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县张湾中心小学(222343) 张敏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要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能够体验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在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力有限,心理稳定性差,注意力易分散,虽然对体育锻炼活动热情很高,但成效不理想。比赛教学法,关键在“赛”上。教师应对赛的目的、形式、内容、方法等进行统筹与优化,突出“赛”的竞争性特点,让学生在“赛”中玩、“赛”中学、“赛”中掌握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入比赛教学法,以“赛”为媒,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
比赛教学法,以竞赛方式,将体育与智育统一起来,强调学生手脑并用、联动,让学生快速掌握体育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健康的意识与能力。一方面,教师通过设计体育比赛项目,以满足学生身心、爱好、兴趣需要,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球类比赛、操类比赛、田径比赛,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进而热爱体育。另一方面,在体育比赛中,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体育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强化对体育动作、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体育动作完成的质量。比如,在篮球比赛中,学生通过对篮球基本动作、基本战术的学习,以小组竞赛方式展开对抗,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篮球运动技术。比赛教学法还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在集体类比赛项目中,每个学生都要以集体为重,将自我与集体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升集体成绩。比如,在篮球分组对抗赛中,学生需要处理好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将个人战术、技巧与团队战术联系起来,做到精诚合作、紧密互助,从而提升小组的篮球成绩。
体育教学中引入比赛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多以松散方式实施,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热情,身体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比赛教学法将比赛作为主要方式,提高了体育活动的质和量,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能够从体育比赛中获得体质的全面提升。运用比赛教学法,要遵循小学生心智、体能特点和实际,结合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围绕不同体育项目活动,制订相应的比赛规则,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体育比赛难度。教师在体育比赛中,要注重环境的营造,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自主、自觉、自发地参与体育比赛。在比赛形式上,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目标,适度优化比赛项目。教师应多组织常规性比赛,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敏度。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在比赛中鼓励学生克服自我惰性,敢于挑战自我,提高体育自信心。体育比赛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毅力。尤其是在比分落后时,学生会主动调整状态,增强耐挫力和抗压力,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体育课程中的比赛,并不看重胜负结果,而是要让学生从比赛过程中获得顽强拼搏精神,养成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兴奋,好胜心强,乐于表现自己。引入比赛教学法,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鼓励学生参与到比赛活动中,更好、更快地学习体育动作技术和方法。比赛教学法的运用,需要特定的教学条件。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的不同内容,确立比赛的不同目的,指向学生的体育素养。选择比赛教学法,要参照各节课的教学主题,对比赛的内容进行细化,突出教学主题。在设定比赛内容时,要明确教学重点,围绕核心技能展开训练。
例如,在学习排球知识时,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方法,很多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仍无法掌握要领,很难控制好排球的高度、方向。于是,教师引入比赛法,要求学生以三到五人为一组,小组内开展垫球竞赛。比赛的内容,着重强调“双手垫球时的平面”“找准击球的部位”等要点。教师首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观看手型,谁的手型对、谁的击球点准。这样,学生间互助学习,在不断地尝试、体验和比较中,逐渐找准双手垫球的要点和方法。然后,进行“垫得准”“垫得多”的比赛,目的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垫球方法后,促进学生垫球技术的提升。正面双手垫球比赛活动,让整个课堂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学生掌握了垫球的方法、技巧。这样,发挥了比赛教学法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更好地达成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也有效化解了教学难点。
比赛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要重视对比赛类型的优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比赛类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体会到比赛法的乐趣。比赛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要求,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开展不同的比赛,通过比赛来测评学生是否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即达标赛。达标赛,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技评赛,侧重于以体育动作完成质量为目标,考查学生对某一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手赛,主要是结合学情,让水平接近的学生结成对子,展开比赛,着重于发现不足,让学生互相学习。展示赛,挑选体育项目完成能力强的学生来展示动作过程。游戏赛,是借助游戏方式,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游戏活动整合起来,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体育方法。创新赛,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通过手与脑的衔接以及改变比赛规则,来创新体育活动方式,从而发挥比赛的激励作用和竞技功能。对比赛类型的设定,要体现创新性,要让学生从比赛中获得进步和提升。
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教师设置“运球往返接力跑”比赛活动。比赛细则如下: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根据统一指令展开运球往返接力跑,直至最后一名学生完成,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该比赛活动相对沉闷,缺乏趣味性。为此,教师在活动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猜拳手”岗位,每队挑选一名学生担任猜拳手。在比赛号令下,猜拳手之间进行猜拳,获胜方的一名队员迅速运球至标志线,并返回后与第2 名队员击掌。整个比赛活动中,最先完成运球往返接力跑的小组将获胜。这一比赛,游戏性更强,既让学生巩固了篮球运球动作,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
在体育课堂上,对比赛法的运用,要把握恰当时机。“赛”不是目的,而是方法、手段,通过“赛”,关注学生对体育技能、体育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等。因此,对比赛的时机要合理把握。针对较为复杂、组合性体育运动技能,在学习时,要遵循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先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技能后再进行比赛,从而帮助学生巩固体育技能。如武术操,教师要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法、步法和动作要领;再确定比赛内容,来检验和提升学生对武术操的掌握水平。又如,一些战术知识的学习相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甚至会出现错误动作。为此,教师可以引入“赛”,从“赛”中来揭示技战术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理解。
例如,篮球项目具有综合性,既有技术,又有战术。针对“1 对1”“1 过2”等技术训练,教师可以引入对手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让其他学生观察并体会过人的技术要领。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学生能够从对手赛中增强实战经验。还有一些运动项目教学,技术要领多,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引入“边学边赛”模式,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比赛,以赛促学。比如,肩肘倒立项目教学,该项目具有多个连续性动作组合,如后倒翻臀、举腿、夹肘立腰等。在整个项目教学中,教师将“赛”贯穿始终。如引入“赛一赛,看谁立得起”,重点让学生掌握后倒翻臀动作要领;“赛一赛,看谁立得稳”,重点让学生掌握夹肘立腰动作要领;“赛一赛,看谁立得久”,重点让学生掌握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在比赛时,教师要确保整个比赛的安全,要结合不同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做好安全预防,特别是在后倒翻臀时,不能用力过猛,要安排几个学生做好防护,为比赛做好保障。
运用比赛教学法,教师要重视其实效性,发挥其促进作用。比赛,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感知、体会、掌握体育技能和方法。对比赛的形式,教师要科学选择,以服务于教学目标。比赛教学,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心理需求,还要结合学校场地、课时等实际条件展开。在形式上,可以是个人赛,也可以是小组赛。在内容上,对单个技巧、动作的检验,以个人赛为主。如投掷项目、跳跃项目等适宜个人赛。在比赛规则上,着重结合体育项目达标要求,设定相应的比赛指标。小组赛,主要目的是增强训练密度和运动量,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发展学生的体能。如在立定跳远、跳高、投掷实心球等项目中,开展小组赛能够增进学生间的密切配合,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和运动量,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
例如,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在对基础动作、要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入比赛活动,如小组篮球赛、班级篮球赛等。在比赛活动中穿插教授一些战术知识和方法,增强学生对篮球的实战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再如,站立式起跑教学,在学生掌握起跑动作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不同距离的跑步比赛,也可以通过分组,组织学生开展接力跑比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
既然是比赛,就要明确比赛的规则。不同的比赛类型,比赛的规则自然不同。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段特点,细化相应的比赛规则。体育课要将技术、体能、运用纳入教学活动设计中,在运用维度上,可以通过赛的方式,彰显体育教学效果。比赛规则的确定,要侧重于对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小学生年龄小,规则的表述要简洁、明了。不同学段,比赛规则要有所不同。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在水平三与水平四两个层次上,比赛规则也要有区别。水平三,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在规则说明上,“只要球不落地”都可以继续比赛,每队有三次以上的垫球,便可将球垫到对方场区。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材教学目标,设定相应的比赛规则。
例如,田径类课程,围绕“跑”,可以从时间、速度、距离上提出比赛的规则;在跳跃类项目上,可以从远度、高度上提出比赛的规则;在投掷类项目上,可以从远度上提出比赛的规则;在体操类项目上,可以从动作规范、动作方向、路线等方面提出比赛的规则;对球类项目,可以从动作准确性、动作协调性、动作次数等方面提出比赛的规则。另外,也要考虑场地、器材等因素对比赛规则的影响。比如,耐久跑项目,室内进行与室外进行,所用规则不同。室内场地小,可以利用计时跑、记圈跑来进行比赛;室外场地大,可以利用距离或圈数来比赛。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细化规则。
总之,比赛教学法能创新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表现欲和注意力,让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动作和方法。教师要不断挖掘其价值,优化比赛的形式,切实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