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工作助力文化项目建设的实践
——以江西省图书馆支持《江右文库》编纂为例

2023-04-22 08:49王昭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9期
关键词:文库古籍江西省

王昭勇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199)

2022 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强调:“将古籍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注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古籍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1]2022 年7 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推进江西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实施意见》 指出:“将古籍工作融入江西发展大局,推进古籍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2]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籍资源,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时代发展的重要阵地,应该“主动将古籍领域各项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密切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动古籍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3]。江西省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藏量居全省之冠。保护利用好这些文献典籍,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江西省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江西省图书馆发挥专业优势和主体作用,与文库编辑部建立合作机制,强化智力支撑,提供古籍底本,做好典籍扫描,为《江右文库》编纂贡献力量。

1 《江右文库》基本情况

《江右文库》(以下简称文库) 是由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于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铸赣鄱文化辉煌,具有非常的意义”[4]。文库分为书目编、文献编、方志编、精华编和研究编,计划编纂出版1 600 册,总计约8 亿字。书目编,系统梳理江西典籍资源,展示江西历史上的著述成果以及记述江西的著述概貌。文献编,收录约3 000 种历代江西学人的代表性著作,集中呈现自秦汉以来至1911 年的江西文化文本面貌。方志编,选取江西现存各级各类旧志中史料和版本价值较高、品相较好的200 余部志书,以展示江西在方志编纂方面的成就。精华编,在文献编所收文献基础上,在中国各种文化形态中精选约150 种江西学人有代表性意义和较大文化影响力的著作。研究编,主要收录由当代江西学者撰写的研究江西历史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从2021 年至2030 年,计划用10 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

2 江西省图书馆支持《江右文库》编纂的基础条件

《江右文库》 是收录江西历代文献的大型丛书。江西省图书馆成立于1920 年,是收藏江西历代文献的重镇。江西省图书馆也是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负责推进江西全省的古籍保护利用工作。自2007 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江西实施以来,全省在古籍资源调查、古籍活化利用、古籍人才培养3 方面成效显著,这为支持《江右文库》编纂打下了较好基础,创造了优势条件。

2.1 江西古籍文献家底基本摸清,为文库建设提供了必要基础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尤自宋以来,人文鼎盛,名家辈出,佳作流芳,留存至今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目前,全省98 家公藏单位的古籍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古籍家底基本摸清,古籍藏量100 960 部786 205 册。全省各地古籍目录,如《江西省萍乡地区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江西省景德镇地区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已陆续出版。江西省图书馆编纂出版了《江西省图书馆馆藏珍本古籍图录》《江西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江西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其中《江西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收录“善本古籍三七九一部”[5],《江西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是“江西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的重要成果,是对馆藏古籍的一次整体揭示”[6],收录馆藏古籍49 274部382 445 册。馆藏古籍中不乏精品,如:南宋吉州周必大刻《欧阳文忠公集》,为宋代江西刻书之代表作;明崇祯间宋应星自刻《宋应星四种》,系海内孤本,体现了宋应星在自然辨证、政治、哲学及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明《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则是集装帧、书法、绘画艺术为一体的绝妙珍品。2010 年,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先生为《江西省图书馆馆藏珍本古籍图录》作序时,称赞“江西省图书馆古籍藏量丰厚,珍本善本异采纷披,地方文献独有千秋”[7]。

2.2 持续开展古籍数字化和整理影印出版工作,为文库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

近年来,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完成全省入选第一至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16 部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建成“江西珍贵古籍数字资源库”。各地结合本区域特点,建成“萍乡古籍方志资源库”“萍乡历史名人著作资源库”“庐陵文化文献资源数据库”“陶瓷古籍数字资源库” 等古籍数据库。组织完成《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丛书》《国家珍贵古籍江西珍本丛刊》《景德镇陶瓷古籍文献精粹》《杨文节公诗文集》《玉茗堂书经讲意》《庐山古今游记丛钞》等30 余部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其中《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丛书》,已出版《宋应星见存著作五种》《汤显祖批评〈花间集〉》《仙屏书屋初集》《陶靖节集》《白石道人集》《诗经集传》《周易传义合订》《鹤林玉露》《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欧阳南野先生文选》《江城名迹记》《吴草庐先生粹言》12 种,皆是古代江西学人的著作或是记录江西的著述,具有重要价值。这些古籍数字化和影印出版成果,为文库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3 培养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古籍专业队伍,为文库编纂储备了人才力量

为加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 积极组织全省古籍从业人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各类培训,并多次承办和举办古籍保护培训班,包括《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江西省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培养、组建了一支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据统计,2007—2020 年参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普查、审校培训班38 人次;承办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普查、审校班4 次,培训269 人次;独立开展普查、审校培训班10 次,累计培训574 人次。目前,江西省图书馆形成了一支在古籍编目整理、古籍保护修复、古籍数字化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专业人才队伍,这为文库的编纂积聚了人才力量。

3 江西省图书馆支持《江右文库》编纂的工作举措

编纂出版《江右文库》需要以大量江西历代文献资源作为内容支撑。江西省图书馆作为全省馆藏古籍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公共图书馆,支持编纂工作责无旁贷,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助力文库编纂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23 年3 月13 日,《江右文库》首批成果发布,本次出版图书为“方志编”通志卷26 册,由现存明清时期修纂的6 种通志组成,包括《[嘉靖]江西通志》《豫章书》《[康熙]江西通志》《西江志》《[雍正]江西通志》《[光绪]江西通志》。除《豫章书》外,其余5 种通志的底本均来自江西省图书馆的珍贵馆藏。截至2023 年4 月底,省图书馆已将43 种方志88 824 页的古籍数据交给编辑部。

3.1 发挥专业优势,建立合作机制

文库的编纂出版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工作,为确保合法依规、长期稳定地做好相关工作,为发挥双方各自优势,需要建立合作机制。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江西省图书馆与文库编辑部参照周边省份做法,按照文物和古籍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经过多次协商洽谈,于2022 年10 月,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指出,为充分发挥江西省图书馆在《江右文库》编纂出版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和主体作用,双方在人才支持、馆藏利用、文献支撑、底本搜集和版本确定等方面开展合作。根据协议,省图书馆负责的主要工作有三方面:一是人才支持,省图书馆派出专业人员去文库编辑部工作;二是文献服务支持;三是文献底本搜集。省图书馆派专职工作人员据《江右文库》“文献编”和“方志编”所选书目,提供馆藏古籍,进行扫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文库搜集底本提供方便,底本的搜集选择应遵循“较古而完整且少讹误”的原则,即古、全、善三者具备。为提高编纂出版质量,允许编辑部对拟选书目各版本原书进行比对。协议还规定了古籍文献扫描要求:彩色扫描,扫描精度600dpi,存储为TIFF 格式,数据档案图像阅读清晰,页面完整,无漏缺。

3.2 强化工作保障,提供智力支撑

(1) 江西省图书馆在馆内选择专门的古籍扫描场地,提供高清扫描设备,安排古籍书库管理员、扫描管理人员、古籍修复人员,专门协助编辑部进行古籍底本扫描工作。(2)统筹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江右文库》古籍书影的扫描工作。(3)安排专人对已数字化的古籍文献资源进行整理,随时为文库编纂提供所需要的数字化书影。(4)江西省图书馆派出文献学专家1 名,到文库编辑部全职工作,担任编辑部副主任,为文库编纂提供版本、目录等方面的专业支持。(5)充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为文库编纂提供方便,并免费提供书目检索、文献资料借阅和文献阅览方面的咨询服务。根据国家文物保护和古籍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精神,最大限度地为《江右文库》编纂出版所需原始资料的复制提供方便。

3.3 提供古籍底本,做好典籍扫描

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展,双方在古籍底本及书影扫描上,不断沟通、关注细节、多次磨合,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方法。首先,编辑部提前将经专家确认、盖好公章的底本目录提供给江西省图书馆,以便工作人员检查古籍书况。其次,省图书馆对古籍原件中不全、漫漶、破损、折角、缺页、错页等问题,进行多次核查,如实登记,详细填写《文献整理登记表》,并作相应处理。比如遇到底本破损,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尽量选取最佳文本,用馆内其他复本配补;若无复本、仅此一种,修复后再扫描。底本折页,扫描前请古籍修复人员修整。底本透字,由古籍修复人员选择色泽相近的修复纸进行托衬。原则上不对古籍原件进行拆卷处理,如遇夹字、粘连等特殊情况,经古籍数字化管理人员与古籍修复人员商定后,由古籍修复人员进行拆卷、修整与还原。再次,扫描后及时检查扫描图像文件数量、质量,确保图像清晰,避免因工作疏忽而出现重页、缺页、错页、折页等情况。最后,排版公司、承印单位提前介入扫描环节,在色彩、图像质量上提前下功夫,减轻后续各个环节的工作量。

4 参与《江右文库》编纂实践对江西古籍保护工作的启示

通过初步参与《江右文库》的编纂,江西省图书馆将珍藏的古籍珍善本化身千百,让沉寂在古籍里的知识与文化得到有效传播,让江西传统典籍文化得到充分利用。此次参与文化项目建设的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江西古籍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从古籍保护修复、古籍数字化以及典籍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科学措施,推动全省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

4.1 加强保护修复,确保古籍实体安全

古籍原生性保护是“采取各种措施对古籍实体予以保护,包括对古籍实体的搜集、整理、编目、保藏、修复等,通过人工干预,改善其保存环境,延长其存世时间”[8]。首先,面对全省古籍保护状况不一的现实情况,需要按照《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 30227-2013),进一步推动建设一批古籍标准化书库,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做好异质灾备保护,确保古籍实体安全。其次,全省各古籍公藏单位的一些珍贵古籍尤其是地方性典籍文献或多或少正面临着酸化、脆化、霉变、虫蛀等威胁,需要强化古籍修复工作。今年江西省图书馆拟申请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江西传习所”。下一步,将以此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全省古籍修复水平。一是开展特色修复项目。调研馆藏江西地方特色文献破损情况,选取其中亟待修复的珍贵善本,进行抢救性修复,优先对江西人的著述以及记录江西的著述进行整体修复。二是推动小型修复室建设。举办全省古籍修复培训班,今年计划举办3 期,为本省各古籍收藏单位定向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推动各地古籍修复室的建设,提高全省古籍保护与修复水平。三是推广古籍修复与保护文化。注重古籍修复技艺的活态传承。定期举办展览、讲座、古籍修复、雕版印刷、传拓体验等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向大众传播古籍修复知识和传统典籍文化。

4.2 推进古籍数字化,促进古籍资源共享

古籍既是珍贵文物,也是重要文献。古籍数字化是解决古籍藏用矛盾的有效方式。将古籍数字化纳入江西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推进一批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古籍数字化项目的建设,比如,可筹建“江西方志数据库”“江西家谱数据库”“江西历代科举资料数据库”等,共同搭建江西省历史文献数字资源总库。完善古籍资源便捷使用机制,向社会公众提供古籍资源服务,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在进行古籍数字化时,通常只需要忠实还原文献的内容即可; 而进行数字人文研究,问题就要复杂得多了,需要对古籍的内容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统计、信息和知识挖掘等”[9],因而要利用OCR 识别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高质量的古籍全文文本数据库,实现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和利用智能化,构建丰富而深刻的江西古籍知识图谱。

4.3 挖掘古籍价值,服务江西时代发展

古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江西留存至今的丰厚典籍,内容丰富,价值巨大。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江西典籍的时代价值,从古籍中汲取思想智慧,服务时代发展。“保存好、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这些文献典籍,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为今天所用,为现实服务,在怡情养志、涵育文明方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图书馆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10],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将以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典籍整理研究能力,梳理挖掘古代科技典籍,传承江西科学文化,服务江西科技创新。深度整理古典医籍精华,推动江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传承农耕文明优秀成果,服务江西乡村振兴。

5 结束语

总之,将古籍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古籍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是图书馆肩负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江西省图书馆主动作为,发挥古籍资源优势和古籍人才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支持《江右文库》的编纂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新时代,图书馆应该把握时代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古籍保护水平,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文库古籍江西省
模拟成真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专家文库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考了个大的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专家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