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对话教学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实践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

2024-01-17 17:09:40浙江东阳市外国语小学322100奚晓霞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33期
关键词:语篇意义探究

浙江东阳市外国语小学(322100) 奚晓霞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建构与塑造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认知、学习态度以及价值判断”。对话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统领整个单元的核心话题。下面,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在对话教学中开展主题意义探究,旨在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主题意义的育人价值,确立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研读单元教材,分析主题意义

在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单元整体,统整单元各个板块内容,理清单元板块脉络,梳理各语篇之间的结构,分析与挖掘主题意义,使主题意义成为教学各板块内容的重要线索,形成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

(一)研读单元整体,确定主题意义

人教版英语教材内容纵向贯通,横向联合。通过解读人教版英语教材不难发现,同一单元内各课时之间、同一册次不同单元之间、不同册次同一主题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以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从纵向来看,本单元和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 is my car?、四年级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 与Unit 4 My home、四年级下册Unit 1 My school、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等单元紧密关联,同属于描述物体的位置或居住环境的内容;从横向来看,本单元内容围绕“问路和指路”这一话题展开,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为“We should seek all kinds of help when we are lost,and we should also help others when they need directions.(我们应该学会在迷路时主动寻求各种帮助,并在别人需要指路时热心地施以援手)”。

通过梳理本单元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在梯度递进的单元板块解读下,分析得出本单元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为“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涉及问路和指路等主题内容,体现用礼貌用语求助、乐于助人等主题意义,并梳理出三个子主题,逐层探究与升华主题意义。教师呈现单元主题内容框架(见图1):

(二)梳理语篇结构,挖掘主题意义

语篇作为主题意义的具体表现,蕴含着主题意义的深刻内涵。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和领悟,建立在对语篇的充分阅读和对细节的深度理解上。教师通过回答“What”“Why”“How”三个问题,深入梳理语篇结构,从而开展有效的主题意义探究。在充分研读语篇的基础上,制订本课时的语篇分析表(见表1)。

表1 语篇分析表

二、提炼主题意义,明确课时目标

语篇研读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也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朱浦老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中指出,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基于此,教师先通过回答“What”“Why”“How”三个问题,深入梳理语篇结构,将主题意义与对话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进行联结,提炼出本课主题意义“Asking the way politely and showing the way helpfully”;再依照2022 课程标准,将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从而明确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以及思维品质三大育人目标(见表2)。

表2 课时目标分析表

其中,语言能力目标和思维品质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听力文本与对话文本,获取有关的人物、地点、事件等事实性信息,学习问路的基本句型;通过一系列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的活动,循序渐进地从初步感知主题意义到内化主题意义。而文化意识目标旨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向他人寻求帮助,引导学生形成关心他人的意识,活化和升华主题意义。

三、巧设学习活动,深研主题意义

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意义,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设计相互关联、循序递进的语言知识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从文本走向真实。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礼貌用语、乐于助人以及关爱亲友等单元主题意义的深刻内涵,增强文明友爱的意识和能力。

以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本单元教学围绕“入境导学,初探主题意义”“熟悉语篇,感知主题意义”“深挖对话,内化主题意义”“活用对话,践行主题意义”四个环节进行活动设计。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活动设计

(一)入境导学,初探主题意义

入境导学是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敲门砖。教师应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主题,创设与本课时相关的语境,设计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文本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初步探索主题意义。本课伊始,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首和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歌曲Let’s go to the town。通过歌曲轻快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感知本节课涉及的地点、指路类词句,了解地点与活动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初探本节课的主题意义。然后,通过头脑风暴“We can...in/at the...(places).”,激活学生的已有旧知,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好语境、话题和语言的铺垫。

(二)熟悉语篇,感知主题意义

“Let’s try”作为对话教学的引子,将听力内容与对话文本紧密相连。通过完成听力活动,学生不仅接触了新句型,获得对话信息,熟悉语篇,还能深入感知主题意义。

Step 1:Look and guess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Robin 和Wu Binbin的图片,猜测他们在什么地方。这样教学,既与导入环节相呼应,又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Step 2:Listen and tick

在预测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听对话,勾选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Task 1:Where are they?

Is Grandpa there?

教师先通过“猜测—听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再通过Robin 提示的“Don’t forget to buy some gifts for Grandpa.”,引导学生去思考他们会买什么礼物,逐步渗透关爱家人的情感教育,传达出人与社会中关爱亲友的内涵。

(三)深挖对话,内化主题意义

“Let’s talk”作为对话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语言和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主题意义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取向。因此,教师要深挖对话内容,对语意以及情感进行深加工,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内化主题意义。本环节通过“Listen and choose”“Watch and answer”“Think and say”三个课堂活动,按“倾听—观看—思考—讨论”四步走,帮助学生深挖对话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向导,也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器。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该紧贴课时主题设计“问题链”,让学生通过“问题链”获取文本信息,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Listen and choose”活动,学生带着问题“What do they want to buy?”倾听本课完整的对话。在学生理解Robin 和Mike 准备为Grandpa 买明信片作为礼物之后,教师设计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的“问题链”(见图3),引导学生通过“Watch and answer”“Think and say”两个活动深挖对话文本。

图3 “问题链”和“信息链”设计

在此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链”进行思考,有目的地获取了Robin 和Mike 即将去哪里买明信片、为什么去该地点买明信片,以及如果找不到该地点该怎么办等信息,通过讨论初步理解对话信息。这样以问导读、以问促思,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T:What places are they looking for?

S1:Maybe they are looking for a bookstore.

T:Why?

S1:Because they can buy postcards in the bookstore.

T:Good guessing.

S2:I think they are looking for a post office. Because they can buy postcards and send them in the post office.

T:So smart!If they can’t find the places,what will they do?

S3:Maybe they can ask some people,such as a policeman.

S4:Maybe they can look on the map.

S5:They can use BDS.

学生在通过“Watch and feel”观看、感受对话的过程中,感悟文明用语与人际交往的价值导向;通过“Listen and imitate”模仿语音语调,注入积极情感;通过“Role play”进行师生演练、生生演练,在层层推进的任务链中学习对话、理解对话。这样可帮助学生内化主题意义,将文明用语行为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入脑、入心、入行。

(四)活用对话,践行主题意义

英语对话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且将对话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活用对话的能力。通过“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活动,将文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实现知行合一;通过“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你来我往”的深入交流,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做进一步的探究,在实际应用中践行主题意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外旅游等情景中,难免会有迷路或给人指路的情况发生。学生所处的城市(浙江省东阳市)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尤其是东阳市横店镇素有“东方好莱坞”的美誉。因此,本课设计了“Role play”“Pair work”“Make a new dialogue”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在他人需要指路帮助时施以援手。

首先,通过欣赏有关横店的宣传片,让学生熟悉横店的场所分布(有梦幻谷、秦皇宫、梦外滩等),激发学生主题表达的欲望。其次,教师播放一个自己给国际友人在横店指路的微视频,巧妙地呈现创编新对话的支架(见图4),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架可依。最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向Robin 介绍横店,传播横店的影视文化以及美丽风景的地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坚定本土文化自信。这样教学,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图4 对话支架

四、体验延续情境,活化主题意义

主题来源于生活。教师可创设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延续单元主题情境,聚焦语篇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敢想、敢说,积极地去感知、去体会,在活动过程中将主题意义探究推向高潮。活化主题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能使主题意义探究的育人价值得以实现。

“言有尽,而意未尽”是人教版英语教材编排的高明之处。通过问题“Where will they go?”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在教学本课内容后,教师设计“我是小导游”项目式学评活动安排表(见表3)。

表3 “我是小导游”项目式学评活动安排表

通过课程内容所学,融合英语、数学、美术、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先安排学生“画一画”,即分组合力绘制校园路线图;再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写一写”导游词;然后邀请结对学校的同学到学校参观,勇敢自信地“说一说”;最后的“评一评”,让学生感知人际交往以及关爱亲友的主题意义。这样在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基础上,有效活化主题意义。具体学评成果如图5所示:

图5 “我是小导游”项目式学评成果

总之,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对话教学,教师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深入研读单元教材,基于统整后的单元内容分析主题意义;其次要明确课时学习目标,提炼主题意义;然后巧设有层次、有关联的活动,探究主题意义;最后通过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延续单元主题情境,活化主题意义。这样,在由浅入深的探究活动中,有效实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语篇意义探究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有意义的一天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诗里有你
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语篇特征探析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