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2023-04-27 02:41于淑君
天津教育·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手抄报法治道德

于淑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学生德育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与重要影響。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落后,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内容难以深入学生心中。基于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树立创新理念,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逐渐深入人心,教育不再将应试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更关注学生自主性与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身份,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索中获得真实有效的学习体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课堂教学往往呈现出“师主生从”的局面,即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顺应教师的教学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还有可能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探索,大胆提问,而教师则起到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实践性原则

优秀的教学从来不应当只拘泥于“照本宣科”这一种形式,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应当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知识成为一种能力,尤其是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而言,知识的实践性格外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方面,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基于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秉持实践性原则,通过情境构建提升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让课本知识在课堂上“活”起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道德与法治学习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激励原则

“严师出高徒”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理念,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的教育原则。然而,太过严厉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进步,还有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推动教学效果优化的最佳方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遵循激励原则,多一些鼓励与赞扬,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话语说出来可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的激励能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同时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机,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根基,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以实现教学目标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得过高,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学生很难融入课堂活动,课堂参与率较低,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如果教学目标设计得过低,那么学生会因为课程内容较为简单等原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成果不佳。基于此,作为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科学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为例。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在于让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班级观念,主动承担起班级责任。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走访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一定的集体意识,能够为集体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少部分学生集体观念较为淡薄,不愿意因为班级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学生整体对班级责任的意识流于表面,只知道“我应该为班级奉献自己的力量”,却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为班级奉献自己的力量”。基于此,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为班级所做的贡献,以及收获的情感。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通过回忆与倾听,充分认识了班级活动能够给人带来的自豪与快乐,从而进一步明确班级服务的意义与目的;二是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让班级越来越好。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为班级做什么,哪些方面对班级的责任还没有尽到;三是选出你心中最理想的班委,这一目标的设定能让学生通过思考选择出对班级有积极贡献的学生,从而树立榜样意识,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班委的责任与义务,在每学期竞选班委时能够更公正地投出自己手中宝贵的一票。

在“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意义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提高课堂效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真实体验

要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应当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真实体验,并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知识不是死板的,而是具有灵活性的,作为教师,不仅应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明白学到的知识如何运用,应当运用在什么场景,让学生收获真实的学习体验。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常以兴趣为主导,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学习特点进行活动设计,让学生模仿、演绎生活小剧场,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落实学习成果。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中的《心中的110》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本课中“不要上当受骗”这一主题设计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场情境演绎,教师扮演“坏人”,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模拟放学场景,请学生上台与自己一同表演。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今天工作很忙,要我来接你回家。”当学生提出给自己的爸爸打一个电话进行确认时,教师百般推脱,还要拉着学生上车。这时,学生大喊:“有坏人,抓坏人!”吓得“坏人”逃之夭夭。确保自己安全后,学生可以找门卫叔叔或学校教师借手机,打电话给爸爸妈妈确认情况,再拨打110,向警察叔叔说明今天的情况,并详细描述“坏人”的衣着特点与外貌特征。通过真实演绎,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课本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安全意识,收获真实的学习体验。

(三)运用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建立,他们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批评有可能会打击到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产生挫败的心理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使用激励性的话语,对学生优秀的地方予以赞扬,将批评的话语用激励的方式说出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小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绘制警示语、制作手抄报的方式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去。然而,在手抄报制作过程中,有一位叫明明的同学对这一工作表现出应付的态度,寥寥几笔画完手抄报后,拿起主科作业自顾自地写起来。一些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感到愤怒,对明明进行批评教育。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只是拿起明明绘制完成的手抄报说道:“你画得很快,也有自己的想法,手抄报的内容很吸引人,但是我相信如果这张手抄报的色彩更丰富一些、制作更精细一些,会影响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树立起环保意识。”听完,明明低下了头,重新拿起手抄报进行了完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应当从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方面进行革新,在教学中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实践性原则及激励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用激励性的话语鼓励学生进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成果,切实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手抄报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我的手抄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手抄报展示
手抄报也可以这么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