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的教师观及其现实意义

2023-04-19 10:00平,郭
当代教师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蒙田心灵教育

刘 丽 平,郭 甜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米歇尔·埃凯姆·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一个旗帜性人物,1533年2月28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的一个富商家庭。他自幼学习拉丁文,在6岁时被其父送进由人文主义者主持筹办的居耶纳学校接受早期教育,该校教学方法与内容新颖活泼,严禁残酷的体罚,被誉为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学校的标杆。在经历7年的学习后,蒙田向人文主义研究领域靠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认识[1]。1546年,他进入本地的文科学校学习哲学,之后又去土鲁斯大学攻读法律。1557年蒙田开始在波尔多市议会任职,工作长达16年之久。1581-1585年,他连续两次当选为波尔多市市长,后来因政治原因归隐。受到所谓“死得其所之艺术”哲理的启发,蒙田将自己的退隐视为暮年之始。回到故乡隐居后,他不理闲事,努力摆脱干扰,一头扎进城堡圆塔三楼的藏书室,潜心学问和著述活动,从1572年开始到1592年逝世,在漫长的20年岁月中,蒙田依据自己多年的体悟,创作了有“生活的哲学”美称的《随笔集》,该书涵盖了他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以及道德哲学等内容,其中《论儿童教育》一章,较系统地记述了其教师观。蒙田对教师的理解和阐述与众不同、内涵丰富,研究他的教师观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极具现实意义。

一、蒙田教师观的内涵

(一)教师的素养

蒙田认为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完全在于教师的选择。在他看来,教师会对学生的受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的个性问题或者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的学习,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他说:“我宁愿推荐一位心神镇定、稳健的导师,而不愿意推荐一位头脑塞得满满的人。”[2]375

正如蒙田给居松伯爵夫人的信中所说,要用心给学习者物色一名通情达理的老师,他不需要学识丰富,但头脑和知识若能兼得更好,如若不能宁可希望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极强的判断力,而不是徒有学问[3]46。因为蒙田深知空有学识但毫无本事,不懂如何使用,那带给人的就只是麻烦与伤害。他讽刺害人误己的学究,认为人的心灵如果不趋向健康,判断力如果不改进,还不如将时间花在打网球上,那样至少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矫健[3]35。所以,蒙田希望人们慎重地选择教师,不仅要考虑其知识与能力,还要注重他的情感、判断力与问题解决力,即要兼顾品德与学识,这两者是教师必备的素养。

(二)教师的使命

1.锻造健康的体魄,锤炼刚毅的心灵

蒙田说“人生是脆弱的,容易飘摇凋零”[4]87。“佝偻的身材背不起重担,心灵也是如此,必须让心灵开朗飞扬才能顶住这个死敌的压力。”[4]6因为人无法时刻躲着痛苦,那么在肉体受苦的时候,就要让心灵和理智保持刚毅,一旦心灵安宁,那焦虑、恐惧甚至微不足道的烦恼都不能干扰它。与此同时,蒙田也指出不仅要磨砺人的心灵,还要锤炼人的筋骨,心灵倘若没有筋骨辅助会压力过重[3]49。身体的行动与改变会影响人的理解与判断以及其他心灵功能,单薄娇弱的身子会压得心灵举步维艰,同患病时相比,人在身体健康时的精神更为抖擞、记忆更为清晰、言辞也更为生动[4]3。

但蒙田也深知父母没有办法帮助孩子锻造健康的体魄和磨炼刚毅的心灵,因为骨肉至亲会让通情达理的父母心软,他们看不了孩子受苦遇险。因此帮助孩子锻造健康的体魄、锤炼刚毅的心灵便成了教师的使命,教师应该对孩子进行体能训练,并让他们在接受历练的过程中,磨炼坚强的心灵[3]50。

2.陶冶高尚的德操

蒙田认为高尚的德操是以“善”和“克制”为核心的,而“德操中自有一种我说不出的高贵和奋进”[3]138。他表示“近代一位罗马元老说,他们的前辈嘴里喷出的是大蒜味,肚里装的是善良心;而他这个时代的元老身上香气扑鼻,腹内藏污纳垢;我想这就是说,他们知识丰富,傲气十足,然而缺乏善良。不懂礼、无知、单纯、粗鲁,必然与无辜是一起的,而好奇、精明、知识后面跟着狡猾;谦卑、畏惧、服从、和气(这些都是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主要品质)必然要求一个人心灵单纯、顺从、不自以为是”[4]149。与此同时,蒙田强调“自我克制”是比“善良”更值得称赞的品德,有人天性良善宽厚固然值得赞扬,而有人受到侮辱后仍能在理智的劝导下克制自己却更令人称道[4]150。能够克制冲动,冷静地处理问题,这才是德操的最高境界,故而教师应该陶冶学生“善良且克制”的德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三)教师的角色

1.耐心幽默的聆听者

教师不必在儿童的耳边喋喋不休,从一开始就应该按照他的能力施教,让儿童自己体会、辨别并选择事物。“教师有时候给他指岀道路,有时让他自己开拓道路”[3]46。蒙田道,有些教师不停地在学生耳边絮聒,如同向漏斗里注水,学生的任务只是简单重复老师和自己说过的话[3]46。正如先哲西塞罗所言,执教的人往往高高在上,这种情况在大部分时间损害了要学习的人[3]46。但心灵的飞扬和思想的活跃注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蒙田不希望教师独自选题和讲解,而是要反过来听学生说话。他以先哲苏格拉底和阿凯西劳斯为例,表示伟大的教师都是先让弟子说话,然后再同弟子对话。这说明教学本不是一场“独角戏”,教师也不能“一言堂”,而应该允许儿童有讲话的机会,他们不必像漏斗灌东西似的听教师讲课。

其一,不盲目接受学生的意见,而是要正确引导与精炼总结各种观点;其二,切忌用诸如“正确”与“错误”这样判断性词语评价学生想法;其三,倾听后的引导应是幽默且自然的,因为恰到好处的风趣会增添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调节课堂气氛。他结合自身经历表示,没有一个学生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令他们昏昏欲睡,他希望教师能够“运用实例与实践,生动活泼地培养和塑造他们”[3]40。当然蒙田也深知这十分不易,教师也必须从实际的教学中持续积累经验,提升教学机智。

2.良好习惯的引导者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言,人们的重复行为造就了人,故而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蒙田也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认为习惯、教育、榜样与风俗在促进人发展时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3]123。他还认为习惯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灵中,拥有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童逐渐走上正途,而恶习就如同那独断专横的老师,让学生对它“言听计从”并处处违反自然规律。

因此,蒙田指出教育者必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而这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教师要同家长多沟通。蒙田认为孩子最初的恶习都是由于父母不加管束造成的,因为孩子是无知的,他们的行为通常只是单纯的模仿,换句话说,他们犯错是由于他们并不知道那是错的,但是有些父母却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置若罔闻,更有甚者在看到自己的子女刁难同伴时还非常自豪,觉得这是孩子聪敏机智的表现。故而当孩子出现种种问题时,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批评恶习并督促改正固然重要,但相比较而言,教导学生了解恶习丑陋的本质更为要紧。因为学生一旦认识到恶习的可怕,就会下意识地逃开。简言之,教师在促成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应结合使用“预防”和“补救”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

3.爱护学生的权威者

教师不同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权威存在的应然性,教育对象“学生”决定了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5]。几乎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以规定与秩序为前提进行的,而教师威望又是维持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显然,蒙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教师的权威对于孩子必须是至高无上的。在教学实践中,心软的父母常常会因为不想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而去干预教师的工作,从而使教师的权威中止或受到妨碍。对此,蒙田说身心还未完全成熟的子女尤其是贵族家庭子女会倚仗着自己家族有财有势,全家上下对他百依百顺而不尊重不配合老师,而骄横跋扈和目无尊长最终也会害了他自己。

但蒙田也指出“教者的权威常常阻碍着要学的人”[2]375。专横的师道尊严尤其是使用体罚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师应该和颜悦色、温存宽厚。喜怒无常的教师会损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充斥着怒吼声和求饶声的教室就是牢笼。蒙田表示教师不能作为权威扼杀孩子的想法,而是应该让其选择他能选择的,否则就让他存疑,因为依蒙田之见,“没有东西比暴力和强权更加戕害和迷误善良的天性”[3]62。

(四)教师的职责

1.尊重个体发展差异并因材施教

蒙田批判经院教育,坚决反对培养学究。他曾把教育活动类比为种田,如同在农业中,耕作和播种的方法都十分可靠简单,可是如何让种下的作物存活并茁壮成长就有着无数的学问和困难,人亦是如此,受孕怀胎并无任何技巧,但一旦到了人世,大家就要给他种种关怀,教育他,抚养他,需要终日操心与害怕[3]45。而当时的教育不顾学生的资质和表现,采用统一的教材和相同的教育方法来教导他们,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田认为众多儿童中只培养出两三个学有所成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3]46。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蒙田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前面小跑,从而更好地判断其速度,然后再来决定该怎样调节自己以适应学生的节奏与力量,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支持儿童的行动,更要懂得如何指导儿童的行动。蒙田感慨道:名师高瞻远瞩,其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俯就少年的步伐并引导少年不断前行[3]46。然而学究式的教师往往用记忆来证明学生学有所成,认为学生能够复述自己上课讲的内容就足够了,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很多学生的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有的人可能记不住词句但却能把握其中要义,也有的人可能背得滚瓜烂熟而实际上并未懂得所学内容的实质。为了更形象地解释这个过程,蒙田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将“胃”比作学生的学习,将“食物”比作教师所教的内容,说如果有人吞下“食物”又吐了出来,就表明“食物”生硬和消化不良,它没有改变“内容与形状”,“胃”也没有完成它的全部工作。所以不能用记忆的数量和熟练程度去评判学生收获与否,而要看他们能否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

万物皆有适宜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时间和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强行向儿童施压。相反,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性向、爱好与基础去给予帮助和引导。当儿童的身体灵魂都可以从教学中获得发展与维护的时候,人文主义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关切才得以体现。

2.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和好奇心

蒙田根据自己的求学经历,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儿童的求知热情,否则培养出来的就仅仅是学究。他讥讽地将学究比作驮着书本的驴子,因为只有驴子才需要用鞭子抽打来保住满口袋的学问[3]74。可惜的是教师们要么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么就是明白这个道理却不知如何去做。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毫无兴趣主要是由于他们将自己大部分的热情和精力倾注在了其他事物上,但倘若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坚决禁止学生的喜好并逼迫他学习,那必将引起学生的反感、苦闷和抵触,最终的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当发现他们对某个事物特别感兴趣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找到这个事物和学习的关联,适当延伸并逐步渗透到学习中,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得不提的是好奇心也在人的学习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它帮助儿童主动地探索世界,让儿童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蒙田也表示“想象力之所以厉害是来自我们的好奇心”[4]60。但他说死板的教育让学生陷入书本的权威,学生的心灵仿佛被知识的“枷锁”束缚得死气沉沉,他们对学习失去好奇心,更对课堂提不起兴趣。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教育者应该从激发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着手,鼓励儿童探索未知领域,不要扼杀、否定和打击他们的创意,更不要妨碍他们的好奇心,让儿童的思维和心灵活跃起来。

3.开拓学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蒙田借用古希腊作家埃庇卡摩斯的箴言来申明理解力的重要,“理解力可以看清一切、听到一切;理解给一切带来益处,它安排一切,推动、统帅和管理一切。”[2]378蒙田坦言当时的学习只是让记忆装满,却使理解和意识一片空白。就好像鸟儿外出觅食,不曾尝一尝就衔了回来喂给小鸟,学究们也是从书本里搜集知识,只是挂在嘴边,未经思考和斟酌便传授给了学生[3]33。

蒙田强调会背诵并非真正的理解,背诵就只是将东西留存于记忆当中,而“了然于心的东西不妨自己支配,不必看老师的眼色,也不必转睛对照书本。纯然的书本知识是可悲的知识!”[3]48。只有经过理解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否则背诵得再流利也是别人的,“离开理解力,知识没有什么价值”[2]362。因此,他说,“不应该把知识贴在心灵表面,应该注入心灵里面,不应该拿它来喷洒,应该拿它来浸染”[3]37。

除了理解力,蒙田觉得判断力对人的学习与生活也十分重要,事情的对错和褒贬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儿童一旦有了相当的判断力,无论他选择何学科都能够很快精通[3]56。然而,当时的父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就只是让子女的头脑中灌满了知识,却鲜少关注其判断力与品德的发展。但缺少强大的判断力,学生的心灵就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他学习知识就是单纯地复述他人的观点和见解,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故而教师一定要发展学生的判断力,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曲直。

4.训练学生独立思考与畅所欲言

蒙田坚信,一个只知道跟着别人走的人,他既不会去探索什么,也找寻不到什么[2]377。在他看来,独立思考是一种深刻且全面的学习,每个人都应该磨砺自己的头脑,而不是用知识装满自己的头脑。实际上学生重复别人的观点往往是因为他们认为先贤们所讲所著更加精彩奥妙,对其复制可以标榜自己的学识,还能获取外人的赞赏与声誉。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即和一段充满哲理但晦涩拗口的箴言相比,一段语气稚嫩但富有创意的个人观点更令老师欣赏。但现实是依然有很多人东拼西凑古人的思想来实现自己的计划,蒙田则将这种行为视作不正义的和怯懦的,这些人自己毫无有价值的观点,却处心积虑地盗用他人的见解来吹嘘自己,比这更愚蠢的是他们乐于用欺诈的手段去骗取庸人盲目的赞扬[3]44。

蒙田鼓励学生无论什么荒谬的想法,都不用有意掩饰,“就像我的一张秃顶灰发的肖像画,画家画上的是我的脸,不要是一张十全十美的脸。因为这里写的皆是我的想法和意见;我所写的是我信仰的东西,不是要他人相信的东西。”[3]44故而教师应培养学生表达自我的勇气引导学生一起评价观点并反思过程。

5.观察考量学生的课堂和日常行为

根据自身经历,蒙田认为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非常重要,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蒙田的一位老师就十分善于观察,他在发现蒙田课堂上经常低着头看课外书之后,并没有因生气责备蒙田,“那位教师处理得很巧妙,他装得什么都没看见,只让我暗中贪读这些书来刺激我的欲望,同时又和蔼地引导我在正规课程上作岀努力。”[3]73而大量书籍的阅读也为后来蒙田创作随笔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讲授知识,更要观察学生,因为学生的行为不仅能够反映其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注意力以及情绪表现等等,还能反馈教学的情况。

但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单纯的课堂观察远远不够,因为学生的品德和知识掌握程度往往体现在其日常行为中,蒙田也说内心的冲动还是与日常稳定的习惯有很大差距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还是比较活跃的,此时他的行为肯定与日常自然习惯截然不同,故而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敏锐细致地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

二、蒙田教师观的时代价值及启示

在16世纪众多思想家当中,鲜少有人同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重与敬仰。他是法国的一位人文主义教育家,写出了可与培根的《随笔》媲美的鸿篇巨制《蒙田随笔全集》。该著作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平实的行文用语而闻名于世,被誉作“思想的宝库”,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几百年的历史证明,蒙田与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和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传奇人物,他是开创文学与哲学新风气的先驱,他的随笔也正如其开卷所讲,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与早期人文主义者不同,蒙田反对腐朽的经院哲学,抛弃了宗教立场,不一味迷信权威经典,不完全赞美人而是深刻地剖析人。他认为世界纷繁复杂,个体是不能复制的、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一个人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特点,教育要适应每个生命体的自然发展。其思想不仅对后世名家夸美纽斯和卢梭有着极大的影响,还深受培根、洛克和尼采等学者的推崇喜爱。蒙田的教育主张对当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也有积极启示,他关于教师的某些理论依然适用于当今时代,汲取蒙田教师观当中合理的成分,并批判性地加以继承和发展是把握其教育意义的前提。

(一)教师需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流砥柱,教师的素质是办好教育的关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出现了,传统的教育受到大量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冲击,教育对象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种种现实迫使社会与学校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素质培养也愈显紧迫重要。

蒙田十分重视教师的素养,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一,蒙田觉得教师德行高尚比学识渊博更为重要,但倘若二者兼得更好。其二,蒙田表示一个好教师不但要有优秀的智力品质比如学识丰富,而且还必须具有优秀的非智力品质比如情绪稳定、通情达理等,蒙田不想将孩子交给喜怒无常的人,更不想在课堂上只听见孩子的求饶声和教师的怒吼声,他认为手执鞭子面色铁青的教师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他赞同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所讲的“教室里放满花草,要比悬挂鲜血淋漓的柳条合适得多”[3]62。所以教师应在温情与自由中培育学生心灵,不要过于严厉与束缚。其三,蒙田觉得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自己去筛选一切而不是因权威之言让他记在头脑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向、爱好和基础等,教会他独立欣赏、识别并选择新事物,让每个儿童都能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严于律已、自尊自重,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以及卓越的才能影响并培育学生。蒙田关于教师素养的论述虽已距今400多年了,但他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对当下我国教师培养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教师应树立崇高的使命感

教育是对人灵魂的培养,而不是理智知识的无意义堆积。通过教育可以让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本[6]4-5。然而,在经济极速发展的当下,教育以工具价值为导向,唯智主义和分数主义盛行,学校将人们满足“利欲”的手段或能力视为人的品质的主要内容去训练,认为这种手段与能力是唯一可以教育的和唯一需要教育的东西[7]221。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教师遗忘了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他们仅仅传授带来利益的知识,而不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更不关心学生“成人”问题,反而将注意力放在考试成绩与升学率上,漠视教育的本真价值,继而让教师培养也陷入了技术主义和学科至上的泥淖。

在蒙田眼中,教师有自己崇高的使命,他们始终面向儿童,致力于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师不只要培育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刚毅的心灵,还要陶冶学生“善良且克制”的高尚德操,他认为这三者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缺一不可,因为人不能成为只凭借虚浮和无实在意义的知识而盛气凌人的学究,而是要以健康的身体、刚毅的心灵和高尚的德操面对人生未知的挑战。学生不是“知识容器”和“考试机器”,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所以教师必须守护教育的本真价值,发自内心地认同教育事业赋予自己的使命,热爱、信任、理解学生,这既是时代的诉求,也是教育的召唤。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角色观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为了成绩与升学不得不死记硬背知识点,他们习惯按照权威的观念和思维解决问题,局限在条条框框的知识中无法自拔。传统的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更不利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正像蒙田曾经说的,一个只知道跟别人走的人既探索不到什么东西,也找寻不到什么东西。因此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体制和知识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角色观。

除了是“传授者”,教师还应该是“聆听者”和“引导者”。耐心地倾听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和话语权的尊重,尽管学生所说的可能只是自己略显幼稚、并不成熟的看法,但这也反映着其情感态度和思维水平。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和“聆听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与做事。

此外,社会和家长应该将尊重和权威还给教师,认可老师的“权威者”身份。尊师重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教师向来具有“天地君亲师”的地位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蒙田也表示教师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而曾视作荣耀的教师称号现如今被滥用,师道尊严面临艰巨挑战,师生之间充斥着冷漠与功利。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保证教学有序地展开以及发挥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应在保护孩子自主性的基础上,支持教师的工作。我国可以借鉴蒙田关于教师角色的多元化解读,立足学生发展,重新审视教师角色。

(四)教师要切实履行自我职责

教师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不仅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是学生成长和自身职业提升的需要。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以培养人、教育人与塑造人为目的,古之师者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责;今之师者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与真理,塑造灵魂、生命与新人的时代重任,“教书育人”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担当。

蒙田指出教师的职责牵涉到很多方面: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畅所欲言以及观察学生的课堂和日常行为等等,可谓将教师的职责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学校拓展到了日常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教师职责的深度与广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勇于担当,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坚持科教创新与文化育人并重,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努力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应当立足自身岗位,做到知责、明责、尽责,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可爱的孩子。

古语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立教之本和兴教之源,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教师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国际工作小组,在许多报告中重申了教师对于全世界实现包容、公平、优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指出教师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最具影响的力量之一,认为解决好教师问题有助于实现“教育2030目标”[8]。在全球教育格局下,国际社会对教师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而蒙田关于教师的论述也能为当代教育者深化教师认识提供启发。

猜你喜欢
蒙田心灵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阅读蒙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唤醒心灵
妙 答
妙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