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庆 玄忠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对学生的自律能力提出更迫切的要求。已有研究表明,自律能力的强弱对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人格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自律理论的基础,笔者开发了一节自我管理类课程,以此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初中生的学习与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一、初中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
(一)自律能力培养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在“双减”政策积极推进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培养初中生的自律能力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自律能帮助初中生善于自我觉察、自我管理,提升自觉学习、自主规划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我认知,促进初中生的自主发展,为心理发展赋能,助力学生成功成才,真正落实“双减”政策,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此外,实际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自律能力提升面临严峻挑战,研究表明,初中生自律能力不足且呈下降趋势。初中阶段进入“心理断乳期”,这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因此,心理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教育契机,全面培养初中生的自律能力,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自律是当下初中生亟待培养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初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在此指导下,通过帮助初中生提升自律能力对增强学习动力、优化学习质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要加强源头管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其中提到,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因此,新时代的心理健康教学更要紧握心理健康工作的正确理念和指导,开展切实有效的高质量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增强自律”心理课的设计
许多学生学习中所显露的计划性、自控性、坚韧性等严重缺乏,这些都是自律能力弱的表现。自律问题主要有: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不够,不够懂得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缺少学习的内部动机;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常常拖延、完不成任务,行动缺少计划性;容易受外界干扰,缺少学习的意志力和专注力。此外,因缺乏自律能力而衍生出的情绪与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如烦躁、不安、焦虑、空虚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现状引发思考,亟待解决。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情况,我校为初二学生开发了一节自我管理类课程“增强自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知自律的意义,明确自律的重要性,激发自律意识,引导学生觉察自己的自律状态,帮助学生分析难以自律的原因,触动学生实践自律的热情,学会用行动、方法去提升自律能力。本课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7个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一)热身活动导入
热身活动为情境“在线”活动。教师通过课件出示3个情境,每个情境有“A”做得到和“B”做不到两种选择,请学生用动作来做出选择:选择“A”,请做“比心”的动作,选择“B”,请做“摆手”的动作。
师:大家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那么你是不是也跟很多同学一样,总会选择“B”,难以抗拒诱惑,明明知道不对,却总是管不住自己呢?生活里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学习中我们就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场景,例如:明知道要好好写作业,可是……(出示课前收集到的学生难以自律的例子,引起共鸣)
(二)揭示主题环节
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无法做到那些明知道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呢?其实这些情境都围绕着一个话题,就是“自律”。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和自律有关系,叫作“增强自律”。
1.自律的定义
师:自律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同学们,你认为在生活中什么样才是自律呢?做到自律和没做到自律分别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分享,通过互动,增强对自律定义的理解,感知自律的意义)
师:同学们踊跃地举出了许多例子。做到自律则会让人神清气爽,充满斗志,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结果,助力成功成才。然而,这些我们是否都能做得到呢?很显然,生活中,我们也有难以做到自律的情况,这时,我们通常会产生一系列的空虚感、负罪感甚至是焦虑,陷入迷茫和懊悔之中。
2.自律的意义
观看视频《你会选择谁》,教师借此提高学生对自律的认识,深化自律的意义,激发学生提升自律品质的动力。
师:同学们,视频中的甲与乙两个人,你会选择跟谁成为朋友?为什么?
生:我喜欢和“乙”成为朋友,因为相比甲,乙是个更自律的人。
师:跟大家透露一个真相,其实甲和乙是同一个人。他叫小智,一起来看一下后面的视频内容吧。
继续观看小智从不自律蜕变为自律达人过程的短视频,感知自律的重要性,鼓舞学生。
师:同学们,此时的你是不是也想如小智一样做到自律,成为更优秀的人呢?那么就让我们理清自律的阻礙,找到解决的方法,朝着自律的方向努力。其实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律达人,拥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体验探究——扫除阻碍、学会自律
教师呈现四种问题场景,以小智同学的不自律表现为切入点,贯穿每个小组情境讨论中,拉近所学内容的现实距离,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共鸣和思考。
师生总结出合作探究出难以自律的原因有:缺少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监控与调节能力弱(拖延、效率低)、缺乏自我整合(自我认知能力有限、懒散)。
(四)凝练提升与应用演练
1.制定目标和计划,养成自律习惯
依据心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法,学习制订目标的五项原则,即目标要具体、可测,坚持就可实现,对自己有意义并在一定的期限内可完成。
教师呈现小智同学的目标和每日计划清单,引发思考,学习目标制订的方法,注意每日计划清单要循序渐进并且做好复盘。
在练一练环节,学生学做本学期期末复习计划和目标清单。随后,教师利用希沃课件中随机点名功能,选出学生展示自己的每日计划清单。
2.学会时间管理,增强自律能力
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了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区分,安排事务完成先后的顺序,有序进行。教师启发学生根据“四象限法则”设计安排自己当日的作业事项。呈现事先设计好的小智同学的假期学习时间安排表,启发学生学习并做好复盘,及时调整时间安排,做到自律有方。
3.排除外界干扰,营造自律氛围
教師呈现常见的学生学习场景图片,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
生:桌面不整洁,零食和电子产品、娱乐产品随处可见,严重干扰学习。
教师再次呈现小智学习环境的图片,提问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生:桌面整洁,学习区和休息区做好了划分,学习时远离电子产品等娱乐项目干扰。
师:同学们要做好学习区和休息区的划分,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收拾书桌,善用闹钟,提升学习仪式感,提醒和督促自己抓紧时间、专注学习。
4.做好及时反思,助力自律养成
及时的反思有助于查缺补漏,提高自知能力,不断克己省察,提升自律。教师以小智同学的“家庭自我反思会”为例,激发学生以小智的反思形式为例,设想还可以采取哪些反思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反思有利于自律养成。
(五)总结升华
1.学习自律的榜样
教师运用PPT展示名人自律的故事。学习自律的榜样,凝聚学生增强自律的情感。
2.视频播放《为自律而努力》
学生欣赏视频,升华学习情感,激发自律的动力。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强化自律,激发自律的热情。
(六)课后延伸
课后安排是整合课堂所学,做好自我觉察与反思,制订“我”的自律计划与安排,结束本课。教师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后任务,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带入学习生活中去。
三、课程实施效果与反思
(一)自律主题心理课激发了学生的自律意识
通过心理主题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接纳和释放,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了对自律的认识,意识到提升自律能力的重要性。实现本课常规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的焦虑情绪也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从师生互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开始思考学习的意义,认识到自律缺乏的原因,激发了自律意识,帮助学生从自身角度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师巧妙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了心理课的体验与生成,实现了心理课的良好效果。
(二)课前调查有助于形成焦点问题解决策略
学生的问题存在差异化。课前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自律的焦点问题进行调查,创新性地设计课堂环节,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做到“对症下药”,有效地从学生自身角度解决实际心理问题。从教学角度看,课前调查出的问题丰富了心理教学的内涵,以问题为导向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充实而完整,优化了课堂结构,聚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心理课的时效性,做到教学输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心理教学的时效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想心理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LNJA202229)和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决策咨询专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样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JG21ZXB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