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产业转型的湖南长沙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3-04-22 08:49张雪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9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长沙文化产业

张雪琳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湖南长沙 41000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问题,如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衰退和流失、文化多样性的减少等。因此,重视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成为保护和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要求。同时,地方民俗文化是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来源[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地方居民的文化身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地方民俗文化也是地方特色的象征,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地方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创意元素的重要性。

1 文化产业转型与地方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融合推进的可行性

1.1 互补发展

文化产业转型以创新、数字化和国际化为特征,可以为地方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地方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也为文化产业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意[2]。

1.2 多元融合

文化产业转型强调多元和跨界融合,而地方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正是一个多元的领域,涵盖了民俗艺术、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等方面。将地方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可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丰富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形式[3]。

1.3 市场需求

文化产业转型的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地方民俗文化作为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游客和消费者的关注。将地方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可以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1.4 教育与传承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人才和专业知识的支持。文化产业转型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民俗文化的机会。通过加强教育与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可以推动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

1.5 社会参与与共享

文化产业转型强调社会参与和创意共享。地方民俗文化传承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通过促进社会参与和共享,可以激发地方居民和社区的活力,形成文化传承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2 湖南长沙民俗文化的核心代表与突出特点

2.1 传统节日

湖南长沙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中,人们会开展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和民俗表演,例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等。

2.2 民间艺术

湖南长沙有着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刘玉堂木偶、皮影戏、耒阳花鼓戏等。这些艺术形式通过色彩绚丽的艺术形象、生动活泼的表演,以及传统故事和歌曲的表达,展示了湖南长沙独特的艺术风貌。

2.3 饮食文化

湖南长沙的饮食文化是湖湘菜系的代表之一,以辣味和麻味而闻名。著名的湘菜包括剁椒鱼头、红烧肉、口味虾等。长沙还有独特的夜市文化,许多夜市摊位供应当地特色小吃,吸引着游客和当地居民。

2.4 湖南长沙方言

湖南长沙方言是湖南话的一个分支,具有鲜明的特点。长沙方言常常被用于民间歌曲和评书等艺术表演中,使之更具地方特色。长沙方言的独特发音和丰富的表达方式是湖南长沙民俗文化的独特之处。

2.5 民间习俗

湖南长沙保留了许多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如婚嫁礼俗、农耕活动、祭祀和信仰等[4]。这些习俗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活动,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丰富了长沙的民俗文化。

3 长沙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对文化产业转型的作用

3.1 以资源优势支持文化经济

湖南长沙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习俗等。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为长沙的文化产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基础。如长沙可以利用传统民俗文化举办各类文化和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和观众,刺激文化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5]。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还能够带来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如开展旅游和体验活动,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3.2 以产品优势支持产业转型

长沙的民俗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培养和发展具有长沙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需求结合,长沙可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例如,设计制作具有长沙民俗文化元素的艺术品、手工艺品、服饰、饮食产品等,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4 基于文化产业转型的长沙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4.1 民俗文化保护需求与现代产业开发的不平衡

一方面,民俗文化保护需要注重传统知识、技艺、仪式和价值观的传承与保存,以确保其原汁原味的传统特征。这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包括对老一辈传承人的记录、培训与指导,对遗产物品和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等。同时,对民俗文化的保护还需注重社区的参与与认同,维护社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转型,湖南长沙希望将民俗文化转化为经济的增长点。这涉及创新产品开发、推广和商业化,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这样的转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并受到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的影响。然而,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需求与现代产业开发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过度商业化和追求经济利益可能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失真,削弱其传统特征和内涵。一些民俗传统可能因为缺乏市场潜力而被忽视或改变,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4.2 地域基础条件差异性与传承发展目标不平衡

长沙地区的民俗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性,不同区域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和特色文化。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不同地方在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面临着不同的困境。一些地方拥有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强大的地方支持,因此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民俗文化。然而,相对贫困的地方可能会由于资源缺乏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给予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足够的关注与支持。这也导致了地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可能因为缺乏资源和机会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此外,不同地方在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目标上也存在差异。一些地方更注重保持传统文化的纯正性和原汁原味,更强调民俗文化在社区中的传承和生活方式的维护; 而另一些地方注重创新与商业化,将民俗文化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或创意产业的推动力。这种地域基础条件差异性与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目标之间的不平衡会导致一些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受阻,缺乏统一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推进力度。

4.3 传承发展基本投入进度与产业进程的不平衡

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和参与。这些人才包括民俗学者、文化研究人员、传统技艺传承人等,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传统知识,能够有效地开展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创新工作。然而,在湖南长沙的文化产业转型中,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投入,进度相对滞后。人才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投入,包括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足够的研究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对于民俗文化的兴趣和认同等。但目前在湖南长沙,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仍有待完善,专业人才的供给相对不足。同时,产业进程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给人才资源投入带来挑战。由于文化产业转型的速度较快,对创新和商业化的需求迫使人才更多地关注实用性和市场适应性,这可能导致一些传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职位的人才供给不足。

4.4 民俗文化宣传传播与社群参与度的不平衡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广泛的宣传与传播,以增强公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之情。然而,目前在湖南长沙,对于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一些重要的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宣传推广,导致公众对于这些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参与有限。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社区居民、学校、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与支持。然而,目前在湖南长沙,社群参与度相对较低。一些民俗传统仅限于某些特定的族群或地域,缺乏更广泛的社区参与。缺乏社群参与会导致传承活动的单一化和孤立化,无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5 长沙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优化思考

5.1 基于文化产业转型的湖南长沙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突破口

5.1.1 “乡村振兴”下的政策支持

湖南长沙可以将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支持力度。这包括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和传统技艺培训,建设相关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推动农村民俗文化的发展。

5.1.2 信息网络下的传播支持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对湖南长沙民俗文化的宣传。可以建立民俗文化的在线数据库和平台,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知识,同时开展线上展览、演出和互动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了解民俗文化。此外,还可以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将民俗文化推广和展示给范围更广的受众,提升文化传承的影响力和可见度。

5.1.3 新产业业态下的理念转型

面对新时代的文化产业转型,湖南长沙可以积极探索与适应新的产业业态和创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和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将民俗文化与现代商业和旅游相结合,打造新的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和体验项目。通过设计和开发民俗文化衍生品、旅游路线、文化演艺等,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和就业机会,推动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5.2 基于文化产业转型的湖南长沙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5.2.1 新目标

一,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核心,而创新则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在传承的基础上,注重创新,通过整合新技术、现代艺术和创意产业等元素,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和演出,推出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民俗文化创意产品,提高传承的活力和吸引力[6]。二,通过整合湖南长沙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民俗文化品牌。设计相关的标识和形象,推广湖南长沙的特色民俗文化,在国内外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体验和了解。三,在文化产业转型中,民俗文化可以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如旅游、文创、教育等。通过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发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同时鼓励文化创意产业与民俗文化产业合作,推出创新产品和项目,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四,将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广大民众的参与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庆、展览、表演等活动以及开设工作坊,鼓励公众参与和体验民俗文化,增强民众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氛围。

5.2.2 基本原则

(1)保护与传承原则:确保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发展的基础。要尊重和保护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保留和传承传统的民俗习俗、技艺和价值观,防止文化的流失和变形。同时,要注重传承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通过学校、社区和家庭等多渠道的教育和培训,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2)创新与发展原则:在传承的基础上,注重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通过整合新技术、现代艺术和创意产业等元素,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和表演形式,推动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7]。在保护传统的同时,要开展创新实践,使民俗文化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参与与共享原则: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共享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成果。鼓励公众参与、体验民俗文化,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庆、展览、工作坊等活动,营造民俗文化参与的氛围,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体验和享受民俗文化的乐趣。

(4)产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民俗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文化旅游、文创产业与民俗文化产业的合作,开发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民俗文化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价值体现。

6 长沙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优化策略

6.1 整合地域文化资源,统筹文化传承优良结构

6.1.1 调查梳理文化资源

对湖南长沙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梳理,包括传统习俗、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等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建立民俗文化资源库,形成清晰的文化传承目录和档案,为后续的整合和统筹工作提供依据。

6.1.2 制定传承优先战略

根据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传承的需求,制定传承优先的战略。优先保护和传承独具特色、代表性强的民俗文化元素,如传统节庆、民间技艺等。在保护的同时,注重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通过创新和发展,使传统文化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6.1.3 整合传承机构与资源

整合湖南长沙的传承机构和相应的资源,建立合作机制和协调机构,推动资源的共享和利用[8]。包括博物馆、传统工艺展示中心、民间艺术团体、文化研究机构等,形成联动效应,使传承工作更加有序高效,使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6.2 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传承发展可行机制

6.2.1 建立专业传承机构

成立专门的民俗文化传承机构,负责组织和统筹相关的传承活动和项目。机构可以邀请包括专家学者、艺术家、传统工艺师傅等专业人士负责指导、培训和传承等工作。机构的设立将有助于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承体系,提高传承效率和质量。

6.2.2 培育专业传承人才

通过落实培训计划和项目,培育更多的专业民俗文化传承人才。这些人才应对民俗文化进行过深入理解和研究,同时掌握相关的技艺和表演技巧。他们将成为民俗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传承知识、技能和经验给后人。

6.2.3 完善传承发展机制

建立健全传承发展机制,包括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和评估机制等。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为民俗文化传承提供支持和保障,提供资金和场地等物质条件[9]。同时,建立评估机制,监测和评估传承工作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

6.2.4 强化社区参与和保护意识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民俗文化传承中来,形成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传统节庆活动等,提高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同时,加强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民俗文化传承的了解程度和保护意识。

6.3 深入市场需求调研,明确传承发展转型目标

6.3.1 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

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和潜在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对民俗文化产品和体验的喜好和需求,明确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指导传承发展工作,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和转型目标。

6.3.2 产品创新与多样化

根据市场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尝试。将传统的民俗文化元素与现代的创意和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符合市场口味的新型民俗文化产品。可以开发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品、设计衍生品、文化衍生品等,以满足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6.3.3 整合文化与旅游资源

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整合湖南长沙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景点。通过举办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节庆活动、表演赛事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参观,推动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和商业化。

6.3.4 品牌推广与营销策略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提出。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文化活动等渠道,增加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10]。同时,加强与旅行社、文化机构、商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推广和营销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6.4 加速科技信息融合,丰富传承发展多维渠道

6.4.1 利用数字技术展示传承成果

运用数字化技术,将湖南长沙的民俗文化传承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可以建立虚拟展览平台,通过数字化影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传统习俗、民间技艺的丰富内容。这样可以扩大传承成果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参与。

6.4.2 建设民俗文化数字资源库

建立民俗文化的数字资源库,整合和存储相关的文化资料、研究成果、影音资料等。通过数字化技术,民众可访问和学习民俗文化知识,同时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从业者也方便使用。打破时空限制,使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更具便捷性和广泛性。

6.4.3 发展线上文化体验平台

建立线上文化体验平台,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传承活动中来。通过线上平台,组织民俗文化展示、互动体验、工艺制作、教育培训等活动,将传统文化带入人们的生活。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还可以拓展传承发展的新领域[11]。

6.4.4 整合社交媒体与传统文化

将社交媒体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的传承发展渠道。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在线庙会、传统音乐表演、民俗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和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7 结束语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地方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因此,基于文化产业转型需求,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策略。基于此背景,重视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保护地方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长沙文化产业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长沙之旅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我眼中的长沙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