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开展红色实践教学的探索
——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3-04-19 15:57:25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潘 倩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出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为思政课高质量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而突出实践导向,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此视域下,研究如何依托地方红色资源,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开展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思政课实践育人成效,建设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将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的实践教学称为红色实践教学,并基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探究其优化路径。

1 开展红色实践教学的价值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凝聚的物质、制度、精神载体[1]。历史事件、英雄人物、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实践成就和伟大精神,拥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是讲好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宝库。地方红色资源具有唯一性和原真性的特点,按形式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实地场馆类,主要包括革命纪念馆、革命历史展览馆、烈士陵园、革命人物故居和历史事件发生地等;二是虚拟仿真类,主要形式是借助数字技术、AI 技术等模拟情境,再现场景;三是文献资料类,既包括数字资源也包括书本等现实资源。

开展红色实践教学主要有三方面价值。一是让理论有根有据,有助于把思政课讲“透”。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特性,如何用科学理论说服人、让思政理论真正入脑入心是提升思政课实效的关键。将身边耳熟能详的地方红色资源引入思政课教学,借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大量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资源,用严密的逻辑贯通历史和现实,阐述现实问题,以通俗易懂的史料阐释深刻的理论,真正做到把问题讲明白、把理论讲透彻。“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在追忆历史中,学生能深化对理论的认知,找寻新的时代内涵,并从党带领人民进行奋斗的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

二是让理论可观可感,有助于把思政课讲“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倡导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讲好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借助丰富的革命文物、详实的文史资料、感人的英雄事迹阐述抽象而深刻的思政理论,让史实发声、用史料说理,增强了思政课内容的可信度;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把理论性强、抽象性强的思政课讲“实”,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体验,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使思政理论更易入脑入心。

三是让理论有声有色,有助于把思政课讲“活”。将“红色资源物质载体及精神财富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3]是育人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利用红色资源组织红色专题讲座、红色现场教学、红色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思政理论教育活动故事化、人物化、场景化,让学生参观红色遗迹、探访红色人物、重走红色足迹,实现理论传播方式的转变,契合了年轻人的知识获取喜好,赋予教学更加多元的形态,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深入现实、关注社会,在真切体验中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2 开展红色实践教学的探索与难点

高校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将之运用于红色实践教学,是“大思政课”视野下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较好成效,也遇到一些难题。

2.1 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的探索

一是挖掘南通红色资源。南通位于大江之尾海之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江海儿女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铸就了以红色基因为内核的江海之魂,留下了平原革命老区的英雄之名”[4]。南通全市有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共300 多处。2021 年,南通发布了一份“红色地图”,南通革命纪念馆、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革命烈士史料馆等73 处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一目了然。扫描二维码,可以深入了解其地理位置、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信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这张“红色地图”,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进行模拟参观,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形式,发挥了地方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

二是挖掘校本红色资源。例如,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120余年的办学史中红色文化积淀丰赡,“红色师范”美名远扬。校内建有红色师范纪念馆、无产阶级革命家刘瑞龙同志专馆、百年校史馆、三官殿革命历史博物馆、江海火种纪念墙、中共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支部诞生地等红色场馆或场地。依托这些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2.2 实施红色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确保课时饱满。严格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实践教学的学分要求,划出部分学时开设专门的红色实践教学课。

二是立足教学实际,平衡双向实践。红色实践教学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既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也要平衡好大小课堂教学比重。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红色实践教学“请进来”的举措有:思政课教师通过社会调研、走访考察、史料研究等方式获取可转化为教学素材的地方红色资源,设计“学习先辈精神 担当时代责任”“百年党史中的红色师范精神”等教学专题;邀请党史研究专家学者进校做报告或进行红色故事宣讲。“走出去”的形式有:带领学生走访抗美援朝老兵,聆听革命故事,了解革命先辈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学生走进红色场馆,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实物了解英雄的革命足迹和感人事迹;带领学生开展红色主题志愿服务,指导学生担任红色场馆讲解员,在讲解词撰写和讲解服务中实现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三是推进多方联动,丰富实践形式。横向上与共青团委、学工处等多个学生思政工作主体联动,纵向上探索大中小学联动,将红色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社区共建、文明城市建设等有机融合。结合重大节庆、重要事件、特殊纪念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既有表演活动又有探究学习,既有专业特质鲜明的思政教学,又有凸显学生生活特色的主题实践。

2.3 实施红色实践教学的难点

实践中发现,红色实践教学尚面临一些难点。难点一是如何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方红色资源开发为优质教学资源,以何标准进行资源整合,如何确定地方红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如何进行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教学设计等。

难点二是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供给方,如何加强对地方红色资源的认识和研究,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提升红色实践教学的效果等。

难点三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实行大班制、指导教师数量有限、实践活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红色实践全员覆盖,确保实践成效。

3 开展红色实践教学的路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5]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打造完善大小课堂相结合、专兼职教师协同、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红色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

3.1 坚持开门办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高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地方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为思政课优质教育资源,打破闭门授课局限,面向社会开门办课。

一是立足需求,注重实效,推动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根据教学实际需求,以提升教学实效性为切入点,主动对接地方红色场馆,加快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馆校共建”的长效合作机制。当前,南通部分高校与刘瑞龙同志故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等建立了协同合作关系,今后,还可扩大协同范围,增强合作力度。

二是加强资源研究和共享,合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实践教学专题。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国精神专题教学中,开展“感悟张謇企业家精神,汲取前行力量”主题活动,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张謇企业家精神。

三是安排一定学时,组织学生走进地方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如可结合重大节庆、时间节点和时代强音,组织师生前往相应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与场馆协同开发体验活动,强化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

四是探索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扩大实践教学的覆盖面。高校可引进VR 沉浸式思政教学系统,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感知和体验历史革命氛围,实现沉浸式、互动式学习;打破传统红色实践教学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将教学从线下移到线上,提升实践教学的覆盖率;还可发挥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与地方党史研究团体或专家合作,推进地方红色资源数字化发展,建设红色实践教学资源库,设计地方特色鲜明的虚拟与现实互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3.2 注重凝聚合力,实现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导师协同育人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供给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其专业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施红色实践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更新、更高要求。面对不同的实践项目,教师需要身兼多职、身怀多技。在参观教学中,教师既要当好讲解员,也要当好主持人;在项目体验中,教师既要当好策划人,也要当好引导员等等。而红色实践教学涉及校内校外资源整合,为此,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实践导师队伍,是提升红色实践教学成效的保障。

一要发挥思政课专任教师的主体作用,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日常教学、教研科研和红色实践项目研发。高校可定期组织红色文化理论培训和红色资源实地研学,组织教师对地方红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围绕红色资源加强学习,思考地方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实践项目的目标、任务、方法和路径等。

二要健全兼职导师制度,整合优势资源,充实导师队伍。高校可聘请革命老兵、红色基地讲解员、党史研究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根据兼职导师专长领域安排研发、导学、讲授等项目任务。例如,聘请红色基地讲解员进行现场讲解,以珍贵文物、生动故事为载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内涵,汲取红色精神力量;聘请党史研究专家参与红色实践教学项目的挖掘、研发、优化、评价等工作,使实践项目设计更科学、内涵更深刻、形式更活泼。

三要加强专兼职导师交流、互动、协同,发挥两方面合力,共同深挖红色资源、开发实践项目、落实实践要求、评价实践效果,全面提升红色实践教学质效。

3.3 探索创新形式,推动思政理论与红色实践教学相融合

红色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实施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将思政理论讲“深”、讲“实”、讲“活”,是促进知行合一,实现思政课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因此,红色实践教学的形式创新应在思政课教学的大框架内进行,且与思政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一要完善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梳理课程内容,深入研究地方红色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完善融入地方红色资源的教学全过程设计。合理规划红色实践项目,尤其可根据课程进度设计系列小微实践项目,确保时间、场地、人力和资源等方面的耗费合理且可控。

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基于所学思政理论知识,广泛参与地方红色资源的挖掘、红色项目的设计,以及红色实践活动的自我组织、管理、服务。例如,可带领学生参与地方红色资源收集和整理工作,在实践中提升对地方红色资源的认识;组织学生宣讲团,面向社区、中小学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红色主题演讲、红色记忆追溯活动等,以回馈地方红色资源,主动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红色创新创业实践,以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涵养其家国情怀;组织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红色资源微课、微视频等,提升实践能力。

“大思政课”视域下,用好地方红色资源,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可有效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思政理论真正入脑入心。未来,应进一步推广和规范红色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实效。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 21:46:02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群众(2021年7期)2021-06-01 09:36:56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艺术评鉴(2021年4期)2021-04-02 10:15:23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16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2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