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专注是人进行一项活动的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一般来说,专注力是认知活动的动力功能,包含了意志自控品质,同时也具备社会功能性。学习活动是小学生日常主要任务,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正确认识专注力,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自信等方面的持续提升。笔者以五年级上学期“赢在专注”一课为例,谈一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专注力培养的心理课程设计。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专注力的背景
小学高年级学生陆续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成就感和归属感,一旦经历挫折,比人生其他阶段更容易感受到沮丧。也有不少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学习经历中,缺乏自我觉察的习惯,形成一些负面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能量的积累,这些因素往往成为发展专注力的绊脚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修订)》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觉察的习惯,及时发现影响专注力的因素,学习面对并有效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转变不当认知,扫除发展专注力的障碍,掌握发展专注力的恰当方法,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赢在专注”心理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游戏活动感受专注力,体会专注力对于学习活动的重要性;通过游戏、讨论分享、实际体验等活动,结合实际,发现自己学习活动中干扰专注力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寻找应对方法,促进专注力的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体验专心致志的成就感。
(二)教學环节的设计
1.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小游戏“听声音,做动作”。教师讲故事或说词语,学生听到其中某个或某类词语做相应动作,具体设置可根据班级学生状况设定。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发现在游戏中若要快速准确地做出相应动作,需要专注、认真倾听及快速反应,这些都需要自己专注参与。
热身游戏虽然很简单,却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热身游戏能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初步认知专注力的重要性,引出主题。
2.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为“隔空注水”。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水及统一型号的饮料空瓶,将全班同学每3人分为一组,每组中一人做观察者,一人倒水,一人拿空瓶接水。听到“开始”指令后,拿着装满水的瓶子的学生从10厘米左右的高度,将水注入另一名同学手中的空瓶里,争取做到滴水不漏。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就活动相关情况进行灵活采访。
师(采访倒水者):倒水时你的状态是怎样的?有怎样的感受?
师(采访接水者):接水时你的状态是怎样的?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师(采访观察者):在两位同学倒水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他们的动作、神态都是怎样的?
师(追问学生):水洒出来了,你是怎样的心情?当时你对自己做了什么让自己更紧张(或稳定下来)了?这样的经历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因为是隔空注水,正常情况下开始时会有少量水溅到瓶外,这可以算是活动设置的一个小挫折。有的学生能够快速调整,稳定心神,后面做到了滴水不漏;有的学生因为有难度而紧张,水继续洒出,需要稍长时间调整;也有的学生过于紧张,以致埋怨搭档,导致活动效果不佳。教师通过一连串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操作及两人配合默契程度,还有周围环境都会影响心情,情绪波动会影响自己当时能否集中专注力,从而直接影响倒水或接水的效果。一部分遇到类似情况能够灵活调整的同学,比较不容易受突发状况的影响。
师:如果再来一次,想要做到滴水不漏,你会注意些什么?
隔空注水是一个需要具备良好专注力才能有效完成的任务,有一定挑战性,需要双方密切配合。倒水一方,要静下心来,才能匀速将水注入;另一方需要把握住瓶子,保持稳定,也需要内在处于平静安宁的状态,才能达成目标。课堂上对活动相关情况的分享更为重要,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剥茧抽丝,带领学生看清发生了哪些状况,它们怎样影响了自己的专注力;或者在发生了这些状况的情况下,如何调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注力。通过活动,使学生既发现了问题,也掌握了有效调整的方法,进而认识到,即使发生意外状况,专注力也可以通过自我意识保持稳定。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良好心态,并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3.探究活动
(1)自我评估
师:请同学们对学习时的专注力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1~10分。对自己的专注力很满意,打10分;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专注力,打0分。
教师把学生的评估情况简单反馈给大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人群中的专注力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状况是被教师看到与接纳的。通过自我评估环节,引导学生去觉察自身的专注力情况,为后面觉察影响自己专注力的因素做好准备。
(2)发现问题
师:每位同学都曾经有过学习不够专注的时候,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专注力?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享:作业太多;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被教师或家长批评等);很难安心学习或遇到了困难写不下去;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学科;身体不舒服;学习时,想起别的事情就去做,把学习忘到一边;边学边玩;成人在旁边说话聊天……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出心情、身体、习惯、环境几大方面的因素。
通过问题展示,引领学生自我觉察: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自己的专注力。通过分享,把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分类整理,使之条理化。这样让问题变清晰,可以帮助学生看清楚自己的问题,对待问题会变得更理性。而且学生会明白,自己遇到的问题其他同学也遇到过,这样就降低了焦虑感。
(3)寻找方法
师:虽然有这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专注力,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成功应对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的经历,请在组内交流自己成功的调整方法。
学生4人一组,在组内分享,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在汇报分享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碎片化的经验进行整理,让这些方法更清晰、更明确,更易于学生掌握与使用。例如:情绪被一些事情影响无法安心学习,可以先觉察并调节情绪,再学习;身体疲劳或不适,可以先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学习時常常想起什么事就跑去做,就需要提醒自己把一件事做完,再做下一件事;学习前,整理好书桌周围环境,减少易干扰专注力的物品。
学生把自己曾经成功调整自己专注力的方法分享出来,是对自我的肯定,也是对课堂的贡献。因此,分享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好方法,帮助他们把一些模糊的方法清晰化,同时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表达自己的欣赏之情。生成课程资源的同时,为学生赋能是心理教师非常重要的能力。
4.实际体验
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前的静心法,带领学生一起尝试体验。
师:在学习之前告诉自己,我现在要准备学习了,觉察自己的呼吸,让身体放松下来……现在,我将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做完这个小练习,你的感觉如何?
这个方法是与自我暗示相结合的简易正念练习,能帮助学生调整身心,提高专注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师:学习时难免有分心的时候,发现自己分心了,只要回到决定做的事情上继续做下去就好,不要因此而指责自己。这一点虽然听上去简单,却是培养自己专注力最为重要的方法。
5.总结导行
师:在前面分享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对你有所启发?或者打算尝试哪种方法?
总结部分仍然用问题引导学生聚焦自身,让学生发现这节课对自己有启发或者自己想要去尝试的方法,既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又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摸索实践。
6.课后延伸
教师设计了“我的专注我做主”作业单。本作业单基于帮助学生觉察自己学习时的专注力状况,理性应对干扰因素而设计,7天为一个周期,供有需要的同学自愿选择完成。教师对于使用此作业单的学生要给予关注和反馈,同时鼓励其他教师认为有需要的学生也加入尝试。
三、关于学生专注力培养的思考
(一)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良好的专注力
只要是具备正常的自我觉察能力的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出自己良好的专注力。青春期的学生对专注力有正确的认知与了解,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就会注意觉察自己的状态,正确、温和地调整,从而发展自己良好的专注力。
(二)提高学生的专注力,需要了解专注力发展的关键点
许多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于专注力的培养存在误区。事实上,专注力确实包含意志的自控品质在内,但它需要出于当事人本身的意愿,这是发展学生专注力的关键点。只有学生本人有意愿与自觉,才能自主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训练渐渐提高自己的专注力。他人的强迫或压制对于当事人的专注力培养反而有负面作用。高度专注力与内驱力紧密依存,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是最好的证明。
只有正确认识发展专注力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点,教育者才不会过度压制学生身心成长的内在动力,避免片面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为其发展专注力创造宽松环境。对学生取得进步表达真诚的赞赏,使学生有力量不断前行。
总之,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营造尊重、接纳的氛围,在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其发展专注力,提升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LNJA202229)和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决策咨询专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样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JG21ZXB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