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纤格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指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展开的以主题、任务为主要研究载体的学习。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虚合作”“假合作”“伪合作”(刘媛2022)。真正的合作学习以对话、交往等为外在显性特征,以活动为主要载体,以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合作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相互创造。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开放性的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主要具有多维性、真实性和情意性三个特征。
1.多维性
合作学习具有多维性。学生不仅可以在词汇识别、语法研讨等方面展开合作,还可以在语篇解读、问题研讨等方面展开合作。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言语的交往,而且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想象的交融。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而且可以促进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2.真实性
真实是对合作学习内在品质的一种质性规定。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警惕学生“合而不作”“合而伪作”“合而虚作”。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平台,给他们提供合作的契机,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真实性的合作学习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其英语学习积极性。
3.情意性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英语言语交往,更是他们观念的碰撞、情意的交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认知层面的合作,而忽视了情意层面的合作。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超越功利主义,引导他们注意情意方面的配合,使其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正确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李宜英(1.36)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积极探寻其中的关键点。合作性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为了合作”“基于合作”“通过合作”“学会合作”(赵素海2008)。
合作本身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合作”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而忽视了其本体性价值。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彰显合作的价值,凸显其工具属性,以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素养,让他们学会分享、表达,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很多时候英语学习是离不开合作的。可以说,合作是学生英语学习顺利展开的先决条件。英语合作学习以语言为媒介、以情境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交流为指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良机,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合作是一项交往性技能。合作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英语对话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助推学生合作学习,让他们学会合作,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与文本、同伴进行对话。为了优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要注重学习策略指导,如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应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习得合作技能、优化合作品质、提升合作质量。
“为了合作、通过合作、学会合作”是合作学习实施的关键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提升他们的合作学习效能,还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要指向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及交往的重要组成,促进其生命成长、全面发展,为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生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英语合作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将相关问题、任务嵌入情境,引导、驱动学生的英语合作学习。情境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迁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6At the snack bar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完成用英语点餐的任务。在学生完成小组情境表演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准确表达自己想点的食物名称,并随机穿插一些语言提供帮助,如“Anything else?”等。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互相帮助,完成任务。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多层次的合作。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6 At interesting countryFun time 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发现仅靠单个学生很难完成对某个国家的全面介绍,于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教师提供一些国家名称,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想要介绍的国家,然后按照自己所选国家自由组成若干小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组内明确分工,分别从气候、中心城市、文化传统、节日等角度进行介绍。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纠错、补充、完善。在汇报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展示,秩序井然。又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6 Holidays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两人、三人或者四人一组,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当学生结成自己喜欢的小组、对子、伙伴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准备,实现高质量的语言输出。教师通过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而且能让他们在与组员的不断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因为所选择的内容是小组内所有学生感兴趣的,所以他们能积极参与,活动效果很好。
再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3 My family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编为戏剧并表演。该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合作改编剧本、排练表演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他们规范英语表达,深挖故事内涵,体会戏剧的文化内涵。教师通过设计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优化了英语学习内容,丰富了英语学习形式。
德国思想家、教育家雅思贝尔斯(Jaspers)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人的灵魂的教育”(秦小玲2020)。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合作,还要促使他们融入情感,从而充分发挥合作的育人功能,彰显合作的育人价值。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设置了一系列生活性、成长性话题。这些话题具有极高的研讨价值。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还要引导他们融入情感。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5At Christmas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圣诞节的相关词汇,如Father Christmas、Christmas tree、stocking 等。其次,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圣诞故事。为了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教师播放有关圣诞节的图片、音频、视频,融入相关文化元素,给予其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其想象。学生之间存在经验差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互补,实现共赢。这样的合作不仅仅是认知上的合作,更是情感上的合作。又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提问并作答,然后更换同伴,重新提问并回答。这样,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始终充满新鲜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设计了主题问题卡,让他们围绕问题卡展开小组合作研讨。合作伙伴和问题的不断更换不仅活化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内容,还增强了其合作学习的效能。再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2 In the library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在纸上写下在图书馆的注意事项,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相互查看自己所写内容,并进行交流。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互动、合作、交流。教师让小组长汇总各个小组成员所写的内容,以及一些具有创意的内容。
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合理分组。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7 How much?的教学中,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合作学习的真实性,对小组成员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让每一个小组尽可能拥有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从而优化小组内部的结构关系。教师让小组长在合作学习中负责分工,引导组员真诚合作,相互聆听、分享等,培养其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又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2 I’m Liu TaoStory time 板块的教学中,教师经过深度备学发现,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是其深度理解文本内涵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合理分组,注重对善于表演、朗读和不善于表演、朗读的学生的搭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真正互动起来,促进他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深度参与、交往的学习方式。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看到自身的优点,也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明确发展的方向。合作学习能为课堂注入生命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能增加他们所获取的信息量,而且能促进其智慧成长。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建构英语知识,启迪思维,激发潜能,内化所学知识与技能,掌握合作、交往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品格,从而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