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要:目的 探讨国产罗哌卡因在中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者采用布比卡因,后者采用国产罗哌卡因,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情况、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运动恢复时间更短(P<0.05);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2%、29.55%,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国产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显著,运动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国产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骨科手术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系统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时的应激能力显著下降,因而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下降,加上其多伴有基础疾病,对麻醉要求更高[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骨折患者常用的麻醉方式,优点为操作方便,麻醉效果确切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对患者呼吸及循环产生的影响小,提升手术质量,同时减轻麻醉医师负担[2]。罗哌卡因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药物,为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麻醉药物,持续作用时间长,对患者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分离较为明显,且对神经及心脏的毒性较小[3~4]。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88例为对象,探讨国产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纳入条件: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Ⅲ级;近期未服用镇痛药物;对研究知情,且积极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对本研究选取的药物过敏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68.12±5.23)岁;体质量21~28 kg/m2,平均体质量(23.78±0.28)kg/m2。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68.35±5.20)岁;体质量22~27 kg/m2,平均体质量(24.04±0.3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护士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等,建立静脉通道,通过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2 L/min。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根据其舒适程度,选择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如碰到困难穿刺,可通过超声引导,从L2~3或L3~4间隙入路,对患者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后拔除针芯有脑脊液流出,表明穿刺成功,注入麻醉药物。
观察组患者以0.08 ml/s的速度注入1.0%罗哌卡因1.5 ml+回抽脑脊液1.5 ml,注入2~3 ml后迅速退出腰麻针,贴上敷贴后平卧。平卧后通过调节体位控制麻醉平面,使患者满足骨科手术需求,输入复方乳酸钠液体6~8 ml/(kg·h)。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其心率下降至55次/min以下,给予阿托品0.3~0.5 mg静脉推注,如血压下降至麻醉前20%以下,给予5~10 mg麻黄素静脉推注。对照组选择的麻醉药物为0.75%布比卡因2 ml+回抽脑脊液1.0 ml,注入2 ml。其他操作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作用时间及局麻用药量。(2)比较两组注药前(T0)、注药后5 min(T1)、10 min(T2)及30min(T3)的血流动力学(MAP、HR及SpO2)指标变化情况。(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
观察组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MAP、HR、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9.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由于老年群体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因此易发生髋部及下肢骨折,加上其常伴有基础疾病,心血管功能不断减弱,心脏代偿能力差,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术中血流动力学易波动起伏。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其呼吸功能下降,伴随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当外界环境变化后,其难以调整自身呼吸功能[5~6]。患者围术期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对手术麻醉的要求更高,麻醉处理要更加谨慎。
麻醉方法及效果是保证手术操作实施的前提,理想的麻醉方式是患者采用麻醉药物后,能感受到最轻微的疼痛,且肌肉松弛在合理范围内,促使手术顺利开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骨科患者常用的椎管内麻醉方式,其操作简单,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充分,肌肉松弛度好,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骨科下肢手术[7]。然而该种麻醉方式也存在一定缺点,如交感神经阻滯后,血管扩张易导致低血压情况发生,药物剂量过大会增加药物毒性,使得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如何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减少局麻药物使用量,维持患者安全的同时,满足其麻醉需求,这是临床一直思考的问题。
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药物。布比卡因是一种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其镇痛作用时间比利多卡因、甲哌卡因长2~3倍[8],麻醉可持续维持时间3~6 h,毒副反应与药物剂量存在较大关联,若药物剂量稍大些,患者易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症状,对其预后不利[9]。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作用时间长,具有麻醉及止痛的双重效果,可抑制神经细胞钙离子通道,阻断神经纤维兴奋及传导[10]。该药分离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较为明显,能收缩外周血管,因用于术后镇痛,且镇痛时间长于其他长效局麻药物,相比较相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其皮下浸润麻醉时间长2~3倍。此外,该药对运动神经阻滞轻,患者术后可尽早下床活动,促进其身体机能恢复,避免术后长期卧床引发各种并发症。有研究显示[11],罗哌卡因的神经组织作用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小剂量用药仅能产生感觉组织及局限性非进行性运动阻滞,大剂量用药时患者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效果均增强。可见罗哌卡因符合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要求,既满足患者手术对肌松的要求,也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运动恢复时间更短,与刘丽妹[12]的研究结果一致。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见使用罗哌卡因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平稳。有研究[13]显示,罗哌卡因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无太大关联,因此其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毒性较低。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罗哌卡因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中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国产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显著,运动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方锐.小剂量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麻醉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2,42(4):37-39.
[2] 江芳芳,舒瑞琴,占华.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22,54(3):199-201.
[3] 林红岩.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3):117-119.
[4] 王庆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及镇痛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0):149-151.
[5] 秦勤.罗哌卡因用于上肢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2,17(5):107-109,113.
[6] 陈永安.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使用硬膜外腔小剂量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研究[J].海峡药学,2021,33(5):152-153.
[7] 卢菊梅. 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中老年骨科手术中的作用[J]. 黑龙江医药,2019,32(2):370-372.
[8] 汤立章,齐恭喜,柴菊娇.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診断与治疗,2020,31(21):3368-3369.
[9] 郑焕金,陈新凯,陈少霞.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复合医学,2020,6(7):187-189.
[10] 李应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诱导的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2):1911-1913.
[11] 郑芳芳.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3):59-61.
[12] 刘丽妹,张子江,伍丽萍,等.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4):80-81.
[13] 张业旺.三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