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奇
摘 要:情感教育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小学语文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而良好的情感教育又能同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篇文章均普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体验,是作者情感同现实碰撞而迸溅出的文字火花,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有哲思和对情感的深刻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情感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176-0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践行情感教育,教师应意识到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自我塑造良好情操的最佳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内心柔软,具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共情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策略,能够促进教学策略和教学目的的有效融合,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情感动态与价值取向,推动学生情感与学生素养的同步提高。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灵所共有的特质,而在人类身上尤为凸显。情感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进行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路径,健康的情感体验能够有效丰富小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进而对小学生的自我感知、想象能力、心智成熟度构成影响。人们的情感促成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情感价值能够有效进行内化,转化为行动价值,从这一视角来看,不论是基于小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备,还是为让小学生对语文教学有更大的参与度,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感知、处理的初级阶段,容易受到外界情景的影响,并会明显显露自身的各种情绪。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进行了解、引导,进而以语文课本为媒介,促进学生的道德完善和情感成熟,以情感教育,为小学语文教学“别开生面”。
2.情感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情感教育,首先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小学生对多彩的外部世界充分抱有求知心和好奇心,对探索周边世界充满渴望,但受限于学生的实践、认知经验,学生在情绪的自我控制上明显能力不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成了制约。语文教师应注重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加强、促进学生情操培养和感知丰富。而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的爆炸对学生思维构成了普遍影响,学生同样容易招致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以语文教学为纲,以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深厚、纯挚情感为依托,帮助学生净化心灵,促进学生情感的良好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发挥多媒体的场景构建作用,注重个性化角色扮演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应将学生的这一特性有效加以利用,以让好奇心驱动学生高效完成学习。而基于小学生好动爱动的天性,教师同样应在课程内容中实现课程趣味性的提升,为此可以情境教学方式,持续活跃课堂氛围,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充分把握好教学文章中的“天”“地”“人”相关要素,以小品表演或角色扮演的方式,一方面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在情境模拟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以便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生发更多共鸣。在对语文教学情境进行创设时,教师应注重对多媒体充分予以利用,通过以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更为给生动地向学生呈现内容。
例如,在进行《望庐山瀑布》这一章节的教学工作时,诗人对庐山瀑布垂流直下,若银河自九天垂落的场景震撼不已,但大部分小学生未见过庐山瀑布的全貌,也不容易对世人的惊叹与赞美进行理解,而为使学生能够对诗文形成共鸣,教师可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在课程正式展开前,先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并在其后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图片,配合相应的由平静转激昂的古曲,以让学生调动多种感知,尽可能贴近诗人所见,感受到大自然具备的独有魅力。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作为主体教学方式,教师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而学生则由于年龄及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常常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同教师间的交流及沟通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对语文文章,声情并茂地予以朗读,从而在文章情境中引领学生。在进行教学时,情感丰富的朗读十分重要,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对所学文章更好进行领悟。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多样教学方式予以应用,以让学生能够更好把握情感这一文章核心,从情感主线出发,审视文章的整体架构。
而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一方面对学习者的整体情感方向进行把握,也应对学习者个性差异充分予以尊重,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指导,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让不同学习者在文章学习过程中能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在构建语文文章时,作者往往会塑造多个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教师应挑选出自身有兴趣的人物,展开角色扮演工作,以便引领学生基于自身视角,思考整体文章的走向,做出独立自主的解读。
(2)注重课文中情感要素的发掘,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情感教育进行落实时,可以充分挖掘于文章本就具备的内容。由于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普遍不高,故而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主线的培养,教材中的大量文章,一方面描摹了中国的壮丽山河,同时对人性中存在的真善美予以肯定,教师应在对基本字词进行讲解后,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和段落大义,带领学生情感进行升华,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章的教学时,向学生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挺身而出,展现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教师同样应着眼于建国以来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让学生从一系列奋斗成果中,体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自强不息精神,体会中国从绝境中崛起,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息奋斗。教师应注重以类似文章,践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以为学生能够着眼全局,培养对全体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的上限,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
教师还应注重以日常生活为场景,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丰富,当下许多小学生在家中备受宠爱,这使部分小学生形成了过于自我的情感认知,不能充分对他人报以尊重,也不能同其他学生良好展开交流合作,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并无益处。小学语文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展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知,去看天上云朵、地上树林、路边花香、叽喳鸟鸣,引领学生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感受无处不在的生机勃勃,教师还可在课堂上注重围绕课程主旨,展开对课程进行分工探讨、分析的集体活动,注重以头脑风暴的形式,由全体学生共同补充课程关键信息,并使这样一种方式,成为解决语文学习问题的常态,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群策群力”的重要性,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遵循“没有错误,哪来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向学生展示单一课程中具备的有限可能,并向学生明确这些有限可能会因错误道路的不断排除,而逐步实现解决,教师应基于过程化的体系视角,向学生鲜明展现这样一个观点,成功不是一个瞬间过程,而恰恰是对错误的不断排除,最终完成了“成功”这一过程,以此让学生能够有勇气直面困难、有格局从宏观层面审视问题的必然存在和排除错误的建设性意义,以实现让学生更为积极面对生活的目的。
而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家长对学生的抚养均是理所当然的,对教师、家长缺乏感恩之心,对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缺乏善意,而更多以自身为中心。教师可借助《师恩难忘》这一文章,让学生更多以自我阅读、自我品析的方式,让学生能基于自身人生发展的整体视角,感受小学教学的重要奠基作用,教师可同时带领学生品读传记类作品,带领学生阅读史记、汉书等史书文章,以为学生“读史明智”相关观念的形成,提供契机,做出引领,让学生以自身及他人人生为长远跨度,对在生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人报以善意,引领学生从自私的狭隘视角中走出,从更为宏观的整体视角,审视社会发展和人生发展。进而“不私则公”,培养学生以公心,审视自身及他人言行,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
(3)注重教师自我情感素养的提升,展示积极的教学姿态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注重自身情感素养的提升,小学生在模仿能力上较为出色,会自主或不自主地对家长及教师言行进行模仿,故而教师应严格自我要求,促进自身情感素养的提升,教师应一方面强化学习,对自身的语文学科知识予以丰富,同时应以公平博爱的心态,一视同仁地对待全班学生,教师应注重,基于学生展现的学习态度,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对展现学习积极性的学生进行鼓励。教育公平是践行情感教育的核心要素和中心内容,教师应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充分尊重,向学生展现关怀,进而以身作则,促进学生爱心的培养。教师应良好发挥积极示范引领作用,以自身言行对学生进行影响,带领学生在言传身教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部分学生在作文能力上较差,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部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不佳,但文字细节描摹出彩,部分学生虽然语言逻辑上存在问题,但存在演讲潜力。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存在的闪光之处进行挖掘,以建设性的观点审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身的语文长處进行发展,同时对存在的薄弱之处,循序予以改善,教师应对学生多加予以鼓励,并可面向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点,针对性展开教学,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积极予以鼓励,让学生能在情感上体会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能够鲜明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及未来的性格形成,教师的语言、眼神、肢体表现,同样能够作为情感落实的载体,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高效完成语文学习,实现自身身心的良好发展。教师应注重以身为教,注重为人师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应注重同学生之间建立朋友关系,以便基于良好师生关系,同学生成为充分沟通的朋友,建立平等关系后,教师能够对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予以掌握,以便更好地同学生展开情感沟通交流。与此同时,学生面临生活经验较少,知识储备不足、智力发育尚不健全等问题,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文章讲解时,应融入更多社会文化内容,以便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更为扩衍文章背景,从情感角度展示更为整体性、连贯性的文章创作内容,促进学生更多从人文视角对文章进行解读。但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课前情感培训的重要性予以忽略,致使学生对相关文章主体的认知呈现混乱状态,这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无裨益,也难以让学生实质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教师应从学生感受和作者感受的双边维度出发,落实好课前情感培养工作。
教师的教学姿态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体因素之一,教师以带有微笑、积极向上的姿态展开教学工作,学生就会同样回馈以积极的情感对待教师,并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在行动上,对教师积极予以配合。而如若教师的教学姿态消极,学生就会有抵触和抗拒情绪,并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故而在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前,教师应将生活中的不愉快和烦恼予以解构,以更为清晰清醒地认知审视生活,确保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始终保持微笑,同时强化师生互动,并对学生提问、回答多加予以肯定,语文教师应力求应用简练严谨的专业化语言展开表述,并以抑扬顿挫的声音,让学生更为明晰地体会文章情感,为学生展示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场景。
4.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情感教育能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道德素养的增强、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和文章情感、学生情感的双向把握,并注重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注重以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立体的语文学习视角。
参考文献
[1]边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才智,2017(33).
[2]岳建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9(28).
[3]陈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2(12).
[4]李守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04).
[5]张群仲.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的问题及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