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军林
为了有效贯彻“双减”政策要求,重视作业设计的优化和革新,在坚持全面育人基本导向的前提下,处理好作业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平衡,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作业的完成和探究中,在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夯实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前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理念当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大单元教学”“重视单元整体”。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聚焦常规作业设计,还应及时回应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中大单元学习的作业设计要求,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推进大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在助力作业设计革新的同时,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引领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真正实现减负和提质。
大单元作业是基于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大概念”“结构化”相关概念的延伸。“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大单元作业的设计,是以长作业的方式,将单元中零散的知识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整合,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力图通过主题化学习设计的理念实现对单元内容的整体设计,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内化,突出“做”作业的过程,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大单元作业内容以及形式,一改传统书面作业类型,从动手实践、绘画交流到游戏竞赛、社会调查,再到角色扮演等,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
“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钟表钟面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分”这一时间单位,知道“分针走1 小格是1 分”,1时=60 分,能够准确数分(5 分5 分地数),也能完成几时几分、几时半的读写。本单元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是运用时间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因此,在进行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呈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场景时刻,帮助学生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深化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启蒙阶段,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尚未完全形成,虽然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钟表和时间,但对时间内涵的理解尚处于较肤浅的层面。由于时间概念较为抽象,而学生认知尚未跟上,缺乏对钟面上时针、分钟同时运动的动态感知,对时针、分针运动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不清,离开钟表实物模型难以做到“心中有钟表”;认读几时几分时,学生在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时容易出错,如“几时55 分”,未联系前后时间进行推理验证,容易多读1 时导致错误。在结合钟表图进行时间的计算时,部分学生未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包括求经过的时间、求一段时间前和一段时间后的时刻。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分析题意、梳理时间线、进行推理的能力弱,当题目出现多个时间时不知道用哪个时间进行计算,未真正理解数据含义。因此,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应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指导学生深化对时间的认知,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1.通过作业促进学生理解钟面刻度结构及刻度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分”的认识,沟通时、分的联系。
2.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时间,能正确认识和记录几时几分和几时半,形成时间观念,初步建立珍惜时间、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意识。
3.学会用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逻辑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提升核心素养。
大单元作业设计不局限于单个课时,作业完成时间一般为一周,每个内容都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有些在课前完成,有些在课后进行,有些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是与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合作完成。通过大单元主题式长作业设计,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教师提供的大单元作业进行学习,在回顾整个单元所学内容的同时,提升作业的完成效率,从而有时间投入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基于大单元概念引领下的作业设计,根据小学数学阶段纵向结构化知识体系整理,设计由浅入深的主题式长作业,体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通过复习旧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负提质要求下的作业设计,不仅内容要丰富化,形式还要多元化,要转变传统数学作业中学生“做”的属性,赋予数学作业个性化的特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要一改作业“写”的属性,突出作业“做”的功能,结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实践类作业内容,引领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感知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由于钟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应将这部分数学知识前置,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面:
1.自行准备卡纸和彩笔,结合生活中的所见,完成钟面的制作。
2.在制作的钟面上拨出几时或几时半;用不同的计时法表示进行该活动所对应的时刻。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当其对学习感兴趣时,便会主动去探索与学习,并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上述作业属于开放性实践作业,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制作钟面体验、了解、掌握了钟面的组成,这比以往知识的灌输,更能让学生自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体现“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不应局限在课本中,而是要将其置于生活大环境中,在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育人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数学学习空间,使知识以更生动、更具象的方式呈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因此,笔者设计了“愉快的周末”的作业:请选择自己周末中的任意一天,完成生活作息表的制作。
1.借助画笔在自己制作的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尝试运用不同的计时法来表示钟面时刻。
3.将自己在该时刻进行的主要活动在钟面上进行表示。
上述作业设计既体现了生活教育理念,又让学生借助美术绘画创作的方式,分别用分段计时法和24 时计时法来绘制“时间作息表”,记录自己周末生活的点滴。
(设计意图:在上述生活化作业设计中,涉及了几时、几时半与不同计时法的知识,迁移到几时几分的认识,通过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并且,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1 分钟的时长,建立1 分钟的时间量感,从而推导1 小时的时长,建立1 小时的时间量感,在彰显“用中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知。)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不仅要落实减负的要求,提质也是其中的关键,要通过高质量的作业,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能力。因此,在设计大单元主题式长作业时,教师可以从探究调查的角度出发,以任务类作业为引领,驱动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单元内容,设计如下调查类作业:请你了解建党、建国、建军、航空、体育等方面重大事件的日期。
1.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查找你感兴趣的重大事件的日期。
2.用简写方式表示该日期。
3.思考该日期的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
(设计意图:调查类作业能够让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中,而是延伸和拓展到课堂之外,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互联网搜索感兴趣的重大事件,记录事件名称或关键词、简写日期、判断平闰年,不仅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能在完成作业中的过程中提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拓宽自身数学学习视野的基础上,为自身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助力。)
基于“双减”要求下的大单元主题式长作业设计,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情的不同,在彰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真实、具体的情况设计作业,避免作业中存在有的学生觉得困难,有的学生觉得简单的情况,在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的同时,助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因此,在针对本单元作业设计时,笔者设计了三个作业。学生并不需要全部完成,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作业内容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给予学生一定自由选择空间的同时,在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设计意图:精简课后作业数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其他学科作业布置情况,合理安排作业的数量。因此,针对上述作业内容,学生只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任选两道完成即可。)
本次作业设计立足“双减”政策要求,作业整体符合要求,在题量、难度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了实践类作业、生活类作业、调查类作业、分层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不再停留于想一想,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为贯彻“双减”政策,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革新作业设计方式,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深刻领悟“双减”政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推进大单元主题式长单元作业设计,在转变作业功能的同时,朝着“减量提质”的目标实践,改进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作业的质量,由巩固和复习知识的功能开始转变为具有培养能力、发展智慧的学习过程。
本次作业设计立足“双减”政策背景下,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大单元的教学要求,创新设计了大单元主题式长作业内容,这也是本次作业设计的亮点,以素养为导向设计多元化、丰富化的作业类型,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究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更关键的是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让作业的设计更具质量、更具深度。同时,在作业设计中也做到了科学、精准地分析学情,强化作业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作业有个性化的方法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功能,真正以学生全面发展、素养提升为目标,设计更科学、更合理的作业内容,从而让作业成为学生课后成长的关键助推。