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职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究

2023-04-19 15:57:25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培育

顾 锋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南通 226010)

2022 年8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拓展工作格局,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1]。“大思政课”理念不仅对践行“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遵循、新思路。近年来,高职院校持续扩招,生源复杂,加上各种因素影响,学生人文素养参差不齐,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挑战。强化人文素养培育是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任务。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人文素养培育认识不足、顶层设计不够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各有侧重,但根本目的都是立德树人,二者相互渗透,也相互促进。在“大思政”视域下,进一步厘清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找到二者相互融合的有效路径,对形成“大思政”育人合力,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文素养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所具备的品位、道德、文化等内在素质及其影响下的思想、行为与情感特征等。人文素养在客观上体现着个体对社会与自我认知的态度,通过个体文化素质、价值取向、品德修养、观念意识来展现,是个体长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个体内在品质和外在风貌的综合反映。人文素养是提高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基础,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2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

2.1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文素养培育具有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文素养培育就是通过学习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陶冶情操,升华心灵,从而培育人文精神,养成人文行为,最终培养成有修养、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民族精神、中国精神和中国先进文化及传统美德,反映国家的法律法规。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途径,也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无数先辈们在革命奋斗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和革命精神等,兼具先进性和时代性,为人文素养培育奠定了先进的价值基础,并明确了内容标准与培育尺度。只有将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 人文素养培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驱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内容集中于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偏具理论性,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不易激发学生兴趣。长期偏重理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了对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审美能力的关注,导致忽略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知识)、人文精神(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崇高理想追求等)、人文情感及人文方法等层面。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诚信”“友善”“敬业”等,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即是一脉相承。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鲜活的人文精神和内涵,汲取传统文化智慧与养分,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方法,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人文素养培育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学生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在加深学生对党的政策理论理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引导学生自觉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滋养,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成为学生的自觉选择。同时,用人文关怀内驱思想政治教育,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高职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但实践中仍存在“两张皮”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其协同育人作用。

一是对两者相融合的认识不足。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相对统一完备的体系,而人文素养培育则“百花齐放”,因校而异。长期以来,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只视其为点缀或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作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补充,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人文知识或人文理念的境地,影响了育人实效。另外,高职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建立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人文关系,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但实践中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把学生当作接受人文知识的“容器”而单向灌输,并未真正用人文情感、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打动、感染学生,大大削弱了“人文载思政”的内驱价值。

二是对二者相融合的顶层设计不够。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性和实务性操作训练,忽视了人文素养培育。表现为部分高职院校注重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人文素养培育仅限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两者相融合的顶层设计,未建立融合育人的体制机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欠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僵化。未能充分发挥人文素养培育的感染力、内驱力,未能设计出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弱化了融合育人效应。

4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一致,内容交叉渗透,决定了二者融合的必然性。同时,探索两者融合路径,是提升“大思政”教育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

4.1 提升师资人文素养,强化“大思政”育人认识与能力

高职院校要不断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大思政”育人功能。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并非将人文知识直接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简单叠加,而是需要结合思政课程的特点,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碰撞、心灵沟通,将与之相匹配的人文知识、情怀、精神渗透其中,有机融合,从而增强思政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提升其育人效能。因此,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要求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师资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言行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效,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人类与民族的命运。”[3]因此,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去启智、增慧,以过硬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修养与高尚的审美情趣,赢得广大学生的认同与效仿,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4]。

高职教师还要坚守初心,深入贯彻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大思政”协同效应,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实现大纲修订、教案编写,以及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全覆盖。要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不断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党精神、抗疫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家国情怀、劳动教育、文化素养、医德修养等一系列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强化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举止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实现技能培养、知识传授、人格塑造相融合,教书育人有机统一。高职院校可围绕“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开展“大思政”育人实践探索,如举办课程思政学术沙龙、课程思政育人讲座、课程思政示范课、人文道德讲堂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大思政”融合育人能力。

4.2 加强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打造人文“大思政”育人品牌

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面。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体现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应能使学生体验快乐、感悟人生、提升素养。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应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积淀,要将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大思政”育人价值得到升华。

比如,南通职业大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积极构建并力行“五文化”育人模式。大力倡导走正道、做正事、养正气的“正”文化,树匠心、践匠行、铸匠魂的“匠”文化,融入学校、融入行业、融入社会的“融”文化,强化安全、追求健康、恪守规则的“安”文化,以及讲仁爱、重和谐、担责任的“家”文化。通过建设“正、匠、融、安、家”的校园“五文化”,孕育校风、教风和学风,以文化人,化人以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赋予广大师生始终不竭的前进动力,充分展现了人文“大思政”育人的强大品牌效应。

再比如,南通卫生高等职业学校结合卫生职业院校特点,将理想信念、公益思想、安全意识、传统文化、心理健康、身体素质、公民素养、生态文明、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等融入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并按照活动特点,分别融入“爱心天使”“慧心天使”“健心天使”“雅心天使”“匠心天使”的“五心天使”培育,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养成和人文素养培育。其中:“爱心天使”培育对标德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公益活动,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慧心天使”培育对标智育,融入传统文化和安全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健心天使”培育对标体育,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雅心天使”培育对标美育,包括公民素养和生态文明教育,关注学生文明高雅行为的养成;“匠心天使”培育对标劳育,包括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过硬的实操技能[5]。实践表明,通过精心设计并实施“五心天使”培育,用思政元素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将人文内涵融入“大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人文素养,能使学生在自觉行动中弘扬正气、提升素质,形成了人文“大思政”育人的品牌效应。

4.3 注重社会实践教学,构建“大思政”教育新格局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培育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内化的关键,人文行为则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外化,是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人文素养要通过长期的人文实践养成,而社会实践是人文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教学则是“大思政”教育理论与人文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重要环节。要注重社会实践教学,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之旅、“非物质文化”传承、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体验红色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民族自豪感,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毅力。

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专业服务社会为特色,采取校级、院级和个人三级联动形式,组建主题实践服务团队开展人文实践育人。可组建理论普及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团、乡村振兴促进团、发展成就观察团、返家乡实践团等,组织动员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例如:南通职业大学组织“‘中国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社会实践项目,走访调研各地博物馆,探究构建文物古迹保护、开发与利用的长效机制;组织“党的故事我来讲”党史学习教育团,深入地方革命军事场馆和纪念地学习,并赴企业、社区举办宣讲活动,帮助更多人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组织乡村振兴促进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访乡镇,进行问卷调研、社区墙绘、乡村视觉形象设计等,并开展红色课堂、红色实践交流分享会,聚焦乡村振兴及“三农”改革,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看振兴;等等。实践证明,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举措,将知识传授的小课堂与社会行知的大课堂相结合,可实现人文与思政、理论与实践、育人与育才、专业与社会的大融合,构建起“思政促人文、人文载思政”共生共赢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5 结 语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将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需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不断提升师资人文素养,强化对“大思政”育人功能的认识及融合育人能力;通过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打造人文“大思政”育人品牌;强化社会实践育人作用,构建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大思政”育人成效,更好地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培育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16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2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 00:52:30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 23:41:55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22:11:53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