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2023-04-20 16:49:42李彦鑫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素质文明

李彦鑫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吉林 长春 130012)

一、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行为养成存在的问题

思想上,有的高职高专学生存在理想目标较为短浅,且不善于学习,缺乏有效理论支撑,容易动摇且受不良思想影响;存在精致利己主义,做事目的性很强,关注眼前利益,缺少长远目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做事缺乏毅力和坚持;自我定位不清晰不明确,缺乏自信心,对未来就业较为迷茫困惑,且没有清晰规划,不能按步骤有效实施。

学习上,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氛围不浓,缺少专业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大学阶段学习对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存在混日子、混学分、混毕业的情况;上课不带书本、不记笔记,沉迷于手机游戏和各类网站短视频,对于考试不焦虑,缺少认真复习,存在“及格万岁”和临时抱佛脚的心理,对网络过于依赖缺少自控能力。

生活上,言语不文明,有打架冲动,个人卫生和公寓卫生欠佳,行为举止不雅,生活作息不规律,通宵玩游戏,早晨睡懒觉,上课易迟到,精神萎靡不振;缺少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欠佳;交友广泛但辨别能力差,谈恋爱存在无界限甚至性别混乱现象,个别行为不够检点,心理问题日渐增多。

二、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必要性的“五维”背景分析

(一)新时代对学生素质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时代新要求。党的二十大,展示给我们一个宏伟愿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份宏伟蓝图激励着我们开创新的征程,积极行动、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发出寄语:“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党的领袖对青年一代发出的伟大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对于祖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则被视为培养新一代优秀青年的重要阵地,现代大学生则是成为优秀新时代青年主流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些大学生应当在不断的培养过程中,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能够承受艰苦的环境以及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的品质与精神。这些品质将会引领未来的青年实现个人理想乃至国家的发展繁荣。提高综合素质,才能进一步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青年人才。而高职高专学生行为养成习惯相对本科生较差,缺乏刻苦精神,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唯有通过加强行为养成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有可能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领他们迈向新时代。

(二)网络快速发展使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难度增加

互联网时代缺少现实人际沟通,导致高职高专学生缺少行为养成现实效仿。互联网时代无论生活、交通、工作、购物、通信等等,都十分快捷便利。看似人和人交往便捷了,联系更多了,但人和人之间却更缺少线下沟通,每天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在微信、刷抖音、看视频直播、打游戏、购物的时候,人和人的实际交往变得更少。能发微信不打电话,能打电话就不见面,更多的高职高专学生由于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低头族”。而人的行为养成有很大一方面需要靠对现实中的榜样模仿,在高职高专学生当中尤其需要,他们的自律性相对本科生较差,更需要同龄中的伙伴效应来影响,虽然网络上有一些模范事例,但在学生看来是“远在天边的人物”,似乎离学生实际生活都很远,这种不能触碰到的人物不能产生更实际的示范影响,互联网时代人们之间线下沟通交流的缺乏让高职高专学生行为养成更缺乏这种现实版人际效仿,互联网的冲击,各种游戏、抖音短视频的出现使得本身自律性不强的高职高专学生对传统课堂教育内容兴趣全无,原本不是很明确的生涯规划目标变得更加弱化,更愿意沉迷于网络世界,行为惰性进一步增强,影响行为养成的良性塑造。

(三)职业教育发展对学生高素质需求更迫切

新时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已达到1.12万所,在校生2915万人以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随着中国日益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高专的学生数量在未来还将持续增加。这一群体不仅是未来一线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只有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才能为国家不断输出优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职教二十条”的出台,职业教育步入了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为了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及所带来的挑战,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显然迫在眉睫。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除了培养专业技能方面,在日常文明行为的培养上更需下功夫,学生的言谈举止要得体,礼仪礼貌要加强,文化内涵更要提升,更要符合职业教育未来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作为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显性职业素养是指企业所需的实际技能,而隐性职业素养包括敬业、奉献、文明素质和文化内涵。正是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职业素养,决定并支撑着一个人表现在外的职业素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质,应基于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将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终极目标,而隐性素养中的文明素质更是十分重要。

(四)原生家庭对学生行为养成产生深远影响

原生家庭是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的风气、传统习惯以及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都会对个人在未来建立新家庭时的表现产生深刻的影响。相对于其它阶层,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出生于相对贫困的家庭,缺少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上大多父母是农民、下岗职工,离异情况较多,素质层次相对也不是特别高。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人格成长不够完整。由于长期缺乏肯定和正向支持,成长过程中缺少社会教育系统中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在一直以分数为重的传统教育社会中,他们对自身缺乏信心,自律性较差,理想中的自己期待能够实现自身目标,但是现实的自己却经常由于行为缺乏良好的习惯养成而与理想目标失之千里。这种原生家庭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使得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基础薄弱[2]。

(五)学生自身层次特点增加行为养成困难度

在当今社会一些新思潮的渲染下,高职学生的精致利己思想越发显著。此外,由于高职学生长期缺乏对自身的规划和认知,更加注重实现当下的个人价值,极易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往往会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和集体利益之上。高职学生参加活动、进行学习都看是否能够加学分,是否能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就业,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甚至包括入党动机都是为了将来就业便利,而不是从个人素质提升和长久的全面发展去考虑。因此,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导致高职高专学生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不注重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质,并没有看到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对一个人成长乃至未来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扩招,学生来源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其中包括军队退伍的士兵、职工、农民等,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教育,这些人的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参差不齐,这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新变化。

三、新时代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举措

(一)加强教育引导,发挥“大思政”协同育人作用

1.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树立学历自信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同样大有可为,同时找到学生普遍的优势和不同个体的切入点,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的优势,以优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增强学生学历自信,调动学生内生动力。

2.加强课堂主渠道建设,引导学生自觉纠偏

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主渠道,引导学生自觉意识到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使学生意识到对于未来就业和职业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这既是促进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根本,也是促进学生自我加强文明行为纠偏的关键[3]。

(二)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学生行为日常养成效果

1.制定日常文明养成规范,使学生有章可循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控制力较差的个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帮助高职高专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可以制定一套统一的管理标准,在学生熟知的情况下通过日常督查来确保执行。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打开方式。

2.加大学生管理力度,督导文明行为日常养成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注重对违反文明的行为进行及时教育管理,通过学生个案典型引以为戒,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加强活动实践,促进行为养成效果内化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行为养成内化形式

充分发挥“大思政”辐射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成学生自觉掌握良好行为的标准,开展“我的大学我做主”和“文明标兵我先行”等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团会和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推广,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标不断提升自身文明行为。

2.开展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社企育人参与度

通过校园文明实践活动、课堂文明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及企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行为。将行为养成教育融入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企业参观活动等各个环节,注重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加强企业、社会参与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力度,使学生通过实践参观,更加意识到职场和社会对职业人的要求,逐渐重视行为养成的重要性,加强内化。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格,着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努力在实践中发挥学生特长,在实践中逐渐形塑他们的品德,培养过硬技术本领。通过良好的习惯养成,促进学生们提升“四自能力”,并在不断发现个人不足进行自我纠偏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加强环境熏陶,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1.塑造文明榜样工程,加强榜样典型示范

依托青马工程、评选优秀大学生等榜样工程,开展“青马学员示范说”“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等活动,积极利用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学生会等学生干部组织在其中的朋辈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提升同龄人对行为规范的认同和遵守。

2.注重环境宣传与浸润,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校园文明标语要做到随处可见,校园环境无死角,处处无垃圾,教职工要以身示范注重自身言行,要加强广播站、宣传栏、条幅标语的宣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不断结合,用良好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综上所述,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个体的行为习惯养成模式,应该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高职高专的学生行为习惯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下共同形成的,虽然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但仍然能够通过教师的日常教育管理得到改变。要充分考虑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尊重行为养成规律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素质文明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6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6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0
漫说文明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对不文明说“不”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