户对服务感知的角度出发,线下网点依然有存在的必要。这种存在是线上服务难以取代的,因为线下网点不仅仅是业务经办机构,还是营销中心、服务体验中心,更是对外宣传最好的存在形式,很多高净值客户的需求规划都是在线下网点完成的。建设高质量的线下网点,不仅仅是业务营销的需要,也是实力与信用建设的体现。

品牌印象。品牌印象需要时间的积累,历史悠久是企业强大实力的印证。银行品牌需要长期坚守定位才能形成口碑,例如零售银行的佼佼者——招行银行,一直谨记创办初期“为中国贡献一家真正的商业银行”的使命,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客户至上、科技驱动、专家治行”。不仅推出全国范围内通存通兑的“一卡通”,引导行业走出存折时代,还联合全国品牌商家,推出招银饭票,全力打造家、车消费生活圈。招商银行实施AUM(管理客户总资产)考核替代存款考核,引导社会财富从存款转向多元理财配置,定位做“中高端客户”的银行。经过三十多年的坚持,招行已然成为行业标杆。

专业评级。专业评级是外资机构对银行的认定,标准统一、客观公正,综合评价了银行的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拨备覆盖率等。每一个专业的机构对银行评级的参考因素不一样,但是都遵循了参评对象标准统一的原则,进行对外公开。

银行信用出现问题的不良后果

催化银行信用分层

信用分层是指信用等级不同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债券的利率差异加剧。原银保监会按照银行信用评级满足等级门槛的方式划定“白名单”,而投资者普遍通过“白名单”来选择银行债券发行方管理债券的信用风险。在银行体系运转良好,经济形势乐观的背景下,金融债券存在刚性兑付属性,即发行银行几乎没有违约风险。

然而,近年来,信用风险提示工具的信用评级功能被削弱,诱发评级机构高估债券发行银行的信用等级以扩大评级市场份额,进而采用差异化评级策略。例如,对资产规模偏小的银行实施收紧信用评级策略,而对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为国资方的银行,采取宽松的信用评级策略,进而造成银行债券因信用等级不同,导致利率差异明显,催化信用评级分层。

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

银行经营信用的降低,除了影响市场普适性外,因个别事件引发的差异化信用影响不容忽视,这会大大降低中小银行及地方性银行的社会认可度,导致其吸收存款成本明显提高、发行同业存单成功率下降等后果。金融市场信用收缩会倒逼监管政策出台,以稳定市场参与者预期,缓解市场信用收缩的现象。虽然风险对冲工具的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市场发展需要时间。因此,短期内还是要央行通过扩大资金投放范围和规模来缓解。

改变大众的群体观念。银行经营信用事件的发生,对普通群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金融机构的刚性兑付特性被打破,这促使中小银行必须调整经营管理理念,不再一味地追求规模增长,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以及信用风险控制,引导行业稳健发展。

修复银行信用的探索途径

提升外围信用体验

对于外围形象的信用建立,无外乎就是从客户的感知出发并高频叠加后期体验。其一,就是要讲好品牌故事,但是品牌本身抽象不具体,所以需要将品牌具象化,便于大众理解及产生共鸣。例如,某银行主打农村客户群体,就会通过一些有关“三农”的视频,强化银行助农、护农的主体形象。通过具体的影像、声音,使客户产生共鸣并达成信任。其二,借助线下网点宣传,强化印象。现在许多银行都会定期升级线下网点,并通过大幅广告冲击大众视觉。这些视觉、听觉上的传达,都是强化客户对银行信用认知的有效手段。

强化信用风险文化建设

信用风险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应该落实到经营管理、制度建设上来,无外乎是健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优化信贷投放制度、提高人员专业素养等,主要從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健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银行机构应构建合理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在产生不良后果之前做好预防,确保自身能正常有序地经营发展。健全的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三项。首先是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强调银行董事会、监事会的独立性,以制度形式明确董事长的职责定位,界定“三会一层”的职责范围。同时,发挥独立董事对董事或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进行事前、事中监督的作用。其次是加强压力测试,注重风险预警。针对宏观环境进行压力测试,尤其是面对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整体风险加大的情况,则需专家介入判断。再者就是建立贷款损失拨备体系。目前,在计提贷款损失拨备的过程中,通常运用现金流贴现法和压力测试法来完成。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可充分利用动态拨备的方法,达成平稳的状态。

优化信贷投放制度。银行在市场周期下,需要结合政策要求,从波动敏感的行业着手,调整信贷政策。针对行业贷款和风险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可以考虑采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化解。另外,还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开辟单一通过存贷息差创造营收的发展业务模式,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的高风险业务比例。

提高人员专业素养。银行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在不同程度上会对银行风险的应对能力产生影响,所以构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队伍,是促进银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要从招聘、培养及考核等多方向进行布局,必须安排新员工在固定时间接受培训。银行的经营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要将银行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紧跟市场节奏,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这是银行防控风险的重点要求。考核是验证员工专业素养的标尺,将风险指标作为其中的参考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作用。

通过经营信用,促使银行从业务上回归本源,同时也能切入互联网生态,构建信用数据从获取到应用的内循环。对于银行来说,回归本源,反而可能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间获取新生的力量。

猜你喜欢
本源评级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信用中国网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信用消费有多爽?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