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老师”

2023-04-24 14:58:39周益民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案教室校园

周益民

“老余老师”,是我们对特级教师余玉茹老师的称呼,当面、背后都这么叫。称其“老”,自然有年龄的原因,余老师过了70岁仍坚守课堂,是学校里最年长的教师。同时,“老”字还包含一种敬重和感动。“老”字一出,余老师原本纤弱、瘦小的身子,立时在口中、心里,伟岸、沧桑起来,如同校园里那株不知树龄的苍劲老树。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刚毕业参加工作那会儿知道的老余老师。1980年代,我的母校南通师范学校受省教育厅委托,举办了几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班,为全省培养高水平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每期四个月。余老师似乎是第二期学员。当时,同办公室学姐有本内部编印的薄薄的《小学语文教案选》,收录的即是第一、二期研究班教师的教案,首篇就是余老师的《我们的老师》教案。自此,我知道了余玉茹这个名字。恕我孤陋寡闻,那时信息也闭塞,正是从余老师那里,我始知南京有个琅琊路小学。这或许也从一个角度表明,好教师之于一所学校声名的影响。

余老师是个十分温煦的人,总是满面笑意、轻言慢语。我调到琅小后,第一天开会,在校园遇到余老师,正欲招呼,她已笑吟吟招呼起了我:“欢迎你来到琅小!”双眼弯成了两瓣月牙儿,仿佛我们早就熟识一般。我向来钦慕前辈名师的课堂,一日又遇见,我对余老师说,真希望有机会听听您的课。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在办公室接到一个内线电话,竟是余老师打过来的,告诉我当日在某班上课,欢迎前往。我的内心一阵温暖,继而是雀跃,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

余老师是退休后返聘,按规定,学校的活动不必参加。可是在一些课堂研讨的场合,我常常看到她的身影。在密密的人群里,在周围年轻的面龐中,她是那么普通,可又那么特别。她专注地倾听,间或埋头记上几笔。有两回恰好是我组织的活动,我就上前小声对她说,课后跟大家讲几句吧。她连连摆手,说,我老了,是来向你们学习的。每次,她就这么悄悄地来,静静地听。

大家都说余老师随和、亲和、温和、平和,其实,她也有自己的坚持。有一回,我们一起研讨二年级的一节课。我对课文本身提出批评,认为从文学的角度,课文流于说教了。这时,一直安静听我们交流的余老师开口了,语速缓慢,语气坚决:我认为,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引领是语文课的职责。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余老师思考的角度不同,然而,她的坦率、真诚、执着,让我对她又增添了一份敬意。

我常常想,我们的学校里有老余老师,真好。事实上,在校园里,我常常“遇见”“老余老师”。这个“遇见”打上引号,自然别有所指。比如,我曾同刘玉梅老师搭过班,她任班主任。每天,刘老师都早早来到教室,开窗、打扫、排座,把教室打理得整齐、舒适。一天,我不由感慨。刘老师笑笑说,这都是跟老余老师搭班时学到的。老余老师说,要让学生一来到教室就感受到快乐,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再如,我们学校有个传统,周二晨会固定内容是新闻播报,由学生自己主持、播讲近期国内外和校园、班级新闻。班班如此,年年如此。最近,我翻看旧材料,才知道这是1980年代老余老师首创后全校推广,延续至今。又如,语文课,教师会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低年级学生常常会将自由读变为齐读。我多次见到公开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是,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绝对不会出现,因为大家都继承了老余老师的法宝:一、二组先读,三、四组随后读。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都不惊天动地,就是学校日常的一些小事,却都化在了老师们的言行之中。

“老余老师”,不是遥不可及的传奇,而是融入琅小人日常的想念和记忆。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教案教室校园
“313”教室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28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立定跳远》教案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4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