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精准评估的逻辑演进与路径建构

2023-04-23 03:03:48黄澄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精准评估培训

黄澄辉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我国教育领域评价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2021 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 年) 中提出“强化分层分类,实施精准培训” 改革思路,[1]并在示范项目申报中明确“落实精准培训要求,引领和推动教师培训改革”,由此开启教师培训精准化的实践探索。精准培训意味着需求分析、目标设计、课程设置、师资选聘、方式选择、成果生成等各组织实施链条的解构与重塑。同时意味着此前精准度不足的评估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教师精准培训的发展形势。基于此,加强对精准评估方式的研究,是当前教师培训评估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亟须的课题。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精准评估的意蕴内涵

“精准” 表示极其准确之意。“精” 寓意着“择也,细也,极也”;“准” 是“法则,正确,箭靶的中心” 之意。精准评估可赋意为在限定性的法则内进行极其准确的评价与估量。教师培训精准评估是在培训目标的指引下,对教师培训主体承办的培训项目效果进行极其准确的价值评价与估量。精准评估意味着少而精、深而准、个性化,它要求靶向精准、内容精准、方法精准、反馈精准。靶向精准体现评价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的正确,内容精准体现对培训组织实施的目标、任务、运行、控制、效果的把握,方法精准意味着评估采取的依据、途径、步骤、工具的准确,反馈精准反映出评估结果对行为改进的功能效用。精准评估基于对教师培训过程的精确化解构与重塑,需明晰评估主体与客体、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容等元素的辩证关系,以此提高评估的精准度。

(一) 关注评估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协同

主客体关系是多面相的,从而能被建构多维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并不仅局限于二元对立的“主客二分” 特征。[2]教师培训精准评估的主体包括教师培训项目的提供主体政府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委托的执行主体第三方评估机构,客体包括教师培训项目的承办单位、参训教师。主体与客体之间在职责功能上存在联系与区别,但其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即在培训治理的秩序统摄下,通过精确互动、民主共商、分工协作,实现党的教育方针有效贯彻落实,教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效更新提升。应准确把握评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分工职责,避免在评估过程中出现误判。

(二) 关注评估内容与形式的深度融合

内容是事物内在的各个要素,形式是各要素之间形成的组织方式、结构状态。教师培训评估内容覆盖培训的各环节,包含需求、目标、课程、师资、方式、机制、效果等。评估形式包括现场观察、师生访谈、测评调查、量化评分、综合评议等。评估内容决定评估形式,评估形式服务于评估内容。理论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科学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等不同评估内容应选择不同的评估方式予以测评衡量,评估的内容和形式应当有机融合,以确保评估的有效性。

(三) 关注评估时间与空间的进程变化

时间和空间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构成性要素,成为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维度。[3]评估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评估的深入程度,评估时间越长,对观测点的判断越清晰。评估时段选择也会影响评估结果,在培训的前段、中段、末段等各阶段开展评估,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培训空间产生在特定的社会产生实践中,内含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体现着社会秩序的一种生产机制,随着历史推进而不断产生结构性的变化和转化。[4]数字教育的发展带来培训实践分工的精细化,线上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培训、实践研学等方式不断拓展培训的活动空间,不同空间的培训方式对学员的培训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精准评估的逻辑演进

精准评估方式呼应教育评估理念之变,满足教师精准培训评价之需。它源自对精细化、高质量培训的期待,对无效、低效培训的摒弃。其发展演进可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技术维度等进行研究分析。

(一) 理论维度: 评估理念兼顾多元价值

美国古贝 (E.G.Guba) 和林肯 (Y.S.Lincoln) 认为,教育评估测量时代(考试测量)、描述时代(描述目标)、判断时代(判断结果) 中存在过度管理主义倾向、过度依赖评估技术等弊端,为此提出以尊重多元价值为标志的回应式第四代教育评估理论。[5]我国的教育评估也逐渐走向发展性的建构理念。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更是明确要求,要针对不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进行分类设计评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6]这就要求在新的评估理念投射下,教师培训评估需要高度重视评估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协同,在评估中顾及参与方的价值。若参与方的价值无法体现,则评估的准度可能会出现偏颇。

(二) 实践维度: 评估实践趋于具体可量可测

实践与认识之间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应当看作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培训评估与培训实践密不可分,培训评估会随着培训实践的发展和深化而不断产生新的结构、功能和方式。近年来,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班级管理、专业发展) 》为开展教师培训提供了基本遵循。《指导标准》设定的培训目标、能力诊断、课程内容等模块均采用分级指标体系建构,能力诊断模块中将能力的行为表现科学划分4 个水平层级,通过“能力表现级差表” 可准确诊断参训教师自身现有能力与目标能力的差距等级,并提供相对应的培训课程和内容要点,[7]通过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达到精准培训效果。《指导标准》改变了以往培训目标大而全、培训内容宽而泛等不易测量的状况。

(三) 技术维度: 评估数据愈加完整可信有效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教育进入以信息智能文明为特征的4.0时代。[8]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培训需求调研、目标设置、课程安排、师资选派、方式选择、效果衡量等培训链的要素变得更加完整,更易于统计与评价。需求调研中参训者对自身能力表现的级差测量,培训目标中参训者目标实现程度测评,课程安排的实践性课程和学时统计,师资选派中高级职称教师、一线教师比例统计,培训方式选择上参训者的偏好统计,培训效果满意度评价和培训成果生成的层次等,培训过程的数字化,能观照每一个参训者的学习过程,对其学习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培训过程产生的数据资源规模和数据要素价值的有效开发,将提高评估的精准度。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精准评估的实践路径

为更好保障“推进精准培训,引领和推动教师培训改革” 目标的实现,应在靶向精准、内容精准、方法精准、反馈精准的逻辑思路下探索教师培训精准评估之道,从评估机构遴选、评估内容设定、评估方式择取、评估结果引领等方面进行建构,以提高培训评估的精准度。

(一) 坚持正确的评估立场,精准遴选评估机构

评估机构的专业性对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有显著影响。专业的评估机构在评估理念、政策阐释、人才资源、方法使用、工具研发、评估机制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一是评估立场正确。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清晰把握,熟悉基础教育在思政课程、育人方式、“五育” 并举、教育科研、实验教学、考试命题、教研工作、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前沿动态。二是评估场域精确。能准确识别评估场域中培训主体与客体在培训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分工、协作等构型关系,把握场域中各要素的运行机制、能量动向、约制变化等。三是评估制度完善。评估机构具有独立运行的健康环境,能够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经受得住检验,牢牢把握评估的话语权、公信度。四是评估能力胜任。能够针对特定培训项目制定专业的评估工作标准、程序、方法等,并具有专业的评估人才及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以确保评估的权威性、科学性。[9]五是评估行为规范。评估人员能够坚守公正公平原则,坚决做到利益关系回避,保障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二) 突出培训的核心价值,精准设定评估要素

对评估内容的精准把握是评估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精准把握评估内容,必须做到价值性、整体性、个性化的统一。价值性是教师培训精准评估的核心要素,主要观测培训课程是否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要求,是否落实课程思政,是否体现最新版课标精神。教师培训项目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培训内容需要更加注重对爱国主义、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意识形态等公共价值的教育与引领。整体性是对教师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包括学情判断的准确性、课程设置的针对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训方式的合理性等。个性化主要体现在项目设置的特定要求,学段学科的差异,参训学员教龄、能力差异,城乡学校差异,学员个人专业发展需求差异等。

以F 省某语文培训班为例,可以采取赋分方式,设定以下几个方面观测点开展评估。1.是否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纳入课程;2.是否按照《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语文学科) 》的“能力诊断级差表” 开展诊断;3.是否采用数字化工具对本班初中语文教师的需求调研进行分析;4.是否针对调研的问题设定本次培训的具体目标;5.课程安排实现培训目标的程度;6.选聘的师资是否实现有效的教学;7.课堂中是否落实课程思政要求;8.培训方式调动学员有效参与程度如何;9.培训结束后学员个人的能力诊断级差比较;10.整个培训组织过程的信息化水平;11.培训的生成性资源是否得到研究和应用等。

(三) 关注培训的现场体验,精准选取评估方式

采用合适的评估方式对了解教师培训效果极为关键。教师培训项目时间的“短暂性”,教室、网络、实践基地等教学场所的空间变化,以及产出的“非器物性” 决定了其评估应更加关注培训过程、融入体验、习得增值的精准。一是数字化评估。借助数字化工具对培训数据、实物资料、学员反馈等教师培训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数据。二是融入性评估。教师培训依靠提供服务者与接受服务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来完成,其质量检验仰赖于参训教师在培训期间的切身体验。要提高培训实效,应促成教师深度参与到培训过程中。[10]评估人员也应同步参与培训活动,具身体验了解培训架构、运行机制和课程组织等。三是增值性评估。其思想是让人们更关注教育培训的增值,其核心要义是教育带来的“关注点” 和“参照系” 的变化。[11]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训前训后的“能力表现级差” 进行比对,得出增值数据。

(四) 强化评估的引领作用,精准反馈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是对培训评估工作过程的具象化体现,也是对教师培训成效的价值鉴定。评估结果不仅反映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也为后续教师培训项目的设置与分配提供参考。精准反馈评估结果应做到以下要求:一是客观公正,准确可靠。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馈培训评估活动开展的依据、方法、技术、流程、结果等,使利益攸关者能够信服接受。二是深入剖析,问题明确。评估反馈的问题不夸大、不缩小、不避讳,既准又实。三是指向清晰,引领提升。评估结果代表着权威专家的价值判断,对培训单位开展后续工作应起到引领作用,能够帮助培训单位提升培训质量水平,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共同提升的善治目标。

猜你喜欢
精准评估培训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最终评估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