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1.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2.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9)
大运河自建成以来,通内外、助国运、兴文化,运河沿线城市应运而生、因运而兴,古时起便有胡商贩客云集、商船尾相衔接、天下丰货尽汇的盛况。大运河贯通南北的运输体系,进一步丰富、促进了陆、海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中国商货、文化等远播海外。大运河带除带来经济价值外,还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旅游价值,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2022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1]。李克强也曾提道:“运河是人类智慧的创造,今天的大运河,则是我们对历史遗产的再创造。人居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护,也在于创造,我们要用好用活大运河这笔丰厚遗产。”[2]
世界上有若干条运河,是人类合理改造自然的证明,也是改善水运条件、促进贸易和交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的纽带。各国运河城市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增进中外友好关系,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以及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保护。其间国际性社会组织在运河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具有深远的意义。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在展现中国大运河风采的同时,传送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 “传承促创新”和“和而不同”的理念、架构、运作等信息,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打造现代文化地标及国际生态环境治理等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07 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扬州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为做好大运河申遗工作,扬州市政府与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了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立“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英文缩写为WCCO)”的设想。此后,由扬州市牵头,联合中国35 座大运河城市和国外25 座运河城市共同发起成立该合作组织。2009 年9月24 日,国务院批复批准成立。缘起于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成长于中国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的WCCO,是由世界各国运河城市和相关经济文化机构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在世界运河城市发展交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国内外运河城市的通力合作下,WCCO 共同推动、见证了中国大运河从“申遗”到“入选”的历史过程。WCCO 多次积极调动各方资源,组织专家学者、运河管理部门、国际机构、世界知名运河城市进行研讨交流,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提供专业支持和经验咨询; 承办国家文物局召开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推进大运河沿线35 座城市实施一大批遗产保护项目,为中外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4 年,在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助力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申遗成功后,继续深入推进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扬州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论坛主题从“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到“运河城市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大运河文化促进城市发展之路[3]。2011 年9 月26 日,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永久性会址——京杭会议中心正式启用,为世界运河文明对话构建了一个永久性平台[4]。
胡正荣教授认为“主动设置国际议题,重视非政府组织力量是建构中国话语权的重要方面”[5]。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有助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实现,改变过去由政府承担一切的传统传播思路和框架,构建多元的话语体系。WCCO 以运河为纽带,担当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使命,积极促进世界各运河城市间经济文化交流,逐步成长为具备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世界性交流合作组织,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成效显著。
国际组织通过整合参与国家的文化,各国文化在互相交流、碰撞后,在文化价值、制度政策和未来发展模式等方面达成共识,通过文化整合形成一种文化合力,这种全球文化整合的结果以多边的形式吸引全球关注相关问题的公众,与之建立共鸣关系和互动关系,这种认同后的关系可以改善因文化屏障而大打折扣的国家软实力的传播效果[6]。全球化下,中国与各国之间所建立的经济、安全等共同利益已非常深入,在现有国际体制框架内,需要谋求自身地位的提升,获取与国力相符的话语权,这并非要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而是主动承担责任,是负责任大国的体现。WCCO 作为一个运行规范、国际化程度高、凝聚力强的国际组织,在参与全球治理活动与建构国际机制方面,以大运河文化为纽带,以各国运河城市为主体,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促进运河城市协同发展。
2017 年8 月,WCCO 合作组织89 名会员,来自41 座国内大运河城市和25 座国外运河城市、12 家文化机构、6 家企业及5 位个人会员,聘请40 多位国内外知名人士,组建顾问专家队伍,成立高等级专家委员会,组织地址和秘书处永久设在扬州,计划到2020 年,五大洲重要运河沿线要遍布合作组织会员,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以运河为主题的大家庭,构建类型、分布、层级合理的会员网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质上与推进“一带一路”相互连通,前者以文化对外传播为核心,后者以发展共赢为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2017 年9 月举办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WCCO 邀请联合国有关机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承建企业、全球知名运河城市,共商机遇与挑战,以更宽广的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目前,WCCO 合作组织正在申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适时将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办出国门,走向世界。合作组织也多次受邀出席多边会议,为“亚太互联互通倡议对接” 国际研讨会提供支持,与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理事会、内河航道国际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交往关系。通过这个平台,既能推介中国大运河城市走上世界舞台,又可调动国外运河城市积极性,促使其参与到中国大运河城市的经济、社会、城市建设、文化等各种交流活动,以实际行动扩大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的影响力。
在扩大宣传、增强国际影响力方面,WCCO 还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编纂出版大运河系列书籍,梳理全球范围内所有重要运河资料,编辑出版中英双语的《世界运河名录》,编纂成一套具备权威性、参考性的世界运河工具书;二是WCCO 联合山东聊城大学大运河研究院编撰 《中国运河蓝皮书》,提升世界话语权,为确立WCCO 在世界运河领域的权威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助力大运河会员城市对外宣传与推广,建立互联网媒介窗口,向国际社会推介运河城市;四是聚焦各类社会资源,助力大运河沿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举办“百里毅行”等多项公益活动,推动更多人关注大运河文化;五是主办“运河风情”,展示大运河城市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的巡演活动,以扬州曲艺、木偶、扬剧艺术为主,穿插各地特色曲艺节目,搭建运河城市之间特色文化沟通桥梁,展演活动走过天津、济宁、聊城、洛阳、开封等多个大运河城市,以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大运河故事,在各地均收到了广泛好评和赞赏,2018年“运河风情”中国传统曲艺文化巡演走出国门,与世界其他著名运河共襄盛举。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是指以运河文化为核心,运河沿线城镇为主体,以传承文化、互通交流、生态保护、创新发展、助推经济等为目标的综合型文化功能区域[7]。大运河沿线35 座城市绝大多数是历史文化名城,所经之处皆有故事与风俗,是独一无二的“活态”遗产[8]。2014 年中国大运河在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大运河文化带正作为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脱颖而出,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受到广泛关注。立足中国大运河,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打造面向世界的人文国际交流平台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工程。WCCO 抢抓历史机遇,做中国运河文化走出去的使者,开启了世界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新篇章,并将历经2 500 多年的大运河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穿越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六大文化带,把文化种类繁多、地域情况复杂、沿线城市众多等特点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关联于一体,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通过增加国际交流、参与国际活动与会议,一方面吸收各国运河城市在保护、发展运河文化方面的先进理念,另一方面多渠道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
在大运河沿线城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共同主题上贡献运河城市智慧,分享运河城市解决方案,是合作组织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一是在保护上实现联动。积极促进大运河沿线城市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动机制,推介扬州大运河保护利用经验,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遗产管理与水利航运管理的关系、文化功能与航运功能的关系,共同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9]。二是在传承上共同联手。通过合作组织加强大运河城市对话,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为载体,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大运河城市联手挖掘运河文化价值,联手推出运河文化项目,活化运河历史文化,共同讲好大运河故事,更好地呈现原真性、多元性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风貌[10]。三是在利用上达成联合。依托社会化力量,建设大运河城市综合资源展示平台,有效推介会员城市产业、商务、旅游、文化等资源,为实现“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贯穿南北文化的大长廊”提供服务支持。
WCCO 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在运河治理乃至全球治理中,不仅丰富了主权国家的国际关系和国际行为主体的构成,而且给国际秩序的改变增添了新的途径。专业性国际组织所涉及的领域往往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环境、发展、运河等。同时,基于它们专业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专业讨论、制定相关方案,并呼吁更多人的关注和各国政府的支持,国际组织的多边国际会议、论坛逐渐影响主权国家的外交议程。国际组织通常以全球利益为愿景,容易获得世界公众的支持,因此可以成为参与国家树立良好外交形象的媒介,国际组织代表民间形式的国际合作,有着自身的国际性组织网络,且与国家和政府间也有协调、合作关系。同时,对联合国的议程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平实而又内容丰富的国际传播实践,对国家塑造国际声誉和国际形象,展现国家实力和国家理念,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国际性社会组织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宗旨,面向国际会员开展服务,广泛链接全球资源,是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为大运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各国运河城市、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生力量,为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国际组织还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每个国际组织都是特定区域范围或特定问题的国际论坛,是一种常设的固定的国际会议形式,是连接、沟通各成员国的纽带和渠道。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国际组织可以运用大众传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地位,大众传播成为国际性社会组织本身活动的重要内容,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可能对国际性社会组织设立议题产生影响,国际性社会组织再通过国际传播影响相关方和国际公众的舆论。
相较于传统地方公共外交以文化、艺术等为载体的国际交流模式,国际性社会组织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实施路径更为广泛且深入,可涉及科教文卫各个方面的合作,且这类合作关乎共同利益,并建立在普适性道德伦理基础上,影响力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