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英语教师重视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更要关注其人文素养养成。然而,只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忽视主题探究、文化理解的课堂仍然存在。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既掌握内容又达到理解目标呢?
一、理论依据
(一)“理解为先”模式(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
1998年由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Jay McTighe)共同提出,旨在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性质和思维,帮助教师进行科学的课程规划和有效的教学评估。
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提出该模式教学目标——掌握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在新情境中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北京師范大学程晓堂教授认为“将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借助语境意义促进学生对于语言的感知,既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的提升”。
二、实践探索
(一)确定高中英语教学的大单元主题框架
外研版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某个主题语境展开,有利于学生理解主题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对具体话题感知、学习、探讨,导向重要育人主题的达成,首先要明确教材每个单元的“大概念”——基本问题。
例如:在“Book 1 Unit 2 Exploring English”学习中,教师激发学生已有背景知识,形成知识迁移并运用到生活任务中——思考“在国外旅游中遇到的因英语使用的误解而带来的麻烦”并提出解决方案;或者举例说明国内一些误用、错用英语的现象,提出改进方案,形成研究性报告。这种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而且关注到学生背景差异,使有无出国经历的学习者都能真正进行“基于理解”的学习。
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认识到产生这些文化冲突的一个明显原因是缺乏对语言和文化的“深入理解”。这也是为何使用基于“理解为先”的UbD模式指导大单元教学的原因。
以必修一为例,教师确定大概念“Unit 1 A new start”的基本问题确定为“适应新环境与自我调节”,核心任务为学生可以制定“一周校园生活日志”;“Unit 2 Exploring English”的基本问题为“英语的文化内涵影响”,核心任务为“撰写生活中英语错用研究报告”;“Unit 3 Family matters”的基本问题为“逾越代沟”,核心任务为设计中秋节Tea party。
在制定大单元框架时,还要考虑个别主题学习的时间设置。例如:根据学校运动会时间,将“Book 2 Unit 3 On the move”前置学习时间与校园生活匹配,有助学生理解。因此,大单元教学的调节与整合应以促进知识迁移实现真正理解为目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二)单元设计前预估学生先期知识
1.预估学生认知特征。高中生认知发展已到能够监控和内省的思维活动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分类、联想等方面训练,培养认知策略,锻炼学生思维。2.预估学生学习基础。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核心,预想“学”的困难。3.预估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以涵养文化,同时其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制约着其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实践的运用。如“Book 2 Unit 2 Let’s celebrate!”的学习对于文化背景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时间长轴”游戏中学生以小组接龙形式,在时间轴上标划日期与节日,比一比哪组写得多而准。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互相激发、互相学习。
另外,在教学启动的预估阶段,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充分调研,思考哪些是满足当下学生需要、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其生活实际的相关任务、实际问题等。
(三)使用UbD模板进行大单元设计
UbD模式指出成效最高的教学在开始就明确预期学习结果,还要求有学习真实发生的证据。
阶段一:明确预计学习结果
模式认为“预期的学习结果指依据课程标准和需要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
1.基于课标设计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标中关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将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紧密结合进行设定,并将其转化为师生双方都能明白的具体目标。2.设计KUD目标。教师继而分解该单元的知识、技能、理解意义和迁移目标,即设计出KUD目标。该模式的知识(K),是指掌握事实、定义和基本概念;技能指能熟练操作某一动作或过程(D);理解力目标(U)是指获得理解后将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迁移)。3.设计基本问题。学生在真正进行理解学习时总会产生问题,并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式,无形中促进了真正理解的发生。在进行UbD模式单元设计时要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明确基本问题。
以“Book 2 Unit 6 Earth First”教学设计为例,阶段一教师应明确预期学习结果。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结合《课标》内容,制定以下方面内容:
一是学习迁移:(1)思考减少碳足迹的具体方法。(2)识别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并运用所学知识建设“绿色学校”。
二是理解意义:(1)理解力目标。①人类活动会持续对自然环境、野生动物造成影响。② 日常生活的不经意会对环境造成破坏。(2)基本问题。①人类做哪些努力才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②学生个人可以做些什么?
三是掌握技能:(1)本单元单词、短语;根据语篇结构与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归纳、理解-ing和-ed做补语的意义并内化运用。(2)观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能够给出客观、辨证的分析。(3)写倡议书,唤起人对该问题关注。
阶段二:设计评估方法
UbD模式以“为理解而教”为核心,教师要考虑如何知道以及以哪种方式能确保学生学习目标达成。
1.设计真实表现性任务。大单元教学可以根据主题,整合一个单元甚至几个单元的内容,设计出真实情境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目标—角色—受众—情境—成果—标准”是该模式任务设计的一套思考方式,教师应围绕这六方面设计有挑战的学业表现任务。
Unit 6 的真实情境任务:请你组织开展一次校园碳排放调研活动,了解校园里的碳排放情况形成调研报告。要求:(1)小组分工明确;(2)调研提纲、过程和结论表达清晰;(用至少5个本单元所学的环保方面的生词和短语)。
2.设计其他评估方法。教师可以选择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主题相关的必要词汇,也可以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真正理解。设计《评估量表》来让学生自己反思:生生互动评估是否达成了该单元学习的整体目标?是否掌握单元的基本知识?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是否理解单元基本问题?真实任务中贡献如何?
阶段三:规划相关教学过程
教师在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整体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并细化分课时目标,整体组织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安排教学时间,设计单元主題活动。
1.前测:用问卷星进行全球变暖、碳足迹等问题问卷调查;-ed和-ing做补语的课堂小测验。
2.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取与梳理信息—认知与加工信息—建构与输出信息”,语篇学习中真正理解人与动物、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主题理解—思维拓展—观点表达的系列活动中,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现实生活案例,运用语法。设计真实任务,鼓励学生身体力行作出自己的贡献。
3.教学监控:用情景交际,持续关注学生真实理解的发生。用问题串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对生活中的环保“真理”真伪的辨识。给予实时反馈、激励。作业提交后教师及时反馈。情境任务由师生及本人作出评价。
三、效果与反思
UbD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使其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促进了教堂上真正“理解”发生。教师增强了自身对于教材内容理解和“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研究能力,同时锻炼了教学研究小组的协作探究能力,发挥了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